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大众传媒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建构

硕士毕业论文大众传媒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建构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农民工,他们的,社会
论文概述:

在现代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争相通过媒介,为公众提供各种关于社会现实的定义。他们巧立名目、建构意义,谋取公众的共识后便推动现实向有利于命名者的方向转变。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现状

随着近30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农民工的研究也呈现出从少到多、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一学科到多方面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扩展到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口学、传播学等学科。在论文方面,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词为“农民工”,检索词为“职称”,检索期为1979-2012.1),发现自1982年以来,已有19304篇关于农民工的学术研究文献。“农民工”一词也尽早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984年的《社会学通讯》中。因为这个词更准确、简洁,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被广泛使用。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11个省222个村的26993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这是学术界首次对农民工进行大规模定量统计。马霞的《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3和李白萌的《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4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农民工专著。这两项研究主要是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进行的。

第二章研究框架

2.1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背景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民工潮”以来,中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农民有可能进城就业。1984年改革初期,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镇企业。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出国门就离开土地,不进城就进工厂”,被誉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1984年,国家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允许农民自己照顾口粮,在城市定居,从而拉开了大规模农民工和企业的序幕。为了进入收入高于农业的城市第二和第三部门,许多勇敢的农民在城乡差别巨大和工业化未实现的社会背景下涌入城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统计公报》,到2010年,全国移徙工人总数已超过2.4亿,46人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阶层。一方面,他们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他们总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不能融入城市,这就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今天国家提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传统农民工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与传统的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的经验,他们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外出工作。他们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似。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更高和不同的要求,个人需求水平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在城乡二元社会制度被彻底打破之前,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相似的社会处境,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他们甚至更不愿意忍受在旧工业化道路上剥夺农民的权利。他们有继续学习和城市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总之,他们的出现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录

第三章定量分析..............................................................................................................14
3.1遵循政策和热点的报告数量.................................................................................................14
3.2报告版聚焦农村和民生.................................................................................................15
3.3报告的字数大多为中长文.................................................................................................16
3.4语篇体裁涵盖所有类型................................................................................................................17
第四章定性研究..............................................................................................................24
4.1《人民日报》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4
4.2..................................................................................30
4.3案例分析:《人民日报》关于富士康连续从建筑物上坠落的报道....................................................................................35


结论

在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力量竞相通过媒体向公众提供社会现实的各种定义。他们用各种借口和构建意义来寻求公众的一致意见,然后推动现实发生变化,支持命名。例如,移徙工人的命名由上层决定,然后通过媒体传播,但这与群体本身无关。这个名字任意地将一个群体与其原始身份分开,并将他们的职业类型与其身份标志联系起来,这深深地打上了政治和社会权利不平等的烙印,也成为笼罩在几代移徙工人头上的阴影。必须说,在类似这种意义的演变中,大众传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好的社会建立在事实和观点自由流动的基础上。作为公共话语的构建者和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媒体必须为此采取行动。然而,从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传播状况来看,大多数媒体都屈从于政治权力或资本逻辑的驱动,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年轻农民工接触媒体的机会,使他们总是与众不同,或者容易被党报所描绘,或者被城市报纸大肆泼墨娱乐读者。可以说,很少有媒体不把他们视为劳动力群体,重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并致力于扩大他们的独立表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