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小麦 >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冬小麦叶子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冬小麦叶子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晚春寒冷导致小麦叶片发黄。冬季降雨量太少,小麦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这大大降低了小麦的抗逆性。越冬后,小麦为心叶的生长提供自己储存的养分。由于干旱,小麦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养分供应不足,特别是暴露在太空中的叶片中的糖和其他养分不足,在寒流时自然会遭受冻害。相同的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请问:冬小麦要在哪几个时期,防治哪几种病虫害?

目前,小麦拔节期是华北地区许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阶段。做出一个好的预测是必要的。如果达到控制指标,应尽早控制。 特别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矮缩病和小麦蜘蛛等病虫害。 纹枯病:合谷里的2000倍 小麦蜘蛛:哒螨灵3000倍或阿维菌素4000倍 布什病:吡虫啉200,

冬小麦叶子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冬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晚春寒冷导致小麦叶片发黄。冬季降雨量太少,小麦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这大大降低了小麦的抗逆性。越冬后,小麦为心叶的生长提供自己储存的养分。由于干旱,小麦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养分供应不足,特别是暴露在太空中的叶片中的糖和其他养分不足,在寒流时自然会遭受冻害。相同的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请问:冬小麦要在哪几个时期,防治哪几种病虫害?

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范文

摘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小麦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生周期,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开展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三大冬小麦产区

1.1 .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是中国北方的冬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8%。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山西是北方主要的冬小麦生产省。1.2 .秦岭淮河以南是中国南方的冬小麦区。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主要水稻产区。冬小麦种植能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南部冬小麦区的特点是产量高。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是南方主要的冬小麦生产省。1.3 .长城以北是中国的春小麦区。由于这个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一年熟一次。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是主要的春小麦生产省。

2。中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现状特征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栽培技术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此外,全球变暖和暖冬时有发生,导致了小麦病虫害的一系列新特点。

2.1 .小麦最容易受到四种病虫害的影响: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疮痂病

作为条锈病的主要发生区,西北、西南、山东和河南的发病面积每年早春达到2000万亩。同时,由于病原菌的变化,一些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减弱,大规模感染的风险急剧增加。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差异,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小麦产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赤霉病对长江中下游小麦产区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呈现向黄河以南和东北方向发展的趋势。此外,病毒病和颖枯病对某些地区小麦种植的影响也有加重的趋势。

2.2 .小麦害虫

它主要受穗期蚜虫的影响。每年受虫害影响的面积超过2亿亩。北方和西北小麦区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其次,小麦变绿拔节期后,小麦吸浆虫、小麦蜘蛛和小麦叶蜂猖獗。如果是干旱年,情况会更糟,需要重点防控。

3。

蛴螬、蝼蛄和蛲虫等地下害虫直接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分,是缺苗和断垄的主要来源。蛴螬,俗称“胡桃虫”,是甲虫的幼虫。根据笔者多年的基层经验,9月和10月春、秋小麦幼苗中,蛴螬入侵春作物幼苗,容易造成幼苗缺苗和断垄。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暖冬频繁发生,冬小麦田病虫害不容乐观。根据笔者在基层的工作经验,介绍了一些防治冬小麦病虫害的措施,以供参考:

小麦出现后一个月内,有针对性地选择易受影响的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小面积的锈病症状,及时喷洒禾果力或三唑酮,特别是当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时,应加强对种植区的观察和预防,避免大面积病害的感染和发生。对于叶蝉的治理,一方面,加强种植的科学性,控制合理的种植间距,加强基肥和灌溉的合理使用,及时除草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麦田的局部生态系统,降低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强药物预防和治疗的协调,同时应控制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机。例如,直径为33厘米的网被用来捕捉麦田里的成年人。当每30次抓到10到20个成年人时,应及时服药。它可以通过混合7500倍芸苔素、1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杀病毒剂(或其他抗病毒剂)、750倍尿素和300倍磷酸二氢钾来喷洒。此外,配药应严格按照相关说明,科学配置,确保用药效果。

纹枯病是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应加强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的观察和防治。在苗期,小麦幼苗的地下部分易受感染,出苗后病害常发生在地下茎段。如果观察到褐色圆斑,应及时喷洒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井冈霉素,以有效消除病害的危害。

4。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措施

疾病的发生是由许多原因和因素造成的。因此,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首先,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生态改善和药物控制相结合,优化小麦种植外部环境,降低病虫害风险。其次,要注重整个麦田的生态系统,抓头抓尾,播期保护整株幼苗,推广苗壮,抓期注意防虫增产。此外,加强对小麦生长过程的监控,特别是小麦变绿拔节后抽穗前,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实现有效控制。防治应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第一步,应强调综合防治。在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应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小麦增产增收。

4.1、深耕细耙作业模式

它能消灭土壤深处的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辅以化学处理,对土壤深处的地下害虫和越冬害虫有明显的效果。

4.2 .氮肥的应用

氮肥应彻底分解并转化为土壤,以避免诱发虫害。

4.3 .农业栽培措施

一是推广抗病抗虫品种,提高小麦本身的抗病性,从根本上降低病害发生率。二是提高种植方法和管理水平,注重整地、平衡施肥、科学田间管理,加强育苗肥、分蘖肥、蜡肥、化学除草、压麦和防霜措施的精细化水平和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4.4 .种子药剂处理

化学拌种对土传和种子传病虫害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降低秋苗发病率,还能延缓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频率和时间。

4.5。回到绿色和接合阶段

在西北地区、川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以南、山东和河南南部等易发病地区,在做好种子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结合疾病的特点和发病时间节点,喷洒三唑酮、丁草胺、氟铃脲或地尔硫卓等药效好、农药残留少的有效药物,防止疾病向茎叶蔓延。

4.6、注意穗期蚜虫的防治

在蚜虫高发生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是蚜虫的天敌,对蚜虫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小麦生产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此,防治冬小麦病虫害,及时防治对冬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

姚禹岩。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科技浓缩指南。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