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9663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663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9663字
论点:家庭,农村,道德
论文概述:

本文是政治论文,本文在国内几次大的家庭变迁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中有关农村家庭变迁的数据和结论,挖掘农村家庭变迁的实证材料,为写作奠定了实证研究基础。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个主题的背景

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发展。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和2004年至2014年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它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位。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是“爱国守法、礼貌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指出“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夫妻、子女和邻居的关系”。?2003年9月,中央文明委员会还发布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领域都要广泛开展有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融入到各个角落。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也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公民道德素质应全面提高,个人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应列为新时期的“四德”教育。要求社会各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合格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问题非常重要。因此,以正确的态度和合理有效的手段处理新时期的家庭问题,特别是家庭道德问题,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之间形成和谐幸福的夫妻爱情、长期的家庭亲情和邻里友谊,不仅对个人的幸福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民的个体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农民个人道德水平与农村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农村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旧的家庭道德内容有些部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新的家庭道德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农村家庭变革时期,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家庭道德问题,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局、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农村家庭道德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对农村家庭变迁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纵观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农村家庭变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道德问题。

国外研究综述

(一)家庭伦理研究

美国学者切尔林认为传统的婚姻制度越来越没有限制。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和分工不再像传统那样,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婚姻从制度化转变为伴侣婚姻,即在婚姻关系中,婚姻双方强调婚姻的前提是满足他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夫妻双方是长期的伙伴关系,愿意为对方做出贡献和牺牲。后来,它从伴侣婚姻发展到个体婚姻,即婚姻中的个体开始更多地思考这种婚姻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满足感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伴侣婚姻那样要求对伴侣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婚姻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人强调个人回报和个人感受,而忽视家庭责任和婚姻道德。因此,不难理解婚外情和婚外性行为的发生。

李维坦等人认为,家庭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性道德问题被夸大了。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其速度却相对滞后。在新时代,面对社会转型,家庭也在经历各方面的演变。这并不是说这个家庭正面临着悲观主义者所认为的解体。目前社会上对绝望和抑郁的普遍猜测是由于忽视了调整过程和变化。此外,根据美国社会调查数据,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家庭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呈现出渐进甚至回归传统的趋势。社会上的人们一致认为青少年的性行为和离婚率已经下降。肯定婚外性行为几乎总是错误的分别是75%和81%,比10多年前上升了4-7个百分点。此外,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青少年比例从1985年的20%上升到1995年的29%。

关于孝道的调查,西方国家的代际家庭关系模式仍然是一种“接力模式”,即儿童成年后不再依赖父母,而是成为能够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个体。政府和社会将承担起家庭养老的责任。父母只需要抚养他们的孩子直到他们成年,而成年孩子使用家庭资源来抚养他们的孩子,而不是抚养他们的父母。根据美国过去20年的调查和研究,美国父母和成年儿童很少提供日常和广泛的工具支持。研究还表明,美国父母很少从他们的孩子那里得到物质支持,即使他们年老体弱,急需帮助。事实上,美国个人主义文化设计本身强调代际互惠的情感和资源基础。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无论幸运与否,人们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并努力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因此,美国人同意赡养老人是老人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成年孩子的责任。这从根本上不同于中国父母抚养孩子、赡养年迈父母的“反馈模式”。

.............................

第二章农村家庭的变迁

第一节农村家庭的内涵和分类

农村家庭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家庭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和洛克在《家庭》一书中也提出,“家庭是通过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如父母、丈夫和妻子或兄弟姐妹,并通过互动和交流创造独特的共同文化”。现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也研究和讨论了家庭。孙本文认为家庭是由夫妇的子女和其他亲属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而费孝通则认为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群体。

农村家庭,简而言之,账户类型是农业户口(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之前,中国的人口账户类型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且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组成的基本生活单位,依靠土地或农业等农产品。中国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普遍存在于一个大的家庭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农民世代居住在老房子里,后代主要依靠继承父母的土地、房屋和其他资源世代居住。因为农村家庭位于农村地区,所以最重要的日常任务是从事农业生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农村家庭内部的一系列变化。

2.农村家庭分类

根据农村家庭成员的构成,农村家庭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一个是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组建这个家庭的最初原因是,由于婚姻关系的建立,年轻男女与父母的家庭分离。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新家庭独立形成。即使后来增加了儿童的角色,家庭中的代际关系也很简单,不存在几代人共同生活的现象。因此,这个家庭被定义为核心家庭。目前,来自农村的大量闲置劳动力在城市工作,一些家庭主要是男性劳动力,妇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老人和田地做农活。这种家庭是核心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称为留守家庭。

第二个是复合家庭:由一对父母、一个已婚子女和其他人组成的家庭。这个家庭的代际关系比核心家庭更复杂。这个家庭主要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几代人共同生活的模式形成的。在这个复合家庭中,至少有两对夫妇。独生子女可能婚后没有与父母分离,仍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最初的形成可能只包括两代人。随着人口的增加,它可能发展成三代甚至四代人共同生活的形式。此外,即使存在代沟现象,这种家庭模式仍然可以继续。在这种家庭中,有复杂的成员关系。如果没有一个领导人不能建立权威,那么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将会更加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世代相守”的家庭模式在当今农村社会很少存在的直接原因。

................................

第二节农村家庭变迁的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农村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结构,也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关系、家庭价值观等方面。

家庭结构的变化

父子分离导致农村地区核心家庭数量增加

中国的工业社会过去提倡延续几代人的大家庭生活。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父子分离的推进,农村家庭结构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和低水平的农业技术导致了农民的低收入水平。在生存的压力下,为了集中人力和资本,以便能够应付更大的自然灾害和其他事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于土地分配给家庭,每个家庭不需要在村集体的统一指挥下从事农业生产。每个家庭都有权独立耕种土地。分工越来越详细。集体化工作场所越来越分散,劳动力流动也越来越自由化。最初提倡的“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权力”的优势不仅会消失,还会成为单个家庭经济发展的障碍。此外,随着农村个体经济思想的萌发,如果这种大家庭继续存在,必然会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不利于家庭的发展。因此,原来的大家庭逐渐被分成小家庭。

从学者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家庭的数量日益减少。同一家庭中三代或三代以上家庭的比例从1978年的18.87%下降到2000年的9.06%。农村家庭中8人以上的家庭数量从1978年的18.07%下降到2000年的3.72%,6人以上的家庭数量从1990年的17.94%下降到2000年的7.62%。在此期间,孩子在组建家庭时基本上与父母的家庭分离。已婚儿童不再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小家庭的数量正在增加,而传统大家庭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尽管它仍然存在。在案例1中,受访者的长子婚后并没有离婚,但仍然维持着一个大家庭,其中三代人同时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家庭。后来,两个儿子出去独立生活,每个小家庭只有一个父母和一个孩子,这是典型的核心家庭。农村地区核心家庭的数量正在增加,占家庭类型总数的41.16%。\\u\\u\\u\\u\\u\\u\\u\\u\\u。

..............................

第三章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25

第一节农村家庭道德的内涵……25

道德内涵……25

二、家庭道德的内涵............................25

第四章2006年农村家庭道德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31

第一节加强孝道教育,增强赡养老人的责任感……31

正确理解传统孝道观……31

第二,要支持老人,我们不仅要“支持”,还要“尊重”..............................32

\\u\\u\\u\\u\\u\\u\\u\\u\\u。

第三章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农村家庭道德的内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对道德、家庭道德等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的分析。

道德内涵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由一定的社会生活决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它是人们在交流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称。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评价人们的行为。本质上,道德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它是生产与经济关系的动态反映,引导和调节人们对社会实践的参与。

二、家庭道德的内涵

恩格斯曾经指出:“起初,家庭并没有发展成一个氏族。相反,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原始形式。随着家族关系开始瓦解,各种形式的家庭后来发展起来。”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会出现。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不同的社会形态而变化,而家庭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家庭的出现而出现。因此,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

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

结束语

在社会转型浪潮中,旧的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新的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和处理农村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本文在对中国几个大规模家庭变迁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变迁的数据和结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挖掘了农村家庭变迁的实证材料,为写作奠定了实证研究基础。然后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和调查报告,深入农村收集大量真实的典型案例,分析整理农村家庭变迁给农村家庭带来的道德问题,如养老观念面临的挑战、对婚姻家庭稳定的影响、留守青少年道德滑坡、农村性别歧视等,并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在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突出的农村家庭道德问题的治理对于重建农村家庭道德体系的巨大工程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然而,更有效、更先进的治理农村家庭道德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