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4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国家机构支持下的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探索

24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国家机构支持下的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4570字
论点:走出去,文化,国家
论文概述:

《中国文学》的译介内容以当代短篇小说、诗歌和文论为主,中文编辑在源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允许的范围内挑选作家及其作品题材,却很少关注译语翻译规范的需要。

论文正文:

简介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政界、学术界和商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文化是如何成功“走出去”的。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9年NPC和CPPCC会议期间关于如何继续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热烈讨论,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都促使各行各业重新思考“走出去”战略。在2011年NPC和CPPCC会议期间,“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创新“走出去”的文化模式,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人民进步中央委员会也把文化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副主席朱永新于1月26日参观了人民网“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论坛,并在现场与广大网民进行了互动。内容涉及对“走出去”战略、当前成就、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国内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解读(人民网,2011)。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7名CPPCC委员回答中外记者关于公共外交的提问。成员们认为,为了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必要向世界解释中国的真实情况。将中国文化引入海外的目的不是强迫外国人接受它,也不是用中国文化代替它,而是让不同的文化相互理解和欣赏。然而,中国文化引进国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原因之一是从事中外翻译的团队不够强大。(熊阎正,任钦勤,2011)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官方声明再次明确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初衷是“解释中国”,避免传统的“对外宣传”。目的不是“接受”外国,而是“相互了解”,把“翻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认为它直接影响“国家形象”的塑造。新中国成立后,从“公共”到“走出去”,从“传播”到“向世界解释中国”,看似简单的思维转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通过出版物、报纸和广播开展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封锁,树立和维护新中国的形象,我国通过电影、期刊、电视、书籍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反映人民生活。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宣传工作受到了很大破坏,但并没有完全中断。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转折,但80年代后期的国内外政治事件又一次给宣传工作带来了困难。1990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改进宣传工作的构想,认为宣传是树立社会主义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工作。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宣传工作一直是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政治任务。宣传对象主要是支持和同情新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中国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尽管市场上出售了少量的宣传产品,但它们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得到了国家资金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走出去”发展经济的理念和理念,鼓励企业对外投资。2000年,中共中央将“走出去”战略写入“十五”计划纲要。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胡锦涛总统还发布了一系列指示,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此期间,我国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对外宣传的重点也转向了经济成果的报道。然而,人们发现,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制造业一直处于盈余状态,而文化产业一直处于严重赤字状态。同年,国家领导人和文化部领导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出口,逐步改变严重的出口逆差局面。文化部还在2004年6月举办了文化企业如何走出去的研讨会,这意味着“走出去”战略已经开始从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蔓延。2005年,国家正式提出“加快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2006年,《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初步改变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巨大的被动局面,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在此基础上,文化部于同年制定了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无疑是中国实现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实施“走出去”的同时,调整了国家政策,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这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文化贸易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争取文化产出,而中国的文化贸易却严重逆差。其次,外来文化的强力入侵使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第三,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一些国家一直在不同程度上误解中国,这不利于中国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国希望重建自己的形象,获得平等的对话机会。最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他国家也开始对重新理解和理解中国产生兴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由于中国长期重视对外宣传政治经济成就,西方国家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创造了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1998年,美国组织了“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研讨会”。与会者普遍认为,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偏离的部分可能原因是美国记者不熟悉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罗义诚,夏钱芳,2002: 15)。因此,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已经成为消除和平衡中国政治经济宣传负面影响的一种手段。然而,大多数对海外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任何一本关于中国经济的畅销书都介绍“如何在中国做生意”,而不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对商业和日常生活的影响”(Ina Tanggen,2008: 38)。除了经济领域,美国人对“古典文化”或“现代流行文化”知之甚少。

第2节出版物的装订设计:...................................................................93
一,《源语言国家的美学标准,1951-1965:工人、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94
二,1966-1976:红色..................................................................................94
3,1977-1989年: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94
四,1990-2000年:社会主义创造与生活.....................................................................95
第三节出版物发行周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95
第四节概述.............................................................................................................................97
第三章翻译效果: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100
第一节1951-1965年:...............................................101
一,受到具有相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的欢迎,.....................................................................................................101
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称赞中间读者,欧美批评....................................................................................103
3。内容比语言更重要。公认的外国专家翻译......................................................109
4。左翼进步书店是中流砥柱。..........................................................110
第2节1966-1976:资本主义国家知识读者的增加..........................................112
一、....................................................................112
2。读者反应:肯定鲁迅作品,忽略“文革”文学..........................................113
3、内容比语言更重要................................................................................................................117
4。只有几家左翼书店可用。撤回.....................................................................118
第三节1977-1989:来自欧美国家的更多专业读者..........................................................118
1.........................................119
他由外国知识分子和汉学家所主宰,.....................................................................119
在翻译和介绍“新时代”文学方面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他对内容和语言给予同等重视。专业读者不满意..............................127
不是“学者型译者”。4.左右之间没有区别。与所有普通友好书店的合作......................................................128
第四节1990-2000年:外国读者的流失..................................................................................132
一、..................................................................................132
二,以双语和中文读者为主要读者,....................................................................................132
3。内容和语言并重。专业读者对“非文学翻译”不满意..............................134
4,.................................................................................................134
第五节概述...........................................................................................................................137
第二章翻译内容:赞助商和经典作家创作的经典作品..........................................................62
第一节翻译作品:主题、体裁、作者.................................................................................63
1,1951-1965年:为工人、农民和士兵服务......................................................................................63
二,1966-1976年:..................................................................................74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结论.....................................................................140
..............................

结论
由国家机构赞助的翻译和介绍必然会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限制,这是由赞助机制本身决定的。翻译和编译器不能摆脱它们的控制,只能在它们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有限的选择。这种机制对中国文学的翻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国家有能力向出版物和专业人员提供财政支持,并通过书评系统确保出版物的顺利出版和发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赞助者的过度行政干预和强制性要求,出版商和译者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出版物的内容和翻译趋于保守,从而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当然,民族文学的翻译和引进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受政治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从而忽视了翻译和引进主体和读者的主动性。在不同的阶段,即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译者和读者的能动性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翻译会有不同的产生和接受效果。国家本身的翻译行为是一个由许多具有自身运行机制的“规范”因素组成的翻译系统,如意识形态、诗学和翻译规范。在赞助商、中英文编辑和读者的积极运作下,该系统表现出自律性和他律性。一方面,它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翻译规范的制约;另一方面,在赞助商、中英文编辑和读者的干预下,它偏离了自我约束的轨道。在自律和他律的消长中,国家的翻译和引进在文化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

其次,国家在政治极度不稳定或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后,往往会寻求同情和帮助或增加影响力。它渴望利用文学翻译和介绍作为对外宣传的工具,并通过其主动性输出意识形态。国家制定的翻译政策将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变化而变化。国家意识形态越集中、统一和僵化,翻译政策就越单一、僵化和极端,所选作品的范围就越小和单一,读者的反应和翻译效果就越差。用宣传政策来指导文学的翻译和引进是不合理的。广播、报纸、杂志和电视是主要的公共宣传渠道,而专业期刊并不常见。文学翻译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不符合宣传的要求,也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最终,很容易使国家赞助商失去信心,并撤回资金停止翻译。

参考
《当代中国》系列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员工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阿宾。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回应。《对外交流》,1995 (5): 50。
Ina Tanggen。西方对中国有许多疑问和误解,[。《外国通讯》,2008 (11): 37-39。
爱泼斯坦、林武孙、沈素禄。《呼吁重视对外交流中的外语工作》[。外国通讯,2000 (7): 4-7。
卞支林。等等。艺术翻译和诗歌翻译[]//罗张馨,陈英年。翻译论文(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31-744。[/比尔/]冰帽。她也是明星——东吴彼的女儿董亮·惠[//顾璇温蒂。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儿子们。华城出版社。1992年:62-66岁。
蔡莉莉。经典也应该“包装”——从昆曲翻译的《悲喜集》开始。《外国通讯》,2010 (5): 33-34。
曹剑飞。[对外出版回顾与思考//中国外语系50年来对外宣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新星出版社。1999年:652-672。
曹剑飞。获得更多帮助,结交更多朋友——在国外发行工作中结交的国际朋友[。出版的历史资料,2007 (2): 71-75。
曹小娟。推广传播艺术,让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引起共鸣——CPPCC成员谈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外国通讯,2008 (4):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