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124809字博士毕业论文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与减排绩效研究

124809字博士毕业论文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与减排绩效研究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24809字
论点:排放,模型,效率
论文概述:

本文是经济学博士论文,笔者认为中国碳排放总量增长过快,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控制,依然存在严重的低能效和浪费使用现象。

论文正文:

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将改变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200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远远超过65万年的自然范围,分别达到379ppm和1.78ppm。全球气温上升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显著正相关,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温上升至少90%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增加造成的(气专委,2007年)。化石燃料能源消耗、水泥生产和土地利用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三大碳排放源,其中化石燃料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占大气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以或高于目前的速度排放,21世纪的全球温度将继续上升,这将导致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因此,人类必须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增长的成本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1978年至2011年,中国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9.89%,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5.63%,其中化石燃料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5.47%。一方面,能源消耗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支持;另一方面,它也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201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7吨/万美元,远高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碳排放效率明显较低(如图1.2所示)。在国际社会减少排放的联合行动中,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起长期有效减少排放的责任。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少碳排放的国际压力。
……

第2章基础理论概述

2.1经济增长理论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Technology A)由经济的外部力量决定,成为模型的神秘变量,这也是索洛模型的缺陷。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产生和积累的。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以巴罗(1990) AK模型、罗默(1990) R&D模型和卢卡斯(1988)人力资本模型为代表。如果我们假设技术进步的驱动因素是边干边学,即技术知识存量是资本存量的函数,那么AK模型就成为R&D模型的简化形式。因此,以下主要介绍R&D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

2.2数据包络分析
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不能评价含有污染物和其他意外产出时的产出效率。即使意外输出被数据转化或作为输入指标处理,评价结果仍然存在一维变化的缺陷,同时也破坏了生产可能性集的凸特征,不能客观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环境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是基于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生产可能性集,通过增加污染物的可处置性条件,建立各种形式的数学规划模型。污染物的可处置性将受到生产技术和环境政策的影响。在具体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假设形式。在环境政策强制减排的情况下,污染物的弱可处置性符合实际生产过程。大多数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研究,建立了基于不同效率指标的各种形式的环境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第三章中国碳排放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29
3.1方法和数据.............................................29
3.2碳排放演变特征分析..............................32
3.3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36
第四章碳排放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45
4.1新古典增长框架...........................................46
4.2新的经济增长框架...........................................49
第五章中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趋势预测................57
5.1预测模型..............................58
5.2数据源和参数校准..............................61
5.3发展路径模拟..............................65

第七章中国省级碳减排绩效及减排目标分解研究

7.1方法和数据
确定投入产出变量所需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中,资本投入变量为股本,由张军等人(2004)估计。劳动力输入变量是年底就业劳动力的数量。能源投入的变量是化石能源的总消耗量。(1)利用气专委发布的分类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参考值估算碳排放的非预期产出变量;(2)预期产出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样本时间序列涵盖2010年至2011年各省的投入产出数据,资本和产出数据均转换为2010年可比价格。

7.2省际碳减排绩效评价
图7.1反映了不同省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横向区域差异和纵向时变特征。从横向区域差异的角度来看,沿海、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碳排放效率较高,而东北和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的省份碳排放效率普遍较低,产量和减排大幅增加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山西和内蒙古都处于低碳产出的前列,相应的平均碳排放效率值为1。这些省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进一步增产和减排的比例相对有限空。其他省、自治区的平均碳排放效率值均小于1,而云南、吉林、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平均碳排放效率值均小于0.5,表明这些省、自治区的生产和减排增幅较大空。从时变特征来看,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山东等一半以上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略有下降。除了受到不同年份建设的低碳产出前沿差异的影响外,这些省份低碳技术的缓慢进展也是碳排放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

第8章结论和影响

根据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模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中国碳排放总量增长过快,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控制,行业与省份碳排放的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能源效率低下和浪费现象严重。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演变经历了快速、稳定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总碳排放量很大,人均碳排放量很小。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主要的积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逐年下降是主要的负面驱动因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碳排放总量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工业碳排放占该国总排放量的80%以上。各驱动因素的累积贡献在地区和行业之间有显著差异,但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仍然是正反两方面的主要驱动因素。
2。可持续经济增长需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发展来突破能源瓶颈。从长远来看,应加快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发展,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从短期来看,选择过高的减排比例是不合适的,否则将导致经济增长的更大损失。在没有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新古典增长框架下,温室效应持续改善下的长期稳定经济增长率为零。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