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音乐论文样本节选(关于音乐思想和音乐认知)

论文范文音乐论文样本节选(关于音乐思想和音乐认知)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音乐,音高,认知
论文概述:

提供音乐系毕业论文,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音乐学毕业论文,音乐网站毕业论文-(有关音乐思想与音乐认知)服务。

论文正文:

从“音”、“乐”到“音乐”——由范畴变化看近现代音乐思想中传  传统乐论中作为不同范畴的“音”与“乐”中国古典(约为先秦至清代中前期)论乐典籍在提到“音乐”时,是将“音”与“乐”视作两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不同规定性内容的范畴的。它们在本质内涵、使用环境等方面既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叠,也有泾渭分明的不可通约性。这种区分状态一直保持到清代中期。为了同近现代的范畴内涵做出对比,以便得出最后的定论,有必要先对这两个范畴、尤其是“乐”的语义作一个简单的历史性梳理。关于“音”与“乐”的本体性论断中国古典意义上的“乐”是一种综合艺术,如果按照今天的艺术门类来细分,“乐”这种艺术形式融合曲子、歌词、舞蹈三种表演,三种因素缺一不可。所以,人们谈到赏“乐”的感官时,最初并不仅仅强调听觉,而常以视觉上的享受为首要选择。      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提到“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大武》者,曰:‘美哉!’”,这里的“乐”便是以“观”的行为来欣赏的,可见舞蹈元素的重要性,是与诉诸听觉的“歌”具有同等地位的。又如《论语·八佾》记载“孔子位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见,一种艺术形式若要获得被人们称作“乐”的资格,是一定要包含歌词、曲调、舞蹈三种要素的,表演起来载歌载舞。而这一规定在《荀子·乐论中》得到了集中的表述:“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在这里,荀子一方面在阐发“乐”的本质性内涵,即融诗词曲调与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乐”与“音”的区别和联系,即分别为两种不同的范畴,但“音”又为构成“乐”的要素之一。《乐记》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美学著作,也是对“音”“乐”这两个具体范畴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并阐明二者关系的系统之作。其在第一篇《乐本》中,开篇即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音乐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 一、音乐认知的进化与发展音乐是伴随人类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种系进化基础。大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蝙蝠、小猫、猩猩、大象、鸟类、鲸类等脊椎动物都具备类似的音乐能力,这可能是从共同的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这些物种发声目的通常是用来求偶或结伴, 如鲸鱼在声音表达上有很好的组织结构,较小的声音单位被组合成短语,用来表达某种动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能识别音高、旋律、不和谐音等,也能辨别相当于八度音阶的音高,这表明人类的某些音乐能力在一些动物中存在,尽管其他方面的音乐能力(如歌曲制作、和声偏好等)不一定存在,人类某些音乐能力有可能是在这些早先存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吹奏一个小三度的两个音,以及制作出能吹奏四个音的三音孔彩陶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制作于57000年前以骨骼制成都说明音乐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如此重要,人类具有天生创造音乐的欲望。      人类在刚出生后的婴儿阶段已经表现出与动物类似的音乐能力,例如有研究发现向2个月的婴儿呈现结构和谐与不和谐的音程,发现婴儿偏向和谐、标准化结构音程,对和谐音程有着较长时间的注意, 对不和谐音程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现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成人阶段也存在这种现象,例如向成人呈现和谐结构的大三、小三和弦以及不和谐结构的增三、大七和弦,成人偏向了和谐结构的和弦且注意时间较长。这一特点与动物、婴儿非常类似,表明人类的音乐认知具有明显的进化来源。在发展心理研究中,人类音乐认知并不局限在进化基础上,脑与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音乐认知除先天因素外,后天学习、经验与环境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音乐认知能力也逐渐发展。      例如4-6个月婴儿能根据十二平均律在单音1 的基础上识别两个音5和b5(纯五度和三个全音,分别为一个八度的7/12和1/2),反映出感知音高间的微小差异,而不是根据2个月时候的音程是否和谐做出判断;8-10个月婴儿能识别音高异轮廓 (counter-altered)和同轮廓(counter-preserved),异轮廓改变了音高轮廓运动方向,属于整体性(global) 变化,而同轮廓没有改变音高运动方向,是局部性 (local)变化,这反映出婴儿开始关注整体和局部信息的比较,即不仅感知了整体信息,还从知觉分析和整体信息中抽取某些特征来建立局部信息。音乐节奏感知的发展过程与音高相似,2月婴儿适应就能感知音乐节奏及其变化,能在原型感知基础上进行分类, 3-5月能根据节拍和时值分辨不同节奏型,根据节拍类型和时值长短做出相应反应,6- 9月不但敏感于节奏的节拍变化,还对节奏局部的实拍和空拍的转变表现出强烈的新异倾向。      婴儿感知了音乐局部性变化的意义信息,而意义表征是以概念类别为基础的,这些研究表明音乐认知经历了从简单的知觉表征到意义表征的发展过程。总之,婴儿一开始关注音高的整体与和谐性,这具有先天特征,随着生活环境和经验增加,逐渐注意内部信息特征的变化。另有研究认为音乐意义的理解最初来自直接感知刺激物的表面性征,这无需学习经验的参与,随着后天经验的增加获得了不同类别特征,减少了对知觉相似性的依赖而逐渐向意义表征发展。可以看出,音乐认知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建立在进化基础上的表征系统,一为建立在后天经验基础上的表征系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进化基础的表征系统较少表现出年龄的变化,而后天经验表征系统则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显著变化。音乐认知发展过程不仅会受到进化基础的影响,后天因素将为音乐认知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强调早期的正式及非正式音乐学习经验,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在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音乐认知的发展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有可能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音乐认知的成分与脑功能基础目前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认知基本成分方面,如音高、节奏、旋律等。许多研究都发现大脑右侧颞叶负责音高的加工,事件相关电位 (ERP)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发现音高刺激诱发右侧颞叶活动,而且音乐家的右侧颞叶活动强度更明显。还有研究认为音乐家的双侧颞叶都负责音高加工,因为长期的音乐训练使音乐家的大脑组织结构较之非音乐家有所不同,胼胝体和颞平面较大,所以音乐信息能更快更多地在双侧半球间传递,反映了音乐经验影响了音高加工。音乐节奏是内心体验的一种律动感,各个音符按照彼此之间的时间关系形成一个连续性整体,但这种连续性具有深层次结构,如节拍的不同(二拍子和三拍子)。相关ERP实验发现,当听到每小节三拍子的节奏时,大脑额叶和中央顶区的P300波幅大于每小节两拍子的节奏,这可能是三拍子和二拍子相比,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调动更多的工作记忆成分予以加工,同时还发现没有音乐训练经历的被试听节奏时,中央顶区的P300波幅较有音乐训练经验者较大。有研究者认为长期音乐训练使音乐学习者只需较少的加工资源来准确辨别和区分不同节奏差异[16],或是长期训练使大脑内部神经结构组织能更加敏感地分辨节奏种类及变化。所以相关音乐经验会更好地感知深层次节奏结构,而不仅仅加工了节奏的时间整体性。  音乐系毕业论文,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音乐学毕业论文,音乐网站毕业论文一部学科构建的力作——评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06-28从“音”、“乐”到“音乐”——由范畴变化看近现代音乐思想中传06-28音乐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06-11热土·热心·热文化——再读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06-11云南彝族“海菜腔”的音乐特色探微05-28从“音”、“乐”到“音乐”——由范畴变化看近现代音乐思想中传05-28《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初探05-14艺术类统考中的认识误区——以高考音乐统考中声乐考生的认识误区05-14由《女高师周刊》再识女高师音乐系05-04对音乐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05-04有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思考02-16音乐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02-16音乐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02-16谈对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看法02-16浅谈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的意义02-16论文艺复兴时期乐器的发展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02-16论文艺对科学创造的助益效应以爱因斯坦的音乐情结为例02-16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索引的研制与利用以国际音乐感知与认知国际联合02-16关于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02-16多元世界音乐教育的共鸣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isme大会论文研究方法02-16定性定量和混合研究中国音乐教育研究的三省略cnki2000-2010年02-16从音乐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现状看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02-16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谈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