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结性量化”研究

3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结性量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000字
论点: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论文概述:

本论文,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以便今后有意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者了解具体并且量化的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论文正文:

1.导言

1.1问题建议

通过检索论文数据库,发现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涉及很多领域。从2001年到2011年10月,国家公路数据库中国外心理学文献中有3485项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涉及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政治、经济到文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领域。中国知网检索了整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1460篇,其中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185篇,中文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8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63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4篇。然而,中国知网只搜索心理学科,有662个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个中文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161个中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2个中文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在对万芳数据的搜索中,有1823篇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国内文献和1345篇国外文献。然而,贵宾信息数据库中有858篇关于中国主观幸福感的文章。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以及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大部分研究是基于问卷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但不清楚变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或影响是否显著。因此,需要定量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国外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更多的研究并没有按年龄组研究主观幸福感,而是探索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话题,如人格、失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办公室职员的主观幸福感或心理病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和研究。研究发现,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纷繁复杂,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本研究运用相关系数R的元分析方法,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定量的评价,以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有一个全面、普遍的了解,为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中国有许多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笔者认为,许多研究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群体上,主要是因为这一群体的一些特点:一是大学生在校园内的集中,这对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非常方便;其次,它是合作的。大学生在研究方面更加合作。他们更愿意在研究工作中与研究人员合作。最后,还有年龄特征。大学是个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心理学家也称之为“心理断奶期”。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学术压力,正在为就业做准备。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

2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2.1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幸福一直是人们追求和渴望的,但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幸福是抽象的,因为它无法被抓住或触摸。但是幸福是具体的,因为心理学家可以用尺度来量化它。马克思把幸福定义为当人的真理和自己在一起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所有真实的事物、人性的真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和自己在一起,等等。当一个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生活的持久满足状态,一种对生活的极大快乐的感觉和对持久幸福的自然希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斯主张:“人生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所以人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快乐和摆脱痛苦。”并说:“幸福与否是灵魂的问题。幸福不在于众多的牲畜和黄金,而在于众神的灵魂。”因此,德士被称为精神享乐主义者。苏格拉底主张:“善是知识,知识是美德,美德是幸福。”因此,苏主张:“生活的本质是渴望幸福。它的方法是寻求知识,修德做好事,然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柏拉图主张:“人生的目的是停留在‘完美’,其方式是‘修德是好的’。修德是培养人的“智慧、正义、勇气和纪律”的四大美德。行善是人们的“中庸之道”。最后,一个人的灵魂可以自由地到达“最高的善”。因此,一个人是真正快乐的。中国哲学家被称为“幸福就是幸福”的倡导者。杨朱主张:“人生幸福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正如他所说:“生命真的值得活下去吗?为了梅霍尔!为了表达!他补充道:“听你想要什么,看你想要什么,鼻子想要什么,嘴巴想要什么,身体想要什么,做你想要的。他还说:“失去一毛钱的利润太低了,放弃是不够的。墨子主张“博爱”是人生的目标,追求大众的和平与幸福。正如他所说,“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看看人们的家,如果看看他们的家;看着自己的身体,如果一个人看着自己的身体。因此,当州长们彼此相爱时,他们不会在战斗中战斗。当主人彼此相爱时,他们不会篡夺彼此。当人们相爱时,他们不会互相反抗。当大臣们彼此相爱时,他们是忠诚的,父子俩彼此相爱,他们是善良和孝顺的。当兄弟彼此相爱时,他们是和谐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彼此相爱,无论强弱,人们不抢劫少数人,富人不侮辱穷人,无论高低。“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一的公共幸福学说。……
..............................

3研究方法:定义..............................................................9
3.1元分析........................................................9
3.2元分析步骤........................................................9
3.3本研究的荟萃分析文献包括和不包括..............................10
3.4元分析的统计方法.............................................10
4描述性研究结果..............................……14
4.1学术.........................................................................14
4.2自尊.........................................................................14
4.3自我概念....................................................................15
4.4个性.........................................................................15
4.5气质.........................................................................16
4.6性别差异.......................................................................17[/溴/]5研究结果和分析...................,..............................18
5.1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18
5.2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20
5.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23
5.4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26
5.5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29
5.6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34
5.7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37
6结论和建议.......................................................................40

结论

通过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业、气质、自我概念、自尊、网络成瘾等相关因素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仍不确定。
(2)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无发表偏倚。体育锻炼可以阻止心理疾病的发生(如缓解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身体不适和抑郁),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也可以用来缓解压力,如焦虑和不安,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和达到平衡。第三,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样,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良好状态时,也可以促进有效的、持续的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循环。
(3)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不存在出版偏差。这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都有适度的影响。如果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往往更高;然而,经常有抑郁或倾向的大学生是那些经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人。
(4)心理控制源(内部控制型)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效应表明,它们具有中等效应,这表明大学生在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或努力)时,会体验到更强的幸福感,对控制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更满意。然而,与内部控制类型相比,外部控制类型认为他们的生活完全受到其他人的问题或机会的限制。因此,他们失去信心,认为无论他们多么努力,最终都可能因为外部因素而失去结果,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大学生显然不担心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归因会影响他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