>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激励研究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激励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企业,自主创新,我国
论文概述:

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相关的观点比较多,不同的流派也比较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理论体系,并逐渐成为一个完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
在当今国内外商界和理论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对企业和整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有更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不仅要通过改变自身的生产布局来提高中国的国力,还要考虑提高中国企业在产业层面的能力,通过R&D和企业自主创新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贸优势。此外,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相对缺乏资源和人才。在当前企业技术同质化、产品技术集成增加、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自身实力,实现自身产品的升级和竞争地位的提高。此外,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早已认识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明确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不可否认,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外商投资快速增长阶段。那么,在这一阶段,不断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将是建设中国长期参与世界经济合作并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确保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这也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增强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之一。
目前,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中国已经取消了自2006年开始实施的相关科技管理办法。相反,科技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预防措施。这些科技管理的实施方法已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对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科学技术对企业和全国的整体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不仅要通过改变自身的生产布局来提高中国的国力,还要考虑提高中国企业在产业层面的能力,通过R&D和企业自主创新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贸优势。同时,针对“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我们希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科学透明管理。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科技部相关部委颁布的一揽子“新管理办法”也是自1999年以来在实施相关科技课题的基础上安装的“计量装置生产线”。因此,“十二五”期间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难以仅依靠企业内部有限的知识和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因此,企业将视角转向外部,寻求与其他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研发方面的合作(其中,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生产、研究和研究的合作创新是主要形式)。
以便分享资源、研发成本和风险,并在R&D实现规模经济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合作研发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角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内部,进行内部创新,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实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进行创新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仍然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第三方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迫在眉睫。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文献阅读,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理念,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现阶段企业在自主创新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政府财政激励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动态博弈。然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同时通过动态创新,探索政府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从而为以下内容奠定基础。

2企业自主创新财务激励政策的相关理论

2.1企业自主创新理论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实施过程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以及产品在市场上最终价值的实现。该系统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错误都可能导致最终企业自主创新的失败。同时,从概念的角度来看,企业自主创新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具有综合特征。所谓原创创新(original innovation),通俗地说,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所做的发明创造,而集成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对国内外或工业领域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和整合的进一步创新。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是企业在引进国外或其他企业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消化吸收创造新技术的过程。
企业自主创新有四个特点:第一,企业是技术突破的内生企业;其次,它是技术上的首创。然后是产品首先进入市场。
(1)所谓企业的原始创新,是指企业首先提出的相应想法和想法。经过一系列R&D活动,企业通过这一过程将理念形成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最终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企业原有的创新企业是科技进步的先导和源泉。目前,在企业内部,科学技术的分解越来越模糊,加上技术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产品升级,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经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企业的原始创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集成创新(Integrated innovation)是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在市场上具有相当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将每个企业已经拥有的单个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集成创新可以重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即使现有的单个项目之间没有新的组件,也可以通过集成创新产生新的功能。从目前企业科技的发展来看,集成创新可以视为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实际上可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3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分析................26-36
3.1企业自主创新激励的必要性分析............................26-31
3.2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分析;金融激励的博弈模型............................31-36
4;分析............................36-44
4.1;............................36-37
4.2基本假设和模型构建............................37-39
4.3政府财政激励模式............................39-40
4.4数值模拟............................40-42
4.5博弈模型分析............................42-44
5............................44-50
5.1政策............................44-46
5.2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经验............................46-48
5.3企业应积极实现创新理念的转变............................48
5.4积极促进企业发展............................48-49
5.5实施金融体系改革............................49-50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自主创新相比,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将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财政激励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整体水平低;仍然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弱等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资金和人才匮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财政政策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补贴能有效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产品产出、企业利润、研发机构利润和社会福利。因此,政府财政激励对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非常必要。在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会随着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和创新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的技术溢出将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单位赠款只会影响研发机构的利润。其中,对政府财政补贴水平的影响因素中,产品补贴和投入补贴随着A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R和k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有效干预企业自主创新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
1]付嘉吉。技术创新科学。北京:清华人文出版社,1998年
[2]多尔西,钟伊雪译。技术进步和经济理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3]孙毅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太原:粱山经济出版社。1998年
[4]李姬珍。R&D合作的原因和组织。科学研究管理,2011 (1)
[5]李建明。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十人趋势。企业管理,2000 (1)
[6]罗品良,卢庆杰。R&D合作的经济分析。研发管理,2007 (4)
[7]罗品良。向圣斌。R&D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科研管理,2009 (5)
[8]张魏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一版
[9]谢诗雨。经济博弈论。上海:傅月。大学出版社,1997,第一版
[10]程明,李姬珍。科技创新网络中的科技管理,2009,8: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