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化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德育,目标,研究
论文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迁研究,在整体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正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迁研究1.1研究缘起    当前的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治体制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下进行,整个社会结构在发生剧烈的变动。当今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整体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德育定位的不准导致德育目标陷入困境。长期以来,将德育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从整个教育系统中剥离出来,用单独设置的德育课程,实施相应的德育课程教学与德育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德育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抽离出来。    第二,小学德育目标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现有德育过分强调道德规范知识的传递Ifn忽视对学生基础德行的培养。学生迫十学习考试的需要表面接受了这些道德规范,Ifn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履行,最终会使学生形成知行脱离的人格特征。  第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大量反德育现象成为德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口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在公开课或者有检查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预先排练,使学生作出与正常课堂情况不相符合的行为,容易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虚伪的双重人格;还有一种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一好遮百丑”式的反德育现象,现在的基础教育虽然在践行素质教育,然Ifn以升学为导向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使学校教育重仍强调学生的智育,在实行班主任给学生打综合评价分要算入入学成绩的时候,老师通常仍会考虑学生的文化课成绩,Ifn不是实事求是的按学生的德行表现打分,这种有失公平、诚信的行为同样会以隐性的方式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变迁及其走向的研究,来揭示小学德育目标的发展趋势、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今后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以规避和解决德育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综述  小学德育目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政策等二个方面。具体} fiJ言,品德结构的研究影响实际德育目标的制定,关十德育目标的含义、内容、功能、地位的研究又会影响到国家各级各类相关德育目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以有必要从这两部分进行文献综述。  1.2.1关于德育目标    1)关十德育目标定位的相关研究文献    很多学者以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面对德育实效性差的现实都认为是目前的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冯文全认为“我国学校德育效果长期不如人意的原因总的看来是学校德育目标定的太高、太大,习惯制造学校德育的‘神话’。”‘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通常都会对改善目前德育目标过高的现状进行探索,都认为应该对德育目标进行分层研究,这一类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丁锦宏从“公民”的角度对德育目标层次进行研究。2他认为面对转型的中国社会,学校德育应该更明确地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fiJ目前我国基本上是在法律意义上使用公民概念。其实,“公民”的概念还包括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知识、责任、德行、态度、价值及能力。    蒋有慧从德育工作的特点出发,充分兼顾到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认为现阶段中小学校的德育目标应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两组问题。首先是德育目标的现实性与方向性;其次是德育目标的层次性问题,这是由十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兀性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综合决定的。    刘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分类例证学校德育中存在的大量反道德现象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解决措施之一是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他认为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包括五大要素:道德教育素质、法纪教育素质、心理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和政治素质目标。  这部分文献中,学者的观点主要由各自所持的德育观和德育目标观决定的。认为德育目标过高的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导致德育目标过高的原因,以及怎么样解决德育目标过高的现实。然}fn中国的道德教育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的概念泛化后,导致了德育内容泛化、德育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最终致使德育实效性差。这一类文献中,或者单纯认为德育目标不高,不应该再改,或者认为高,必须降低,没有综合衡量与考虑中国现在的德育现状与理想的差距,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1]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9.陈杜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2,42.陈会昌.德育忧思一转型时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M].华文出版社,1999:12-34.储培君.德育论,[M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1-113.[5l董纯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_5:_59.杜时忠.德育十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3-231.傅维利主编.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二、五年级)[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傅维利主编.品德与社会(四、五、六年级)[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傅维利主编.品德与生活(二年级)[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一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7.[1]B.Edward McClellan.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from   Colonial   T,esto   the   Present,[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1999.86一88.[2]Beck,C.etal.  The  Moral Education Project, http://sblunwen.com/xxdyjy/   Year3.Toronto: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1976.p.3.[3]B.Bernsiein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g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1979.[4]Carl Bereiter Marlene Scardamalia  Carol Cassells  James Hewitt:Postmodernism, Knowledge Building,  and Elementary Scienc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Volume97, Number4.Colin Wringe.Reason, Values and community in moral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Vo1.46.September1998.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迁研究:1978-2008摘要 4-5Abstract 5-61 导论 9-17    1.1 研究缘起 9-10    1.2 研究综述 10-14    1.3 概念界定 14-15    1.4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6    1.5 论文框架 16-172 改革开放30 年时代背景分析 17-20    2.1 政治方面 17    2.2 经济方面 17-203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特征分析 20-28    3.1 始终坚持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20-21    3.2 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向多元的德育目标发展 21-24    3.3 由重品德知识传授到关注品德整体结构 24-25    3.4 由关注德育的社会功能到开始关注德育的本体功能 25-284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走向分析 28-46    4.1 注重社会功能与本体性功能相结合 28-30    4.2 注重德育目标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30-34    4.3 注重品德结构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发挥 34-37    4.4 加强德育目标与社会发展趋势的联系 37-46结语 46-48致谢 48-49参考文献 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