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东北某省废弃工矿区水土保持重建模式分析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东北某省废弃工矿区水土保持重建模式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矿业,废弃,生态
论文概述:

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严峻,己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项目背景和目的
辽宁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矿业大省。各种各样的矿井遍布全省。几十年来,辽宁矿业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长期以来,辽宁省矿业重矿业轻管理,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大规模破坏林草植被和随意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导致土地石化和荒漠化面积增加,水质恶化,大气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日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例如,本溪市西湖区过去有美丽的山和清澈的水。自从铁矿石开采以来,这里经常充满烟尘,仲夏时居民无法开窗通风。由于粉尘的危害,鞍钢西柳屯尾矿库周围的人们多次到市、省甚至国务院上访。1998年,本溪市歪头山铁矿排土场发生滑坡,破坏了近100亩基本农田,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灾后重建投资近1000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的实施,辽宁矿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除了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之外,民营和个体采矿点也大量涌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趋势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废弃地是一个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其场地条件极其恶劣,生物难以生存。许多矿业废弃地在自然条件下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种植任何草,这使得生态重建变得困难。
为给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拟对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状况进行普查,掌握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状况,找出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制约因素,探索有效实用的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重建技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有针对性地启动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保护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生态安全,顺利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保障辽宁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省市开展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提供经验和管理技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矿业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始于上世纪初。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改善矿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德国于20世纪初开始绿化露天褐煤矿业废弃地。1918年,美国印第安纳煤炭生产者协会自发地对煤炭研究堆进行了种植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幸的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早期尝试暂停了。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探索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的途径,研究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各国都制定了法律、法令和条例,以限制采矿企业对土地的破坏,并以法律的形式实施矿业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同时,各国都制定了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的长期研究计划,以协助矿业部门进行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为了加快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提高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效率,许多国家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并形成了环境、水土保持、林业、农业、矿业等多学科的联合合作研究团队。对矿业废弃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第二章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

对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相关地理信息进行普查,获取类型、分布、破坏面积、影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土壤侵蚀强度等数据。整个省的矿业废弃地。结合典型调查,深入分析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将为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决策和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提供详细的第一手数据。

2.1研究结果和分析

2.1.1矿点分布及特征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辽宁省矿点总数为6,881个,覆盖全省各地(图21,表21 l),其中辽东地区2,344个,辽中地区2,293个,辽西北地区2,244个,分别占总数的34.06%、33.32%和62%。丹东和本溪是分布最大的两个城市,其他城市分布均匀。目前,全省已开采矿产88种,其中金属矿种925种,占13.44%,主要为铁、金、铅、锌。非金属矿点4619处,占67.13%,主要由石头和砖组成,可燃有机矿点1337处,占19.43%,均为煤。

第三章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主导因素分析.................................................40-47
3.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0-41[/ BR/] 3.1.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则.................................................40-41 [/ Br/] 3.1.2基本步骤.................................................41
3.2评价过程和结果.................................................41-46
3.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1-42
3.2.2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操作.................................................42-46
3.3概述.................................................46-47
第四章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研究.................................................47-56
4.1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区划的意义.................................................47
4.2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理论.................................................47-48
4.2.1区域差异原则.................................................47-48
4.2.2类型空映射原则.................................................48
4.3.................................................48-49
4.4矿产分布特征对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的影响.................................................49
4.5.................................................49-52
4.6.................................................52-55[/比尔/] 4.6.1.................................................53-54[/ Br/] 4.6.2.................................................54
4.6.3.................................................54-55
4.7概述.................................................55-56
第五章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模式.................................................56-62
5.1无土壤覆盖类土壤基质生态重建模型研究.................................................57-58
5.1.1.................................................57
5.1.2类土壤基质无土壤覆盖的生态森林模型.................................................57-58 [/BR/] 5.2岩石状风化基质采矿废弃地.................................................58-60

结论

辽宁是中国的一个主要矿业省。矿业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辽宁省矿业长期以来重矿业轻管理,矿业开发过程中矿业废弃地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日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矿业废弃地的生态重建迫在眉睫。
本研究旨在为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辽宁省[矿区废弃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目前,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总面积为89553.64hm2,恢复面积为155932hm2,仅占矿业废弃地总面积的1.74%。全省矿业固体废弃物总量达到3.04921亿立方米,年排放量1.32489亿立方米,年水土流失总量1178.64万吨,占全省年水土流失强度以上的92%。全省矿业废弃地平均侵蚀模数高达13161.38 kmZa,是全省平均侵蚀模数
2的4.6倍。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坡度增大和地表土壤破坏。结果表明,采矿后露天矿、排岩场和尾矿库的植被覆盖度几乎为零,工业广场和交通道路的植被覆盖度也大大降低。地下采场地表及周边受影响区域的植被覆盖比开采前平均减少19%。采前采场平均坡度为24.5″,但采后平均坡度高达520°,采前平均坡度为23.80°,采后平均坡度为41.40°。矿区废弃地表层岩土含水量平均比对照低6%~11%,最高可达%。旱季时,地表岩土的含水量一般低于植物萎蔫的含水量。雨季,即使雨量充足,地表岩土的含水量也远低于对照,最高只有12.53%。一些矿业废弃地甚至达到8.0%。降雨停止24-48小时后,矿区废弃地表层岩土含水量降至雨前水平。
3)影响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土壤颗粒级配和基质风化速度。因此,在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划分和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措施的配置中,应主要考虑这三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