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整度 >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

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1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1.1路基不均匀沉降1.1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值不等的路基表面沉降。沉降的原因可能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或路基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向两侧的沉降或挤压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哪些

沥青是一种深棕色复杂混合物,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它是一种高粘度有机液体。它是液体,表面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沥青的用途:其主要目的是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原材料和燃料。其应用范围包括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等)。),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是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 对于沥青混合料摊铺,首先要合理控制摊铺参数 例如,摊铺速度不能频繁变化,因为摊铺速度的变化会影响摊铺厚度的变化;分配螺杆的料位应满足铺砌材料覆盖2/3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现在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各省、市、区的高速公路也在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开通已经在我国交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越南的发展,对不同等级公路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另外,用三米直尺或刨床测量的要求也不同:高速或一级公路的其他公共道路IRI(m/km) 2.0 4.5,刨床方差σ (mm) 1.2 2.5,最大间隙h (mm)-5注:用刨床测量的刨床是方差,根据不同等级公路的具体要求,用三米直尺或刨床测量的要求也不同,用三米直尺或刨床测量的要求也不同:IRI(m&#47)km)2.0±4.5,平面度计方差σ(mm)1 . 22 . 5,最大间隙h (mm) - 5

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1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1.1路基不均匀沉降1.1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值不等的路基表面沉降。沉降的原因可能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或路基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向两侧的沉降或挤压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哪些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提升范文

摘要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城市交通网络的全面而复杂的布局。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出行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产生了对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和布局优化已成为实现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着车辆流量大的问题,市政道路的畅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路面平整是市政道路工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市政道路各工序施工质量效果的最终反映。施工后路面不平或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坍塌倾斜,直接暴露出其他施工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精心设计,严格执行,认真执行各工序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合适、准确的设备,充分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

1。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分析

1.1 .相关施工质量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的摊铺和整平是工程竣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这决定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仅取决于道路摊铺和整平过程的施工效果,还取决于前期施工的质量。在这些施工中,道路土基工程施工与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关系最大。一旦地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道路的稳定层,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影响道路的整体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在交通荷载的连续作用下,不稳定的地基结构容易导致路面倾斜、凹陷等不均匀现象。这不仅会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会对城市交通、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地基工程是路面平整度施工的结构基础和路面荷载的机械支撑。土基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质量控制。

1.2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沥青混合料的选择、配比和拌和直接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平整度施工。在原材料的选择中,质量不合格的矿物材料会对路面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由于这些劣质骨料的抗压强度通常低于标准骨料,并且其中包含的扁平颗粒的比例也较高,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混合物之间的嵌合力不足以及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的压实不足。在沥青与石料的比例中,不合理的比例也会给路面平整度施工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沥青的比例太大,路面就会被淹没。如果石料比例过大,路面结构将趋于松散,混合料的粘结力不足,容易导致路面开裂。

1.3 .铺路机械的选择及施工技术

摊铺机械和施工工艺对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摊铺速度。如果摊铺机械在混合料摊铺施工过程中不能保持匀速运动,很容易出现摊铺不均匀的情况。不平的摊铺不可避免地会对路面的平整度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基层的表面也会由于不断变化的摊铺速度的影响而变得非常粗糙。在以后的平整度和路面压实施工中,由于摊铺速度不均匀而引起的路面起伏不会完全得到纠正,最终会导致路面不平。第二,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应在摊铺混合料的过程中得到保证,即在摊铺段施工完成前,禁止无故停止摊铺,因为一旦摊铺过程中断,就很难保证混合料温度的一致性,最初摊铺的混合料往往会冷却并固定,而连续摊铺会因外部导热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混合料的成型效果,从而导致路面局部不平整;第三,施工人员的熟练程度,由于一些施工单位雇用了不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施工人员来进行摊铺作业以节约成本,工人在工作程序方面的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摊铺机的行驶路径偏离直线轨道,加上纠偏能力有限,这将导致路面不平。第四,对施工细节的把握,路面摊铺具有明显的粗工细工的特点。如果施工细节不能完全掌握,路面的平整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熨平板在摊铺前未预热,混合物将被粘合,路面的平整度将受到影响。

2、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2.1、路面基层平整度控制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中,由于各种限制,工期不能太长。在短时间内,必须控制路面基层的平整度,特别是土基工程的施工,这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和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土基工程建设中,必须确保地面各种辅助设施不被损坏,并注意现有地下管线的安全。要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各种交通辅助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做好准备。控制路面基层平整度应做好两点:一是路面基层的强度应能应对临时超载外力;第二,路面基层应能承受长期随气温上升和下降而变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其的影响。例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地下水或地表水状态的变化将导致路基的周期性融化和冻结,这可能导致路基冻胀和翻浆,并降低路基强度。因此,结合具体条件,使路面基层工程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也是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2.2 .路面基层土质的改善

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往往容易出现表面开裂,避免这种情况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路面基层土的性能。土混合物中可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以降低路基土的塑性指数,在路基压实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控制其含水量。此外,水泥的用量不应过度减少,以免导致路基失去足够的强度,水泥和土壤应充分混合,以避免粗细料的不均匀混合或离析。

2.3 .轧制质量的控制

为了实现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中碾压环节的质量控制,必须首先充分了解路基的基本情况,通过抽样调查和试验分析,确定合适的碾压机械、沥青摊铺厚度和碾压次数。此后,在碾压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并在各路段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最后,必须测量压实路面的含油量和压实密度,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及时调整不合格路面。在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实际施工中,一般需要三次碾压。在这里,重点阐述了每一次轧制的质量控制要点。沥青混合料铺设并基本凝结后进行第一次碾压。在轧制过程中,选择钢轧辊进行操作是合适的。轧制温度应保持在105-125摄氏度的范围内。碾压过程通常按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即首先碾压道路的外侧,然后碾压道路的中间位置。在施工中,压路机钢轮的表面积一般作为一个碾压单元,每单位面积的路面至少应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碾压单元,碾压速度不应过快。一般情况下,轧制速度应控制在2.0 ~ 2.8公里/小时的范围内,宜均匀轧制。第一次碾压后约5小时,沥青路面应进行第二次碾压。钢辊也可作为第二次轧制的工作机械,轧制温度应控制在95 ~ 105℃。然而,该轧制的操作顺序与第一次轧制的操作顺序完全相反。滚动顺序是从内到外,即首先滚动路面的中心区域,然后逐渐延伸并延伸到道路的两侧。第三次轧制通常需要在第二次轧制后大约4小时。事实上,沥青路面表面的沥青混合料已经固定成型,可以在第二次碾压后使用。第三次碾压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消除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碾压操作顺序不同而留下的路面痕迹,而且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路面的稳定性,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碾压温度一般保持在80 ~ 90℃以内,碾压速度应进一步减慢,控制在1.5 ~ 2.0公里/小时以内,碾压时间视路面具体情况而定。

特别要注意的是,附着在压路机钢轮边缘的沥青混合料必须在三次碾压过程中清除掉,才能充分达到三次碾压美化路面的施工效果。

3,结论意见

根据以上分析,影响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如沥青混合料、基层平整度等。面对各种综合因素,管理者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结构,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而施工人员自己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市政道路的质量。

参考

[1]曹明。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中国商人世界经济年鉴》,2013 (2): 255。

姚晨、单立岩、谭邱毅。引用该论文[。建筑材料杂志,2013,16 (3): 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