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研 >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2016年衢州职业教育论文评审结果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2016年衢州职业教育论文评审结果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学校于2015年10月开展了“2015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经评委认真评审,共评选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和12个三等奖。获胜者现已命名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

急需有关绿茶保健作用的论文(最好是中国知网下的...

附件已经传递给六个相关方。我已经找了半天了~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我希望你能采用小学六年级语文病句(原因和例子)的复习。1.成分不完整的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和谓语,有些谓语不带宾语。如果句子中缺少其中的一个,则该组件是不完整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根据“谁做什么”或“怎么做”的水平模式来检查,以找出缺少什么成分。 要知道,结论是你做了什么,恰当地总结,如何衡量应收账款的风险,以及你所使用的衡量方法预期会达到什么效果。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不可能涵盖所有方面。挑出你没有考虑过的部分,或者说这篇文章没有特别强调,但对这个测量有影响。众所周知,老年人跌倒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帮助或不帮助。 帮助,勒索可能发生,不帮助,并感到良心不安 就这样,我们班开始了一个话题。 关于这个话题,学生们谈了很多:有些人说,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帮忙,他们都会为自己的良心感到遗憾,为尊老爱幼的教育感到遗憾。是的,

2016年衢州职业教育论文评审结果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学校于2015年10月开展了“2015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经评委认真评审,共评选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和12个三等奖。获胜者现已命名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

急需有关绿茶保健作用的论文(最好是中国知网下的...

小学教学论文(名师推荐6篇)范文

小学教学第一篇论文(1)

主题:芬兰“混合年龄教学”对中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基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芬兰在低人口密度地区开展了混合年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芬兰的经验为反思中国现行教育理论中的“撤并”、“集中办学资源”、“巨型学校”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深入探讨芬兰偏远地区混合年龄教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保障条件,必将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芬兰;混合年龄教学;农村初级教育;

小学教育

芬兰“多年龄教学”对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启示

周大中

长江师范大学

摘要:

基于“不让孩子掉队”的理念,芬兰在低密度地区开展了混合年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芬兰的经验为反思我国现行教育理论中的“退出与学校政策”、“集中办学资源”和“巨型学校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深入探索芬兰偏远地区混合年龄教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保障条件,必将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芬兰;多年龄教育;农村初级教育;

芬兰是一个北欧国家,有许多湖泊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它的经济和社会高度发达,为其公民提供了非凡的生活质量。然而,除了发达的经济实力之外,芬兰最受称赞的是它在教育方面的辉煌成就。自2000年以来,由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和经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参与的15岁高中生数学、科学和阅读项目的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不仅在单项上成绩优异,而且他们的个人成绩在横向比较上也几乎没有差异。如此出色的表现是什么原因?这包括国家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和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然而,这也得益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教育从国家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条件在偏远地区有效地开展\"混合年龄教学\"。

一、芬兰边境地区混合年龄教学的合理性

混合年龄教学是将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在一起教学。除了特定的话题,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和玩耍空。混合年龄教学现在在幼儿教育领域很受欢迎。然而,在一些芬兰微型小学,不同年龄和年级(主要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级。我不禁要问,为什么高度发达的芬兰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什么父母会接受这种方式?随着对芬兰认识的加深,可以清楚地找到以下原因。

芬兰边境地区人口密度低

根据2017年的统计,芬兰总人口约为550万,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所小学。芬兰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赫尔辛基。其余大部分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的西南沿海地区,而北极圈内广阔土地上的人口密度不到每平方公里5人。因此,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设立学校以方便学龄儿童入学是正常的。学生越来越少是很常见的,一年级五个,二年级六个。如果教学按年龄分组,这样一个学生少的学校也需要更多的教师,这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最实际的选择是采用混合班,把几个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老师来教和指导。

(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追求

芬兰的教育哲学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它在低人口密度地区的混合年龄教学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这一哲学的精髓。教学组织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好与坏没有区别。只要孩子们能随时随地选择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这种教学形式是最合适和最好的。因为“平等接受教育是所有公民平等权利的开始,教学方法和不同模式只是一个过程。可能有数百个过程。只要所有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系统就应该投入资源,以灵活和务实的同情心来照顾儿童“[1”。这就是为什么偏远和低人口密度地区的许多儿童能够在离家最近的地方以最适当的方式接受初级教育,这种方式确实对儿童的成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不同年龄和家庭的人是儿童不可或缺的成长资源

在芬兰人口稠密的地区,学龄儿童通常去最近和最方便的学校上学。这些学校很小,有些小到只有十几个学生的整个学校。许多学生在这里接受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四年级后,他们将搬到离家稍远的一所更大的学校。根据芬兰目前的政策,儿童从7岁开始接受初等教育,因此在10岁之前,儿童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不仅可以有足够的家庭成员陪伴,而且还有机会在学校与同龄和不同年龄的人一起成长。这样,家庭和学校营造的温暖环境就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完美媒介。

父母的陪伴和理解、信任和支持,加上独特的教育理念:“如果你想在起点赢,你就不能跑马拉松,因为你不能只专注于需要速度调整、呼吸调整和自我激励的长跑的起点”[2。孩子们慢慢长大,完成人生启蒙。在学校里,混龄教学促进了哥哥姐姐共同成长的学习环境,每个孩子都经历了从弟弟到哥哥或从妹妹到姐姐的身份转变,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爱心,发展智力和语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芬兰边境地区混合年龄教学效果的保证因素

芬兰根据当地条件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进行混合年龄教学,以便儿童能够在三年级之前(10岁之前)接受这种精心准备的教育,这可以说是出于好意。然而,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芬兰政府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芬兰《义务教育法》第628条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培训目标是进一步保护全国教育的充分公平”,[3。在实践领域,芬兰教育也忠实地执行平等的概念。根据芬兰的理解,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平等和寻求知识的权利。“芬兰政府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进入其居住地附近的学校“[4”,不选择学校制度意味着芬兰政府需要向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平等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芬兰政府也取得了坚实的成就:第一,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非常小;二是共享教育资源。第三,各地的校舍和建筑质量一样好。第四,不同学校和当地图书馆的藏书是相似的。第五,每个儿童,无论出身和家庭,都享有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第六,无论是在中国西南部人口稠密的地区还是北极圈,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营养午餐、同样的高水平课本、同样的高质量教师、同样充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同样的往返学校的免费出租车。

芬兰洛阿市中心有一所只有30名学生的小学校,面向美丽的湖泊和绿色森林。这所学校有两个老师和两个班级。一至三年级在一个班,四至六年级在另一个班。在这样一所微型学校里,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室内体育馆,可以打篮球、手球、羽毛球和曲棍球。会做体操、跳舞,还配有淋浴室和更衣室。由此可见,学龄儿童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上学,也会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和福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金至关重要,“在芬兰政府预算中,教育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总预算的14%,其中基础教育的资金比例超过30%”[5。

(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混龄教学的高挑战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质量和工作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是混合年龄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根据芬兰最大的发行量报纸《赫尔辛基日报》进行的问卷调查,大约四分之一的芬兰高中生想当老师。教师已经成为芬兰高中生的首选。不应忽视的是,教师并不是芬兰薪酬最高的职业,但他们的自主性、尊严和生活价值受到了极大的尊重,[7],这也与芬兰对人和生活环境的一贯观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芬兰自独立以来一直能够在两个强大邻国的压力下生存。通过发展教育来启发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培养人才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芬兰教育的发展和杰出表现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形象。

教师是芬兰的首选职业,但在芬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容易。渴望成为教师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拔上比考试满分更有竞争力。赫尔辛基大学的梅里教授和邓恩博士(Dr. Dunn)认为,教育系的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条件,如可以被教授的潜力、适当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动机。在选拔过程中,申请人还面临很高的淘汰率,因为可塑性要求极高,即能够处理各种冲突,具有同理心,知道如何合作和分享,以儿童为中心,能够指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以约瓦兹·曲莱大学为例,教育部将从约1500名申请者中挑选300人进行面试,最终录取约90名学生[8】。即便如此,这些学生可能无法担任教师职务。《芬兰教育法》规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所有教师必须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以确保教学质量([9】)。同时,他们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如面试和微格教学演示。正是这种严格的培训过程和选拔方法使最终的获奖者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这为混合年龄教学提供了合格的教师。

(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互动相辅相成

芬兰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启迪儿童心灵的教育,为生活中的长跑打下基础。这是一种缓慢的教育和成长的艺术。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识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看森林”比“看森林”更重要。这个概念是芬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识。正是由于芬兰基础教育系统中存在混合年龄教学,并且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受到高度尊重,社会、家庭和学校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因为进入附近的学校而被排除在儿童成长过程之外。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性也能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以阅读为例。在芬兰,许多父母会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为他们找到玩具书和图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过渡到文本阅读,这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11]。阅读不同于阅读。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让孩子从小就渗透到书籍的世界中,与书籍建立稳定的友谊,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培养兴趣,形成思维习惯,开阔思维,丰富想象力,开阔视野,从而丰富生活。在芬兰,阅读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书籍是父母给孩子礼物的首选。当孩子们进入小学时,学校仍然鼓励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保证他们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加上同学间阅读气氛的感染和与老师同学分享经验的快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建立一种专属的阅读模式。此外,在儿童居住的社区或城镇里,有设备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此外,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充满兴趣的儿童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结合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自己的阅读之门。

三。

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混合年龄教学在芬兰的偏远地区或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广泛开展,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关注儿童生活的成长。这反映了地方在落实“不让每个人落后”的理念上的情况。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经过合理的组织和平等的资源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表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芬兰的经验为反思“退校并校政策”、反思集中办学资源、反思中国当前教育理论界的“巨型学校”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支点。深入探讨芬兰偏远地区混合年龄教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保障条件,必将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布局调整以满足学生的教育愿望为出发点

与芬兰仅有10人以上但仍运转良好的小型学校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自2001年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撤并”运动。这一运动的理论支点是通过整合资源和简化管理来提供更高质量和效率的教育。殊不知,这样的运动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首先,最初的美好愿景没有如期实现。资源的集中并没有带来效率的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因为办学的集中而得到提高。相反,有许多原因导致了学习的极度厌倦和辍学率的上升。当我参观云南省公山县的一所小学时,我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学校以“辍学不领生活津贴”的政策强迫想辍学的学生留在学校。正是由于这一群体学生的负面影响,加上远离家长监督、自控力低、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合并后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其次,它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最后,由于家庭离学校太远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以效率为导向的“退学进校”政策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损害了偏远农村地区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和知识权,也给已经建立了几十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究其原因,“退点入校”本质上是一种阶级视角的政治决策,忽视了农村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发展教育的初衷。因此,学校布局的调整不能盲目集中。必须保持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平衡,并考虑效率和教育公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在农村建设学校的目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与芬兰的基础教育完全相同。然而,当芬兰考虑发展问题时,它的出发点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从一个新的想法开始。例如,投资向偏远地区倾斜,以使农村儿童享受不到比城市儿童更差的教育。即使学校是集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高年级之后,村里仍然有教学点。因此,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应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初衷,应充分考虑保护农村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和获取知识的权利,这也是如何安排学校的最重要依据。

(二)在农村小学培养合格和适宜的教师

芬兰偏远地区的混合年龄教学及其良好的教学效果证明了我国农村小学建设传统观念的正确性。如果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回到传统的道路上,在芬兰微型学校的运营中必然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在芬兰,这种微型学校通常只有1-2个班级和1-2名教师。这样,教师必须能够在小学教授所有科目,而且一个班有多个年级,这就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这类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学科资格,而且具备更高层次的资格和适任。

首先,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合格的教师。所谓资格,即上述在小学教授所有科目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条件。目前,教师教育的主题是主题,即从入学之初就面向明确的目标学科。显然,这种专业化的教师不能满足农村小学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专业化向全日制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小学普通教师的培养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实践,经历了百年辉煌的中学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中学教育为我国农村小学培养了几代优秀教师。然而,随着小学教师学历的提高,中学教育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同时也结束了在一般实践中培训小学教师的传统。因此,在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借鉴传统,发展和完善传统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在第二个层面,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合适的教师。所谓适宜性是指合格的小学教师“愿意去和留”。以重庆师范大学2013届小学毕业生就业统计为例,“约50%留在大中城市,20%在区县工作,其余在城市流浪或在乡镇小学工作”的“[12”,很少人进入农村小学,这些人最终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农村小学教师除了要合格之外,还需要合适。“愿意去和留”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深厚的农村感情。农村小学教师本土化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4年底,作者在公山县的一次教育考察中深入到最偏远的农村地区。和他在一起的一位姓李的老师曾经在村里的小学教书。在采访中,村民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在与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留在村里的年轻人的交流中,他们也发现了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因此,从决心从事农村教育的农村贫困学生中选择一批有天赋的学生,进入大学接受小学教师的一般培训,并分配他们到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小学任教,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3)妥善处理硬件、软件与潜艇建设的关系

平等是芬兰义务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实践方向。正因为如此,无论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都有优秀的校舍、舒适的生活设施、设备齐全的运动场、优秀的教科书、优秀的教师等。这既不是奢侈也不是浪费。这是“任何人都不应落后”教育理念的坚实实践。这是对每个人发展的一种奉献。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强大的物质资源作为坚强的后盾。如前所述,芬兰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资令人吃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教育的投资达不到芬兰学生的平均比例,但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办好更好的教育是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退点并校”集中资源、提高效率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但效果并不好,甚至是教育资源的二次浪费。

笔者认为,借鉴芬兰的教育发展经验,正确处理硬件、软件和潜力建设的关系,提高有效资源的教育效率,逐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学校建设中,硬件主要指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电脑室等静态教学辅助设施。软件主要指教师、校风、学校文化等。提交主要是指一种教学软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连接硬件和软件,使其工作得更好。总之,学校建设主要是在物、人、人的概念之间进行的。与事物的水平相比,人和人的观念将对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小学多年积累一些面子工程显然是不经济的。例如,如果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基本识字率和更新他们的观念,它必将在促进农村初级教育的未来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

[1][2][8]陈志华。芬兰世界第一教育的秘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61-165。

[3]李媛媛。芬兰教育成功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2)。

[4]李学印。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分析[。基础教育参考,2006 (2)。

[5]贺树斌。罗素高中:芬兰高中教育的典范[电子商务/其他]。4ce263080100tr0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

[6]贾森·阿·格里森,《评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对教师工作环境和工作态度的影响》,[·J .教育评估和政策分析,2014 (4)。

[7]埃特翻领。芬兰的新手教师如何看待他们的专业代理[。教师与教学,2015 (6)。

[9]唐锡兵。感受以人为本的教育——芬兰教育考察报告[。山东教育,2007 (26)。

[10]权,东谈。芬兰、德国、法国和日本小学教师选拔过程的比较研究[。韩国比较教育杂志,2013 (1)。

[11]皮尔特·苏德拉。早期阅读教学能提高习得率吗?两种透明正字法的比较[。学习与指导,2015 (2)。

[12]肖启勇。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特点及发展模式[。《中国教育杂志》,2014 (3)。

小学教学第一篇论文(2)

主题: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教育是长期计划的基础。”初等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方面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为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小学教学现状,然后根据当前小学教育现状,研究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等教育;核心成就;培训措施;综合素养;对学习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它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向学生解释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各个学科的小学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自身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1】。

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学各种科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敢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本文主要讲述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1。

“核心素养”的概念来源于“概念”一词。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2】。

(一)培养小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很年轻,没有社会经验,他们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需要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照顾他们。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小学生的世界,了解每一个小学生,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此外,小学教师要想更有效地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培养小学生作为核心素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已经成为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了解每个小学生是开展小学教育活动的第一步。只有当老师完全理解他们的学生,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同时,小学生将积极参与小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核心素质。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主体性。此外,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坚持把培养小学生的提问精神和批判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3]。因此,在小学阶段,各科教师应注意引导小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进入校园学习知识的第一步。这一学习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小学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帮助小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丰富知识素养。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儿歌、纵横字谜、图片等活动进行汉字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积累汉字知识。

此外,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精神。首先,各学科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主体精神,帮助他们培养敢于探索、敢于批评和质疑的学习精神。同时,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善于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探索和发现隐藏在知识问题中的深层问题和答案。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表现主要是基于感性知识,他们的思维也处于过渡阶段,即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师应做好指导教学工作,最终帮助小学生发展理性的学科思维,提高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效率和质量[4】。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学习知识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始阶段,小学各科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阶段,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不应该让小学生对知识产生心理抗拒。此外,各科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本身年龄小,他们具有玩耍的天性,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质。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小学生为教学工作中心,小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严重打击了小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知识的兴趣。因此,各科小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努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快乐自由的教学氛围。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4)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所有科目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科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的教学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他们过于依赖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质。为此,各学科的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欢乐的活泼氛围,以减轻小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在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培养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此外,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相对重要的影响。然而,如果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为他们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不断地问学生知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教学指导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知识问题,培养他们的核心素质。

二。结束语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方法。最后,各学科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小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学科知识,提高核心素质。

参考

[1]于丽娜。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策分析[。阅读与写作(教育与教学杂志),2017 (6)。

[2]孙明霞。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分析[。文科导航寻根,2017 (10)。

[3]马静。探索小学英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功:中低,2017 (15) :58-58。

[4]于静雯、薛磊、张士元。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质”的小学师范生关键素质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2) :30-32。

[5]谭欣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小学科学为例[。湖南教育(一版),2018 (1) :49-50。

范文怡:小学教学论文(著名教师推荐6篇)

范文2: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范文三: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创新发展建议

范文4: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范文5: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