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论文范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头孢,菌株,耐药
论文概述:

医学论文:浅议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由硕士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浅议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论文正文:

医学论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由硕士论文中心和硕士论文组提供。本文阐述了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AmpC酶是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之后临床出现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另一个重要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医院感染的隔离率已趋于首位。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这些细菌出现了高产AmpC酶菌株。近年来,编码AmpC酶的基因已转移到质粒中,并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号中,易于在不同菌株间横向传播。因此,监测和检测该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治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肺炎克雷伯菌菌株2008年1月-2008年12月从我院新生儿病房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160株。[/BR/] 1.1.2一次性培养皿和药敏纸一次性培养皿均为郑州百色产品。药物敏感纸是英国OXOID公司的产品。
1.1.3克拉维酸试剂(中国医药生物制品检疫局);邻氯西林(上海思耀有限公司)。
1.1.4质量控制菌株大肠杆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泄殖腔e029、泄殖腔e029m.
1.2方法
1.2.1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纸片法测定,并根据CLSI制定的标准进行解释。
1.2.2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根据CLSI推荐的确认试验进行测定。[/比尔/] 1.2.3 AmpC生产菌株通过钾-硼法筛选,并按照CLSI推荐的方法[2]进行。当头孢西丁(30μg/片)抑制环直径≤17mm时,提示FOX介导或耐药菌株可能产生AmpC产生菌。
1.2.4粗β-内酰胺酶提取物的制备将50μL 0.5微晶单位细菌溶液加入到12ml胰蛋白胨肉汤中,在35℃恒温振荡器中孵育6 h,4000 r/min,在4℃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在-70℃反复冷冻和解冻5次,加入1.2ml pH7.0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14000[/BR/] 1.2.5三维试验AmpC酶由头孢西丁可疑菌株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确认。
1.2.6三维试验抑制试验[3]将一张30μg头孢曲松纸贴在涂有大肠杆菌ATCC25922菌液的M-H平板中心,并垂直挖四个缝隙。分别加入40μl粗酶提取物、36μl粗酶提取物+4μL 2mol/L邻氯青霉素、36μl粗酶提取物+4μL 2mol/L克拉维酸、36μl粗酶提取物+4μL 2mol/L克拉维酸+4μL 2mol/L邻氯青霉素,在35℃培养24h,扩大的生长面积消失为阳性酶抑制试验。
2结果
2.1 160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严重耐药性,16种抗菌药物中有13种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第1代至第4代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在60%以上,84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证实,阳性率为52.50%。对舒普生、特治等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敏感率仅为55.06%和56.05%,头孢西丁对头孢霉素的敏感率仅为55.63%,应引起临床重视。没有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2.2 71株疑似AmpC产生菌经AmpC产生菌初步筛选试验检测,5株AmpC产生菌经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方法确证。通过三维抑制试验证实了5株单位产量AmpC酶(与三维试验一致)和84株单位产量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确认试验一致)。同时,有18个菌株产生Ampc+ESBLs,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耐药性非常严重。它们都对β-内酰胺抗生素(包括含有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有抗性。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有所增加。只有碳青霉烯类不具有耐药性。
3讨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属于布什分类的2be亚组,属于分子分类的A类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广谱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它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和单环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但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敏感。[/BR/]AMPCβ-内酰胺酶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酶家族,主要由染色体介导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组成。属于布什分类的第一类(C类),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而不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抑制。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是强有力的AmpC酶诱导剂医学论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简要讨论论文中心将为您提供信息。。如果头孢西丁或头孢西丁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治疗含有ampC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由于治疗过程中大量产生AmpC酶,治疗将会失败。理论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产AmpC菌株敏感,但如果同时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第四代头孢菌素也将无效。
实验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儿病房分离出的160株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非常严重的耐药性。只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尚未产生耐药性。其他16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适用于新生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第一代至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舒巴坦和特比南的敏感率分别为55.06%和56.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达11.25%(18/16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治疗这种细菌的唯一临床药物。抗菌药物范围的限制令人担忧。
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广泛临床应用,我院新生儿科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筛选出连续高产的AmpC酶菌株。一旦处理不当,它们将继续在医院环境中传播。如果进一步出现质粒介导的AmpC酶菌株,将对医院感染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规范先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迫在眉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规定碳青霉烯类药物不适用于轻度感染的治疗,也不能用作预防药物。因此,临床经验性或预防性药物治疗疑似细菌性感染性肺炎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碳青霉烯类!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