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 >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什么?如何预防?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什么?如何预防?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农业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什么?如何预防?1.农业面源污染:指沉积物、农药、废弃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到水层、湖泊、河岸、滨水区、大气和其他生态系统。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更宽的时空范围,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复杂的成分和过程,更难控制。目前,在中国的农业活动中,非洲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一、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的含义: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在土壤圈内缓慢移动或从土壤圈向水圈低浓度大范围扩散,造成土壤、含水层、湖泊、河流、海岸、大气等生态系统受到污染的现象。它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改变了农业环境污染的管理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不仅要依靠各种工程措施,还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 应用工业点源控制工程理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只能起到一次一地防治污染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应当注意的是,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并且受外部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预防措施分为几类:(1)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城市垃圾处理、城市交通车辆管理等。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鉴于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城市污染日益严重,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鼓励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发展农耕社区,实行人畜分离,引导农民聚集在社区 根据环境,首先,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区域综合治理 三、加强监控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氮、磷等富营养化形式污染水体,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畜禽、鱼类、粪便和生活污水;第二,

农业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什么?如何预防?

农业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什么?如何预防?1.农业面源污染:指沉积物、农药、废弃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到水层、湖泊、河岸、滨水区、大气和其他生态系统。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更宽的时空范围,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复杂的成分和过程,更难控制。目前,在中国的农业活动中,非洲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范文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法是造成农业环境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使用剧毒农药、施用过量化肥、弃用田间不可降解的农膜、露天焚烧秸秆、大型农场随意堆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这些污染源对环境影响最大,尤其是水环境。

1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沉积物、农药、废弃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到水层、湖泊、河岸、海岸、大气等生态系统。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的时间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和过程更复杂,更难控制。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60%~80%。

2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1肥料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化肥的使用。据国外估计,现代农业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产出是通过施用化肥获得的。正是因为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重要作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才大幅增加。中国1999年化肥使用量为4124万吨(净额),比1978年增长362.3%。根据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化肥平均用量为262.4公斤/公顷,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2.5倍。淮河流域的平均剂量为415公斤/公顷,太湖流域为600公斤/公顷。但事实上,化肥的利用率不高。根据各地的实验结果,中国农田植物每年消耗的养分非常少。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为10% ~ 20%,钾肥利用率为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导致水中藻类快速生长和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水体失去正常功能。水变成绿色和黑色,严重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进入土壤将改变原始土壤的结构和特征,导致土壤硬化和有机质减少。此外,肥料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会积累在环境中,如果被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2.2杀虫剂

目前,世界化学农药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超过1000种。中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居世界前列。1997年农药总产量为66.6万吨,使用量为131.2万吨,平均使用量为14公斤/公顷,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但使用率不到30%。如果杀虫剂是粉末,只有大约10%的杀虫剂附着在植物上。如果它是液体,只有大约20%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在地面上,5%~30%漂浮在空上。大量农药被用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农产品质量却下降了。一些数据显示,在中国使用的250种农药中,只有15%是高效低毒的。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发达国家长期未使用或限制的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占很大比例,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抗药性害虫约有50种,90年代初增至552种,90年代末增至900种。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棉铃虫、蚜虫、小菜蛾等多种害虫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的抗性增加了数百甚至数千倍。化学杀虫剂还杀死大量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由于杀虫剂使用不合理,大部分都被浪费了。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中,导致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超标,水质恶化。

2.3大型畜牧场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畜禽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牛、猪和羊的数量分别达到1.2698亿、4.302亿和2.7626亿。畜禽养殖业已逐渐从农民个体家庭转向集约化和工厂化养殖,并日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畜禽养殖方式、规模和分布面积的巨大变化,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面积也发生了变化。农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随着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污染、河水异味、大量鱼类死亡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2.4农用薄膜

目前,常用的农用薄膜不容易分解,在土壤中放置100年也不会腐烂。因此,农用薄膜碎片在农田中的积累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的机械化耕作;影响作物根系的延伸,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膜碎片很容易与农作物秸秆一起进入饲料,误吃农膜碎片导致家畜死亡。

2.5秸秆燃烧

在农村,每年的夏秋季节,大量的稻草堆积在田野上和路边的树上,无法及时妥善处理。据统计,石家庄每年生产4700多万吨玉米秸秆,其中一些作为饲料或燃料运回家,而其余大部分就地燃烧。秸秆燃烧产生浓烟,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烟雾也会影响机场、公路和铁路在农田附近的正常运输,也是潜在的火灾隐患。

3预防和控制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1促进科学施肥

化肥的施用不如施用得多好。农田的养分投入太大。剩余不发挥作用,但最终进入水土环境,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当农田氮平衡过剩超过20%,钾过剩超过50%时,将分别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治重点应放在化肥的减量和改良上。从技术上指导农民,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平衡氮、磷、钾比例,减少流失量。科学施肥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施肥方法和数量应根据天气条件、干湿地条件、作物生育期和作物特异性来确定,以实现高效低耗,物尽其用。此外,混合使用农家肥和化肥还可以提高肥效,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

3.2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综合防治。

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栽培、养殖等农业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害虫;光、电、微波、超声波和辐射等物理手段被用来控制病虫害。但是,由于目前农药的不可替代性,使用农药时,在喷洒前要仔细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注意自身安全,并仔细检查喷雾器是否损坏。喷洒应在早上或晚上进行,避免强风喷洒。喷洒时,不要吃、喝或吸烟,也不要让儿童或牲畜进入被喷洒的农田。喷洒后,不要将农药放入喷雾器。喷雾器应该及时清洗。用过的农药玻璃瓶应打碎,金属罐和桶应压扁并埋在1 m深的土壤中。禁止使用清洗过的空瓶和空罐盛装食物。清洁布应掩埋或焚烧,以防二次污染。

3.3实现有机肥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

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最大限度地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畜禽粪便与沼气的多元化综合利用。此外,还为大型水产养殖业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倡导“污水与粪便分离”的处理方法。粪便利用和污染控制前,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3.4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对环境有长期影响的农药、化肥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非点源污染意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施肥、喷洒农药,最大限度减少不科学农业活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残留污染物。建立健全非点源污染检测研究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