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9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无锡都市农业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369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无锡都市农业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900字
论点:农业,都市,无锡
论文概述:

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也是无锡市围绕建设江苏省对外开放前沿阵地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一、都市农业理论分析
都市经济特指工业化社会中后期和城市化中后期的经济活动模式。其产业结构以高等级第三产业为主,以新型工业化第二产业为基础,以服务城市生活的都市农业为补充。其工业经营与自然生态相平衡,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都市农业首次出现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地区。随着欧美国家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大都市的兴起,都市农业研究的发展和这一概念的广泛推广。历史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的形成一般有以下特殊背景。首先,基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发展序列。其中,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尤其是金融、通信、信息、房地产等高层次现代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第二产业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作为城市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其产值在整个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下降,但其基本地位将保持不变,其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将日益多样化。例如,除了供应新鲜产品,农业还在提供休闲服务以及改善和缓解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作用。第二,城乡关系的巨大变化。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兴起,城乡之间形成了分工、多层次、一体化的新模式。城乡一体化带来了城乡关系的根本变化,这体现在城乡一体化,即城乡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体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界限逐渐消失。农民的收入、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有太大不同。一些大城市逐渐形成了“中心城市——中小卫星城市——农村小城镇——相对集中的居住区”的城市格局。城乡一体化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它表现为工业一体化,即农业与非农业产业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体化。例如,农业与商业、旅游、文化和教育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导致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出现。它也表现为劳动一体化,即农民和工人就业的一体化。截至2009年10月,无锡市流动人口超过230万,其中许多是来自其他省市农村地区的农民,在无锡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活动。第三,城郊农业的局限性及其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城郊农业的局限性主要是指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规律的决定而逐渐衰退或萎缩。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大城市在科技、教育、设备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把城郊农业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都市农业应运而生。

(2)都市农业的含义
不同国家的学者对都市农业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着重描述农地的分配模式,认为都市农业是“嵌入城市的一小块农田”;有些人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认为城市的类型决定农业的类型;有些人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都市圈中与经济关系密切的农业就是都市农业。有些集中在一些新兴的生产项目上,如观赏农业和休闲农业。然而,大多数学者对都市农业的性质仍能达成共识:都市农业是一种生产力水平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它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城市地区形成的,并得到城市的密切支持和服务。基于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理论家们认为,中国的都市农业可以定义为:中国的都市农业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郊区和周边县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大部分从城市进口的非自然现代经济要素为主体,以现有的郊区农业为起点,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生产高档优质名优稀有特殊产品,满足休闲旅游的精神产品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产品,以及它们的延伸和后续产品,具有城市特色的多功能现代农业。这种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殊模式应具有为农村农民提供大城市基本农产品、主要菜篮子产品和轻工业原料的生产功能,以及生态屏障、环境休闲和观光旅游的服务功能。并直接接受周边大都市强大的科技和工商业对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当前条件下,都市农业将在探索和实践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方面发挥先锋和“窗口”作用,实现与内地广大农村的双向交流和联系。

(3)都市农业的特点
都市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不同于一般农业和以往城郊农业的特点。其本质特征是“服务城市,依托城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满足城市人的生活需求为发展方向。在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方向上,都市农业应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为重点,以服务业为重点,寻找都市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机遇空。

第二章国内外发展都市农业的积极探索及其对无锡的启示

1。国外都市农业的实践经验
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进展,迄今为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目前,已形成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别以美国、欧洲城市和日本为代表,形成了三种相对成熟的模式: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功能为主要模式的模式。美国巨大的农业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主动性减弱,人们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主动性增强。第二类是以欧洲城市为代表,重视生态功能的模式,如德国的田园城市和英国的森林城市。在欧洲城市的都市农业建设中,政府将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的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第三类是兼顾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模式,主要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的土地和资源有限。先进的科学和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农业生产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一定数量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保护的完美结合。研究这三种典型模式,将对无锡都市农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无锡都市农业现状分析...................26-34
一、无锡都市农业现状...................26-28
二、无锡都市农业总体定位...................28-30
三。无锡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和原则...................30-34
第四章无锡都市农业发展成就分析...................34-42
一、无锡发展都市农业的实际措施...................34-35
二。无锡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35-39
三。...................39-42
无锡都市农业成功模式的驱动因素第五章无锡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问题...................42-50
一、无锡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2-44
二。无锡都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44-45
三。无锡都市农业发展对策...................45-50

结论

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轨迹来看,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化的大趋势,是现代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人口、资本、物质、技术和信息高度集中的必然结果。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区位优势明显。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也是无锡市打造江苏对外开放前沿的重大战略决策。无锡市提出农业发展必须从郊区向城市转型,即从以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产品农业向绿色安全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无锡在农业用地大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农业项目集中园区、农产品特色开发、品牌经营、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都市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不仅促进了无锡农业的结构优势和外向性,空,也促进了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转变和农产品向质与量并重模式的转变。
无锡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第一,提高思想觉悟,把现代都市农业融入现代化的大局。第二,在充分发挥都市农业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生态、服务和社会功能的综合体现。第三,大力建设绿色、无污染、可持续的都市农业。第四,整合发展资金,集中财力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五、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城市功能需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六,建设农民专业队伍,进入农业信息化时代。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无锡解决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影响、满足安全生活产品需求、促进郊区村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尝试。其成功经验和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将对无锡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对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
[1]vasconelos,E.A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交通和获得http://sblunwen.com/nygcsslw/教育的机会:政策问题[J]。运输地理学杂志,1997,5 (2):127-136。
[2]里布切斯特,爱德华兹,b .中心与地方:农村教育政策与实践,[J]。农村研究杂志,1999,15 (1):49-63。
[3]图特希尔,S.J .农村教育创新方法[J .]。农村信息中心出版物,2000年,72页。
[4]布朗,P. H .,帕克,a .中国农村的教育与贫困[。教育经济学评论,2002 (21):523-541。
[5]鲍克,欧共体。规模和环境如何影响农村学校的教育[J]。《农村教育家》,2004,25(3):38-42。
[6]汉纳姆,威赫,欧文,麻省理工学院远程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应用[J]。农村教育研究杂志,2009,24(3):1-15。
[7]托姆利提乌,阿,莫拉鲁,阿。罗马尼亚农村教育:现状与前景[。《过程社会与行为科学》,2010,2 (2):402-406。
[8]坦桑尼亚拉奥市姆塔哈布瓦,《坦桑尼亚的学前教育:来自城市和农村教室的观察》,[,1998年。国际教育发展杂志,2010,30(3):227-235。[/比尔/][9]霍夫曼,《决策:教育的作用》,[。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1974,56:85-97。
[10]范恩,农民的教育和管理效率[J]。《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75,57:45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