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中国对国家开发区的重要政策是什么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中国对国家开发区的重要政策是什么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

对于国家开发区,国家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给予了哪些支持,主要体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意见》(国办发〔2005〕15号)和《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8号);“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

什么叫开发区管理体制?

开发区管理制度是指经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各类开发区的组织结构和组成。执行国家特定的优惠政策。即要采用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组织这些组织形式。1996年3月4日,省编委、计委、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 1996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并开业 1996年9月10日,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暂时没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人民论坛(2006年7月16日第14期)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邓小平同志倡议并积极推动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定。这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属于任何区域,直隶属于合肥市。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管理面积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多万 它是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龙头。开发区管委会有特殊情况。它既不是机关、机关,也不是一级政府,但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根据《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责》第三十二条,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受市人民政府领导,对中国经济特区实行一定的政策和新的管理。

中国对国家开发区的重要政策是什么

对于国家开发区,国家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给予了哪些支持,主要体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意见》(国办发〔2005〕15号)和《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8号);“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

什么叫开发区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商业价值链,使其能够在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在开发区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行政体制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需要摆脱传统的管理体制。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相关研究,从理论支持到实践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开发区改革提供了对策和参考。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一.相关概念的定义

(一)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义上,“开发区”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各级各类特定经济区的总称。

(二)开放区域的行政管理制度

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的运作始于利用一些适当的规则形成各种形式的组织的完整和协调的有机系统,并通过协调内部联系之间的联系和科学地设置各自的职能和权力而发挥总体作用。

(3)行政拘留

所谓行政托管,是指上一级政府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以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增长分配模式。简而言之,行政托管是介于法律授权和行政委托模式之间的一种具体的行政权力分配模式,是探索政府治理市场化与社会服务市场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

发展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是解释开发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对促进产业(pole)的投资通过与投入产业合作的相关经济项目带动整体产业增长和发展,形成以增长为核心、周边地区增长不平衡的经济综合体。

(二)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国外开发区产业组织研究的重要理论。当产业集聚在一定范围内超过临界数量时,由于马太效应,产业集群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自组织运行状态,形成良性的产业集聚循环。

(三)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通过引进技术、激励创新、吸收科技教育产业、增加高技术人才储备,为技术交流和技术创造创造良好环境。

三。中国开发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

首先,从中央层面来看,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将开发区的行政职能委托给具体的行政主体。此外,中国还没有颁布高度权威的《开发区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开发区本身及其管理机构的定位立法。其次,从地方层面来看,《组织法》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地位,而开发区管委会的政府形式没有法律依据。

(二)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职权模糊

目前,我国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是“中央-地方-开发区”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层级,尚未形成清晰准确的开发区管理权限,阻碍了中央管理在未来运行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另一方面,管委会的行政领导体制、人事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存在缺陷。主要责任制和集体责任制的界限不清,行政决策的规划程序和实施细节不系统。

(3)管理组织内部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开发区大多数管理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理念落后、停滞不前,这是内部管理体制创新难以与时俱进的主要原因。受“官方标准”理念的驱动,忽视公众利益,给开发区的综合建设带来损失。许多管理政策倾向于只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期的制度发展,在高技术领域的投资较少,导致创新努力远不能与国际化水平相提并论。

(四)开发区扩张趋势及其管理体制不协调

从我国现阶段来看,在缺乏健全的行政体制、行政技术、管理理念、行政规划等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必然要求管理主体的综合功能及其管理机构的全面扩张,即软环境和硬环境。一些新兴机构负责扩大安全、质量检查、社会保障、人文、基础设施等行政事务。然而,由于这些机构没有足够的主体资格,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权威,行政机构的运作处于不规范状态。

四。对策与研究展望

(一)推进法制创新,为开发区的法制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开发区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必须在中央制度中明确界定。《开发区法》的颁布在宪法层面上规定了开发区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执法资格,界定了其管理权限和地位,使其不再处于管理法律制度的边缘。相应的地方政府也必须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贯彻执行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合法、科学、精简、高效的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充分发挥行政效能

一方面,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借鉴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系统模式,开发区外应建立统一权威的核心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综合宏观调控功能,使园区在不断完善的体系中健康发展,避免以往体制不完善和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合理优化制度设置。在各职能机构能够在其范围内自由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应根据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合理精简和压缩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缩短行政办公流程,创建合理优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3)推进产业规划创新,构筑未来经济制高点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综合创新。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以未来经济形势为发展方向,培育产业转型创新点。

(四)推进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意识,完善激励机制。我们将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战略意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真正从教育入手实施各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就业环节的人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方案,制定“统一、协调、灵活、高效”的人事编制制度,并在当前广泛使用的就业制度基础上,妥善探索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岗位转换交流制度。

(五)推进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推进管理民主化

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过渡。在政治层面,政府应充分向公众提供广泛而有效的参政权利。职能和政策的制定应确保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政府、社会和市场个人之间的互动,实现良好的联动机制。在经济层面,在保证市场基本作用的前提下,调整政策取向,制定公平的市场规则,消除恶性竞争,构建健康的市场体系;在社会层面,维护市场秩序,为充分就业提供大环境,做好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参考
[1]赵晓江。[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郭晓聪。[政府]。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蒋捷。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