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奖惩诱导的主动控制对注意瞬目中目标加工的影响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奖惩诱导的主动控制对注意瞬目中目标加工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000字
论点:实验,刺激,条件下
论文概述:

本研究,目标加工受这种赏罚诱发的影响,并探究这种影响受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调节机制,以及和非认知因素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调质的调节机制。

论文正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注意瞬脱

1.1注意瞬脱

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而环境给人脑提供了太多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大脑通过视觉通道感知和处理的。为了从这些过度刺激中提取与生存或当前任务最密切相关的重要关键信息,大脑开发了一种注意力机制。其中,视觉通道信息处理的注意机制即视觉注意的调节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视觉注意通过选择性地处理视觉通道中的信息,在视觉通道信息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选择性处理可以反映在刺激的空分布特征以及刺激的时间分布特征中。在后者中,注意瞬脱是不同时间间隔内刺激选择性加工的一个重要特征现象。
AB & mdash;一般来说,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的条件下,如果允许受试者识别RSVP刺激流中两个连续呈现的目标t1和T2,在T1的正确识别条件下,如果紧接T1的T2出现在短时间窗口(约200-500毫秒)内,丁二被正确识别的概率将会降低。在早期的视觉研究中,使用刺激来快速呈现和观察目标识别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发展了一些实验范式,获得了快速视觉刺激呈现条件下视觉加工的一些现象和特征(布罗德本特和布罗德本特,1986;Kan wisher & Potter,1990;Weichselgartner& Sperling,1987).然后,利用多任务反应速度范式,系统研究了不同任务条件下T1和T2在反应速度任务中的处理性能,并总结了规则。Raymond等人在RSVP任务ab中将T1和T2相互作用的现象正式命名(j . e . raymond,Shapiro,amell,1992),并证明视觉注意是影响AB现象的重要因素。

1.2解释注意瞬脱的认知理论

ab现象自发现和命名以来一直是认知科学研究的焦点。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学术界不断全面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推导。早期的一些认知理论侧重于从构建认知模型的角度来解释AB现象。这些模型从早期到后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都集中在AB现象的不同方面,对AB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2.1门控模型(attention GATE)

最早的门控模型(J. E .雷蒙德等人,1992)认为AB现象发生在视觉加工的早期阶段。当T1进入视觉通道时,它用特征编码。同时,应该注意资源(门控制)向T1的打开,以便T1可以进入更高的处理阶段。还应注意资源的不可逆启动,即资源打开后,其资源分配是时间的抛物线函数,后续刺激不能自下而上干扰这一过程。此时,如果T1之后跟随有与T1特征代码不一致的干扰项,则该干扰项也将进入更高级别的处理阶段,并且在更高级别的处理期间,该干扰项的特征将与T1特征相冲突,从而导致接合错误。此时,高阶控制系统将检测到可能干扰T1的正确处理的该过程,并且将发出自上而下的控制信号以关闭注意力资源的分配(主动抑制)。...
……

第二章实验报告

1实验一双目标激励奖金

1.1研究方法

1.1.1受试者

杭州师范大学24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参加实验,其中男性8名,女性16名,平均年龄22岁。他们没有身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没有色盲或虚弱,视力或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

1.1.2刺激和仪器

所有实验刺激材料均呈现在17英寸平板阴极射线管彩色显示器上(分辨率1024x768,刷新率OOHz),背景为黑色屏幕(RGB = 0,0,0,0)。实验程序是用演示文稿(神经行为系统公司)编写的,运行在装有赛扬11(主频:2.5HZ)处理器的计算机上。中央凝视点是白色“+”字符。RSVP的刺激材料包括2-9个8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目标(T1,T2),21个英文字母(不包括字母中的D,I,0,Q,Z)作为干扰项。当前持续时间为82 ms,刺激间隔(isi)为Oms。整个RSVP刺激流由20个刺激项目组成,总持续时间为1640rns。整个实验是在一个有隔音和隔音的房间里进行的。受试者的头部由屏幕前的下巴托固定,按键反应通过标准键盘进行。

1.1.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4组内设计。自变量包括目标值和T1-T2滞后。目标值的独立变量包括0、5和25三个级别(低、中和高),它们分别出现在三个区域中。T1-T21ag自变量根据T1后T2出现的序列位置分为4个等级,包括lagl(即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序列位置)、lag 2(即T2出现在T1后的第二序列位置)、lag 3(即T2出现在T1后的第三序列位置)、lag 8(即T2出现在T1后的第八序列位置)。相应的刺激分别表现为82毫秒、164毫秒、246毫秒和656毫秒的不同步。T1将以相等的概率出现在RSVP序列的第5、6、7、8和9个位置。一个实验由3组组成,每组由120个实验组成,共360个实验。在每个区域组中,Tl-T21ag在每个水平出现30次。所有条件都是伪随机呈现的,并且各组呈现的顺序在每个受试者之间是平衡的。
在实验教学中,受试者被明确告知:“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答案正确,将对T1和T2目标的答案进行评分,如果答案错误,将扣分。最终得分越高,奖金就越多”。最终奖金的计算方法如下:M为总奖金,Rlo、RI5和RI25分别对应于T1反应后在0区组、5区组和25区组条件下获得或扣除的总分。R2()、R25和R225分别对应于0区组、5区组和25区组条件下T2反应后获得或扣除的总分。7200是当所有受试者T1和T2回答正确时获得的分数,40是每个受试者提供的最大现金金额。...................
...................
第三章讨论........................................................................................................................................30
1实验结果摘要..........................................................................................................................................30
2注意瞬目中主动控制对目标识别的影响..............................................................................................31
3注意瞬目中神经调节的可能机制..............................................................................................32
4本研究对以下研究的启示..............................................................................................................33

结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虚拟点对任务中的不同目标进行了三次奖惩实验,以控制任务中不同目标之间自上而下注意控制信号的输入。特别是在实验2和实验3中,我们发现当T1被给予奖金诱导值(实验2)时,在滞后条件下,T2|T1精度显著提高,滞后1节约效果显著增强,但T1精度不受影响,即T1处理不受奖金诱导值的影响。另一方面,在T2被赋予奖金诱导值的条件下(实验3),T1的正确率在滞后条件下显著降低,但T2|T1的正确率在此条件下不受影响。因为我们在三个实验中没有操纵刺激材料,并且三个实验中的刺激材料在视觉特性上是一致的,所以T1和T2之间的这种处理交互的结果都是由我们对目标的奖励诱导处理引起的。
因为奖励会影响大脑顶叶注意网络的活动和大脑前部任务中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信号,实验中的差异可以归因于识别大脑前部任务中T1和T2所需的不同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