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82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文化和形式系统的视角

2582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文化和形式系统的视角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822字
论点:直接投资,制度,对外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引力模型基础上加以变化,首先分别将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加入模型进行检验,其次拟同时将两者加入模型,建立非市场因素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计量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tistics Bulletin)多年来公布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快速增长。自2013年突破前1000亿美元以来,2014年同比增长14.2%,达到1231.2亿美元。在存量方面,中国外商投资存量规模继续扩大,2014年底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达到8826.4亿美元,比2013年底增长33.3%。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份额已上升至3.4%,在世界前十名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跨国企业逐步扩大了投资覆盖面。截至2014年底,投资者在中国设立的近3万家跨国分支机构遍布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但是,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90%分布在中国前2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九分之一。

这表明,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导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首次提出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在稳步推进这一大规模、高层次、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倡议,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持互利共赢的精神,争取中国在世界经贸合作与竞争中的话语权,建设开放、包容、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开放 通过促进经济要素的有序和自由流动、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市场的深度一体化,实现均衡和包容性的区域经济合作。

然而,要形成广泛的区域合作并不容易。例如,我们认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经济和政治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地理因素,也是由于欧洲联盟国家之间高度的文化相似性。然而,事实上,通过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欧盟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巨大的。事实上,成员国之间存在各种冲突和摩擦。在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文化、习俗和信仰上有很大的差异。甚至邻国也可能有法律和文化冲突,有时这些冲突甚至难以协调。古典经济学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活动,企业不得不努力消除或绕过这些冲突,达成协议缔结合同,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交易成本,而外商投资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中仍然需要继续支付这一成本,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投资的效率和成功。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经常受阻,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案例很多,其中有很多非市场因素,即中国与东道国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上的差异。正式制度包括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制度等因素;非正式制度因素包括文化、道德、传统、语言等,其中文化是最具衡量性和代表性的因素。可以说,事实已经证明,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重大影响,但遗憾的是,关于制度和文化对企业在华对外直接投资影响问题的研究仍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量化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研究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希望实证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我国企业今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国际贸易、新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分析,合理构建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详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明确中国OFDI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具体方式和运行机制,有效验证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因素是否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形式体系和文化距离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策略影响的文献,正确理解和把握现有研究内容,探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局限性。

(2)理论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制度差异、文化差异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

(3)实证分析:以中国OFDI 48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得出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分析结果。

..............................

2文献综述

2.1区位选择理论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市场不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垄断优势理论指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于利用自身在资本、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在东道国获得垄断利润。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贸易投资行为的全过程,通过将产品周期划分为“发展、引进、增长、成熟和衰退”五个阶段,解释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行为。然而,内化优势理论进一步指出,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将其经济行为内化,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防止对企业垄断利润的溢出损害。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为了避免产业集中而提出的一个命题空。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了日本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战略。

综上所述,虽然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没有被直接指出,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跨国公司在做出外国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区位因素(Helmer,1976;巴克利和卡森,1975)。此外,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只有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条件的企业才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前两者的企业决定直接对外投资时,必须评估投资目标的区位因素,才能获得第三个优势。区位因素不仅指地理位置,还包括生产要素资源和东道国优惠政策等多项指标。因此,企业选择的投资目标应具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投资政策的区位条件,从而通过内部化解决市场失灵等外部问题。这一理论扩展了以往理论在基于单一因素选择地点时的缺点(邓宁,1977)。

上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预设前提是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然而,这显然不符合国际资本流动的事实。国际投资理论进一步发展,指出企业选择投资对象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这是经济因素。企业寻求通过投资于市场广阔、生产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或具有技术战略资源的地区来增加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它是追求东道国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时候,学者们对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有着浓厚的兴趣(Rugma & Li,2007)。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也有很多研究(巴克利等,2007;莫克等,2008),以及企业投资模式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崔和江,2009)。

..............................

2.2制度距离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影响的国内外研究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制度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惠勒-莫迪(Wheeler & Mody,1992)首次将制度因素引入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但他们没有发现东道国制度对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影响。目前,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几个东道国比美国的商业体系更完美、更优越。此后,关于制度因素对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研究逐渐兴起。总的结论是,良好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Antal Mokos,1998),良好的制度环境也是外国投资的动机之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付出很高的沉没成本,因此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对其市场中的不确定风险,如产权保护、法律问题、政府效率和政策干预非常敏感。以上所有问题都属于东道国的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卢卡斯(1990)在早些时候的研究中就指出了这一点,后来魏在2000年的研究证实腐败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德和斯坦(Daude and Stein)的研究发现,东道国制度的质量与外资流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国内学者卢明宏(1999)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跨国公司必须适应东道国的制度,制度质量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出现腐败、社会不稳定、政府效率低下等现象,这将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下降,从而降低跨国公司的投资意愿(詹姆斯·沃尔什(James p Walsh &姜堰余,2010)。拥有行政权力和高可信度的政府治理体系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Mishra Anil,2007)。此外,系统质量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完整的系统,这有助于跨国公司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

国内对制度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献相对较少。由于中国OFDI寻求资源和市场的动机明显,投资动机的研究相对丰富,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大多基于这些动机。此外,我国许多企业只是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进行了对外投资。因此,也有文献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可能是享受政策红利,减少所有权优势的缺失(罗,2007),同时减少国内制度约束。

从寻求制度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质量越高,其市场就越完善,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就越少,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中国追求制度优势的投资行为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许多学者试图从制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的对外投资,发现制度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行为(彭等,2008;Yamakawa等人,2008年)。陈莉莉和华林(2011)利用投资国的区位选择模型研究了两国间制度差异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以制度效应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假设。

..............................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9

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9

3.2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特征..............................11

4制度对OFDI区位选择影响的机制分析...................15

4.1交易成本..............................15

4.2交易成本的原因..............................15

5的实证检验..............................23

5.1数据解释...................23

5.1.1解释变量..............................23

5经验检验

5.1数据描述

5.1.1解释变量

中国OFDI:为了考察非正式制度(文化差异)、正式制度和地理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变量OFDI使用了中国在不同国家(地区)直接投资的股票数据。由于变量需要对数处理,不能为负数,所以采用股票数据代替流量数据,当年的流量可能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波动,因此股票数据更加稳定。单位为1亿美元。这些数据来自《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3年至2013年每年年末的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5.1.2解释性变量

5.1.2.1正式机构之间距离的测量

系统质量是对一个国家系统的评价。系统质量越高,开发程度越高。系统质量是绝对量,而距离是衡量两个系统之间差异的相对量。两国之间的制度距离越大,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就越大,社会规则和公共行为的差异就越大。霍夫斯塔德(Hofstadter)(1980)提出了“文化距离”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宏观层面上反映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然而,对于经济研究来说,简单的文化差异不足以解释国家间投资行为的差异,政治、经济和法律层面的差异具有更直接和明显的影响。在本文中,世界银行计算的世界政府指数用于衡量政治和法律制度之间的绝对差异。经济水平反映的系统质量的相对距离由遗产基金会对经济自由指数的年度评估来衡量。两者的数据分别来自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网站。

................................

结论与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国家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在新兴国家的投资动机和战略选择一直是学者们重视的研究内容,也是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商业理论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希望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助于理论的拓展。

6.1结论

基于2003-2013年中国对48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和经济自由度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低水平,而回归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制度距离的增加抑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情。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负面影响,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大于文化距离。这一结果表明,当前的全球化趋势无法消除国家间的文化和体制差异,这些差异仍然是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然而,文化距离呈现出“U”型特征,2008-2013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制度距离也具有“U”型特征,这表明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区域范围最大,即考虑到制度和文化差异,它是中国跨国企业的最佳投资地点。

此外,尽管综合文化维度的单一指标便于实证检验和结论解释,但每个文化维度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在第5.3.2小节中,关于不同文化层面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文化距离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它并没有对所有方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除了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外,个体/集体主义维度的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男性/女性取向、长期/短期取向和自由放任/约束维度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的投资行为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