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低年级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低年级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媒介,素养,教育
论文概述:

本研究是只针对小学低段的课程进行设计的,未来的研究可扩大至各版本、各年级的教材研发,可试图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本研究所举例的对象是有限的,仍有许

论文正文:

1导言

1.1提出的问题

1.1.1现代社交媒体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和其他媒体在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电视台的媒体研究数据,4-14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花2小时22分钟看电视。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里,他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超过1万小时,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任何课程。此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2006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占52。4% o①互联网用户总数。O ①媒体与儿童的成长密不可分。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儿童,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媒体。

1.1.2课程体系中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的比例
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英、美、加、澳三国都非常重视媒介素养知识在学校课程中的参与比例,并明确规定每个年龄段的学校课程必须具有不少于一定的教学时间以及评价标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美国的课程通常是分散的,各州政府对地方媒体课程的渗透是不同的。以小学一年级为例,课程内容比例最高的达到七分之一,最低的为十分之一。地方教育当局不仅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而且在系统层面上限制了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确保了媒体知识的数量,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媒体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仍然是一个新课题。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小学生很难通过正规课程接受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课程的内容不能保证。此外,减轻负担和提高效率的口号年复一年地被反复呼喊。在选择系统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向课程添加额外的内容并不容易。在父母的传统观念中,新媒体是一个有坏孩子的“邪恶岛”,尤其是对电脑的憎恶。在大多数老师看来,禁止学生在学校携带手机的举措对双方都有利。孩子们在课堂上玩手机肯定会落后于他们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意识形态氛围下,增加媒体知识的突然提议不会受到很小的阻力,更不用说保证内容和时间了。因此,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课程确实任重道远。
在传统的理解中,媒体一直从事“购买”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活动,并在信息传播中起到媒介的作用。然而,随着媒体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发现媒体不仅起到了媒介桥梁的作用,而且对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实施了“媒介化”,媒体的传播也开始受到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议程。特别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将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纳入课程培训体系,并采取了多种课程实施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每个国家还根据其不同的社会条件将媒体课程的实施分为独立课程和综合课程。知识在媒介素养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中知识的比重需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其在学生课程教育中的作用也是可以想象的。

1.1.3小学教师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意识和技能现状
以广东省媒介教育调查为例,60%的教师认为当地教育局没有提供相应的政策,69%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为媒介本身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学校政策, 而65%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小组或学科领域涉及媒体素养教育,41%的教师认为他们将在其所教授的学科领域为煤基教育提供机会。 (1)可以看出,教师仍然肯定他们参与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开发的意识,部分原因是政策,部分原因是教师在传统课程开发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期待上级的政策指导。小学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媒体平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适当的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更方便地进行研究,并尽可能扩大他们掌握的信息范围。例如,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教师课程的在线观察和学习,也可以用来形成教师学习社区,实现教师和教师群体之间的信息和协作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传播他们的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生活和学习。例如,一些教师写的关于教学内容的博客不再描述他们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经历,而是作为外部教师,在公众面前展示教学生活的原生态,让更多的人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也改善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现在一些小学的一些老师已经建立了微博,使得联系家长变得更加容易。家长和老师通过互动对学生和他人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这些例子都是小学阶段比较好的情况,实际情况仍然令人担忧。

1.2相关概念的定义

1.2.1媒体和媒体
“媒体”在古代用来指“牵线搭桥”。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媒体是信息流通或传播的载体。媒体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语中,“媒体”是“媒体”的复述形式。在麦克卢汉(M. McLuhan,1964)的作品中,媒体和一切都是媒体(“媒体就是信息”),以及(2)媒体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人体或器官功能的延伸。“媒体”和“媒体”在汉语中是同义词,但习惯上指的是内容,它们被称为媒体,如新闻内容和电视广告。然而,当提到物质、类型或介质时,它被称为介质。例如,电影是一种媒介,媒介的形式包罗万象。参考国内文献,对媒体和媒体的使用没有严格的定义。大多数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文章中交替使用“媒体”和“媒体”两个词。吴东泉在《中国媒体起源史》(1988)一书中认为,将“媒体”翻译成“媒体”并不像“媒体”那样安全。“身体”一词意味着身体、本体、形状等的物理感觉。它是“媒体”的“身体”。然而,吴东泉最终屈服于“习俗化”,仍然使用“媒体”一词。(3)

1.2.2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来源于英语“媒介素养”,而“素养”一词来源于识字,意思是能够写作、阅读或具有知识和能力(能够读写;知识渊博或能力出众).台湾学者吴崔振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媒介素养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能够通过接触到的媒介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说、写、听、读或某种知识的条件和质量。然而,媒体素养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媒介素养与之相适应,即媒介素养不能脱离历史和场景而独立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素养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印刷品到电影、广播电视到现在的网络和手机,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媒介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研究者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定义了媒体素养,并出现了不同的媒体素养概念。有些人从媒体使用的工具或技能的角度关注媒体素养,有些人则关注媒体素养的内容,如信息素养。迄今为止,在大多数媒体素养获得批准之前,还没有相对稳定的定义。

1.2.3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媒体素养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且保留足够的灵活性空供教师玩耍。因此,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涵和教学方法上。

1.3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策略的研究现状

1.3.1国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课程的实施方面,国外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媒介素养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有基层运动的色彩。①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繁荣局面已经形成。在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之前,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师很早就自发地开始创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后来加入了一些社会组织。(2)也有一些研究考虑到社会组织的作用,如基金会、慈善机构和教会等。广泛参与媒介素养教育,为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外研究几乎一致承认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但在国外研究中,我们发现几乎一致赞扬政府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从英语中“素养”的定义出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是通过寻找英语中“素养”的本义来看待的,然后结合英语中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内容来理解和研究。这也是国内研究机构的共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尚未进入独立的概念界定阶段。一方面,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来自新闻媒体,其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媒体的角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团队的媒介学者比教育学者还要多。教育界的研究并没有广泛介入,媒介素养教育也没有进入教学层面进行调查,从而影响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例如,199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的作者大多来自传媒大学或单位,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物大多是传媒期刊,其数量远远超过教育期刊的数量。然而,台湾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学者大多来自教育领域。例如,一些学者用教育学知识对“媒体”和“媒体”进行了特殊区分。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多学科、多专业人才的参与,但也需要学科内研究者的参与。诚然,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教育界也逐渐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将迎来多学科联合研究的兴起。

2................................32-39
2.1媒体扫盲教育..............................32-37
2.1.1沟通的有效性..............................32-33
2.1.2受众理论.........................................33-36
2.1.3教育学和心理学..............................36-37
2.2专业.............................................37-39
媒体扫盲教育2.2.1..............................37
2.2.2..............................37-38
在防疫概念和分析的指导下2.2.3在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39
3.............................-64
3.1小学教师和学生获得媒体素养.........................................39-43
3.1.1网络音频和视频作为媒体素养教学..........................................39-40
3.1.2电视广播作为媒介素养教育.........................................40-41
3.1.3报纸、报纸和书籍作为媒体..............................41-43
3.2................................43-64
3.2.1设置正确的媒体素养教育课程.............................43-46
3.2.2特色小学低年级媒体的准备..........................................46-51[/比尔/] 3.2.3选择灵活的小学低年级媒体素养..............................51-56[/比尔/] 3.2.4实施合理的小学低水平媒体素养..............................56-60
3.2.5建立多样化的小学低水平媒体素养教育..............................60-64
4..............................64-80
.................................................................................

结论[/br/第一是扩大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这项研究只是为小学低年级课程设计的。未来的研究可扩展到研究和开发所有版本和年级的教材,并可尝试将媒体素养教育的概念落实到义务教育的整个阶段。研究对象有限,学生中仍有许多主题。这些主题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教材的研发和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上。
其次,研究方法应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目前,关于我国小学低水平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调查并不多。迫切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以便我们能够首先了解具体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必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大多数定量研究使用相似的数据,没有高度的差异。然而,数据是从问卷中的问题中获得的,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某一问题的更深入的分析。
最后,进一步建立音视频等网络资源,分析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和掌握网络资源。区域性网站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学区的教师共享资源,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国内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源,包括已建设的资源网站,大多局限于文本资源,无法解决版权问题和网站架构等技术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建设视听资源网站,解决教师资源获取问题,在网站上添加反馈记录和用户反馈,研究资源网络的完整建设。相关出版物的数量今后将继续增加。未来的研究可以分析和探索新出版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