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15500字论文范文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纳西兹和戈德蒙特

15500字论文范文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纳西兹和戈德蒙特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15500字
论点:无意识,原型,荣格
论文概述:

运用分析心理学进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视角。基于黑塞研究在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且有诸多工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现状,文本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心理学

论文正文:

第一章荣格的心理学和黑塞·

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和深刻的思想为他赢得了普遍的赞誉,这使他成为世界一流的心理学大师。黑塞的作品《纳西兹和戈德蒙德》体现了荣格的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作为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赫斯是荣格精神分析的病人,深受荣格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示了他在荣格身上的疗愈和发展经验以及他的学生们的精神分析。

第1节荣格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弗洛伊德属于精神分析学派,但两者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弗洛伊德和荣格都重视无意识,认为精神活动由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组成。弗洛伊德将人们的心理生活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背后最基本、最普遍、最活跃的内在驱动力,而荣格将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概念视为个体无意识,并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个体无意识是曾经出现在意识中,但由于被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意识。集体无意识是指世代积累的种族记忆,是一种原始的、祖先的经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它是人类头脑中一些天生的倾向或可能性。一旦触发,这些趋势或可能性可以用特殊的形式和意义来表达。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万物有灵以及自我本质。人格面具位于人格的表面。这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显示出他对社会的服从。阴影存在于人格的深层,是与社会价值观冲突或不文明和不发达的动物。这是心中最黑暗、最深刻、最秘密的内容。它是人类所有最好和最坏事物的发源地。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人格的内在形象。阿尼玛是男性头脑中的女性原型,阿尼姆斯是女性头脑中的男性原型。自我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原型。这是精神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它将所有其他原型吸引到周围环境中,并使它们协调一致,使它们处于和谐的状态,最终实现个性的统一。荣格认为人类意志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本质的过程。自我实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或实现“自我”,所以我们所说的自我实现过程就是荣格所说的自我实现。
论文的第二章将结合作品对上述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尼玛原型进行心理学解读

第二节海泽的成长经历
海泽是20世纪德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德国小说家和诗人。他出生在德国西南部卡尔韦的一个牧师家庭。我祖父是一名医生,我祖父是一名传教士和印度问题专家。他的父亲曾在印度当过传教士,母亲年轻时在印度生活了几年,从事传教工作。因此,赫斯从小就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12岁时,赫斯受不了僵化的学校教育,辍学了。他先后当过工厂学徒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虽然他发表了一些诗歌和作品,但没有一首引起注意。直到1904年,他的小说《彼得·卡蒙辛德》才获得成功。1906年,他出版了一本小说《车轮下》。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是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作品充满了对童年和乡村的向往。充满对自然和人类的爱;它也显示了年轻人的精神痛苦和追求。赫斯于1912年定居瑞士。此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森与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冲突。黑塞受到德国的攻击,因为他对大规模的煽动和暴力发表了抗议言论。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当局对他的仇恨达到了顶点。赫斯在《我的简介》中说:“我再次看到自己与一个一直和平相处的世界发生冲突。一切似乎又失败了,我又变得孤独和痛苦,我说的和写的一切都被别人带着敌意误解了。在现实和我认为的希望、理智和善良之间,我看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2)由于反战,他被迫离开家乡,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1916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的儿子病重,他妻子的精神疾病急剧恶化。一系列的精神压迫和心理压力使黑塞人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内外困难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赫斯找到了容格,并在容格和他的学生罗恩的帮助下开始了精神分析的治疗。
大约在1921年,由于生活危机和痛苦的内心冲突,赫斯再次经历了严重的心理困难。他于1923年与妻子离婚。受疾病、抑郁和自杀情绪的影响,赫斯在1925年恢复了分析性心理治疗。分析心理疗法对黑塞人非常有效,帮助黑塞人度过了心理危机。从那以后,赫斯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探索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中解放人类精神的方法。这一时期的小说包括《克努尔布》(1916)、《德米特里》(1919)、《特哈勒塔》(1922)、《阿拉哈拉狼》(1927)、《纳西兹和戈德蒙德》(1930)、《玻璃球游戏》(1943)等。他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疗伤经验,使作品具有心理分析的内涵。
赫斯一生写了很多东西。他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示了在分析过程中获得的治疗和发展经验,其中人物塑造中有内向和外向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描述。有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阿尼玛原型对内在精神意象的引导;也有自我超越和整合的经历。这些都充分反映在赫斯的作品《纳西斯和戈德蒙德》中。

第二章《纳西兹和戈德蒙特》中主人公的心理分析.........................................8
第一季度,...................................................................8
1。个性面具....................................................................................8
2。本我和自我之间的竞争......................................................12
第2节成年期心理融入.......................................................................13
1。阴影...................................................................13
2。救赎主题..........................................................14
3。.......................................................................,阿尼马17
第3节反思.................................................
1。自我归化的实施.............................................20
2。对生与死的态度...........................................22
第三章(纳西兹和戈德蒙德的影响)..........................................................23
第一节作者的动机...............................................23
第二节读者的心理影响..........................................27
1。对终极问题的思考......................................................28
2。对生命价值的思考......................................................29

结论

黑塞的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关注个人的心灵,追求和探索个人自由。作品《纳西兹和戈德蒙德》(Narczisz and Goldmond)再次展现了一个坚持追求自己理想、走自己道路的英雄形象。主角金月亮和纳西兹有两极的接触和对立。它们分别代表感性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在这部作品中,赫斯讨论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存在中追求无限而崇高的生活境界。
运用分析心理学的跨学科文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视角。荣格关于阴影、人格面具和原型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有助于解读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影响,分析作品中使用的心理技巧以及作品中人的生死、爱情和欲望的心理内涵。
基于黑塞研究在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工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现状,本文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心理学理论对黑塞的《纳西兹与戈德蒙德》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它不仅关注西方文学思潮,特别是浪漫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而且运用了分析心理学和现代解释学的理论。本文首先从边缘入手,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观点,如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它还包括黑塞接受荣格心理治疗的经历和他的影响,这为以后的作品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从文本出发,探讨小说中主人公从青年到老年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征和自我认同过程,进一步分析文学作品中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内涵,并研究阴影、人格面具、阿尼马等原型意象。以及文本中所体现的拯救和自我认同。最后,作者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读者的心理反应两个方面论述了作品的效果,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品做出新的解读,从而丰富其内涵和意蕴。
文学研究确实应该与现实和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本文篇幅有限,只对宗教救赎和母亲的原型做了简要的阐释。它不涉及对东西方神话和宗教思想的更深入的比较研究。同时,不同民族对作品中体现的生命终极意义和个体价值等诸多生命问题的反思和审美也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