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达尔豪斯“系统即历史”的音乐美学思想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达尔豪斯“系统即历史”的音乐美学思想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000字
论点:美学,音乐,历史
论文概述:

体系即历史”的提出,达尔豪斯的目的并不在于将音乐美学的体系消解于历史的论述中,也不在于将音乐美学的体系让位于历史,而是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认为应当重建音乐美学的体系于坚实

论文正文:

第一章:达尔豪斯音乐思想的理论渊源

达尔豪斯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著名的音乐学家,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音乐美学、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研究上。他独特的学术观点——“制度即历史”、“历史即制度”,导致了他的“美学史学”和“历史审美化”,即美学和史学是制度与历史的相互融合、历史理论的融合和历史理论的相互验证。因此,要研究达尔豪斯的美学观,他的历史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从探究他的综合音乐思想的理论渊源入手,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他的音乐美学研究观。
达尔豪斯是一位非常深刻的音乐学家,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广泛的研究领域。他的音乐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因此他的音乐思想的理论渊源一定相当丰富。他借鉴和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思想,下面笔者将逐一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证。
第1节的理论来源之一:法国编年史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
《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2001年第二版)“达尔豪斯”作家布拉德福德·罗宾逊认为,达尔豪斯年轻时深受两大学派思想的影响:法国编年史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以法国结构主义历史学家弗尔南多·布罗代尔为代表。

1。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布罗代尔(1902-1985)是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二代大师。他以杰出的作品完成了整个史学体系,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布罗代尔最有影响力的历史管理方法,“多时间”是指将历史时间分为长、中、短三个时期。多元时代的历史由结构、情境和事件组成。在这个多元的历史中,布罗代尔非常重视长期的结构历史,轻视短期的事件历史。布罗代尔历史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的“长时期”。他把“长时期”或“地理时间”的历史简称为“结构史”(structural history)或“结构”。它界定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边界,制约了中间时期的历史。

2。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个社会哲学学派,以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而闻名。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典型的“新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反实证主义而闻名。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批判理论超越所有哲学,反对所有哲学。这种批评否定了一切,同时也包含了一切事物本身的真相。达尔豪斯深受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和本杰明的影响。
希波克拉底指出,达尔豪斯的思想显然受到阿多诺的影响。他从阿多诺关于实际音乐问题的思想中吸取了教训,但达尔豪斯总是从关注艺术本身而不是社会学的角度吸取教训。希波克拉底认为,达尔豪斯对艺术独立的坚持很可能受到阿多诺艺术独立和个性观念的影响。在希波克拉底看来,在达尔豪斯的作品中仍然存在三种阿多诺的纸上声音:第一,物质唯物主义的概念;其次,即使是独立音乐也是“完全历史性的”。第三,即使是纯音乐也应该被视为历史的产物。

第二节理论渊源二:现象学和解释学

希波克拉底指出,达尔豪斯主要寻求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并根据其重要性按层次进行组织。要理解达尔豪斯的思想,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方面是揭示这些材料的来源,并在他的等级体系框架内评估它们的作用。几乎所有这些资源都只是作为背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然后就消失了。因此,那些重视自己意见的人倾向于认为,虽然他们自己的意见在达尔豪斯的意见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他们被蒙上了面纱。

首先,现象学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口号是:“面对事物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尽力排除所有未经检验和验证的假设、前提和先入为主的观念,独立而忠实地从事物的原始起源中陈述要研究的事物。胡塞尔把现象学哲学的任务定义为:主要描述意识的活动,意识主体和意识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客体的本质结构。
胡塞尔哲学中意向性的关键概念是现象学美学的基本理论起点。在胡塞尔的概念中,“意向性”是意识的一个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意识总是有意指向或涉及某些对象。换句话说,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因为对象只能是意向性对象,也只能是有意识对象。意向性是意识主体和意识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所以胡塞尔说:正是意向性使意识的本质和对象的本质出现。

2。解释学的影响
解释学对达尔豪斯音乐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最深远和最有意义的。刘舒静曾明确指出,德国音乐界有着悠久的诠释传统。自狄尔泰以来,诠释学逐渐渗透到音乐学和音乐史编纂中,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达尔豪斯和前几代学者都是从诠释学出发,试图加深对音乐和音乐史的理解。

第二章中“制度就是历史”的命题……9
第一节质疑“音乐美学”的学科…… 9
一、“音乐美学”的起源和历史…… 10
二、“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10
第二节对“系统”和“美的形而上学”的挑战…… 美学和历史交织在一起,紧密相连15
第3章“制度就是历史”引出了思考17
第一节达尔豪斯提出“制度就是历史”的目的……悖论:讽刺和零碎的思维方式20 [

结论

“制度就是历史”的提出。我认为,达尔豪斯的目的不是要在历史讨论中消解音乐美学体系,也不是要把音乐美学体系交给历史,而是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在坚实的历史基石上重建音乐美学体系。达尔豪斯的音乐美学体系直接面向当下,而不寻求最终的抽象定义和固定结论。因此,达尔豪斯构建的体系并不是封闭和僵化的。它是开放的、多元的和更加灵活的。
达尔豪斯的音乐美学著作从不满足于结构性描述和系统性描述,而是努力“处理外交事务”,对音乐美学进行历史思考,以探索音乐美学的历史维度和历史属性,因为在他的思想中,每一个抽象的美学概念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达尔豪斯讨论的美学问题涉及音乐美学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类和界限,试图找到一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新发展模式。在音乐学领域,目前还没有人像达尔豪斯一样,试图探索音乐美学与音乐史相互依存的紧密方式。
1。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史学的目的是在横向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在纵向上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0世纪,许多研究者不再满足于数据的发现和整理,而是致力于揭示数据的内部结构规律,试图对音乐史进行系统或全面的思考,以发现音乐史的结构逻辑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根据克奈普·勒的观点,这种结构逻辑规律作为艺术史体现在音乐史上,而艺术史最终是一种美学规律。就艺术的特殊性而言,历史与逻辑的关系是艺术史与美学的统一。
达尔豪斯也讲得很清楚:“科学的
结构音乐史不仅概括了作曲家、流派和民族风格的历史,而且突出了音乐理论或系统形式的音乐美学。”所有音乐历史事实都被置于音乐审美历史意识的框架内,并与历史审美规律相联系。在达尔豪斯的思想中,美学和历史总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因此,对达尔豪斯来说,不仅历史应该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美学也应该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达尔豪斯的“制度是历史”式音乐美学和“历史是制度”式音乐史学体现了“美学史学”和“史学审美化”。可以说,在音乐学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已经实现。因为达斯根据“历史与系统(逻辑)辩证法”研究音乐美学和音乐史,这对促进音乐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克尼普·勒所说:“历史学家越系统,历史学家越系统,就越有利于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达尔豪斯的“系统即历史”音乐美学研究观为我们解决音乐美学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正如邢维凯所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不仅是音乐美学研究方法论意义上的正确选择,也是研究对象本质上不可避免的内在规律。”由此可见,研究达尔豪斯的“系统即历史”音乐美学研究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对拓展我们音乐美学研究的思维领域大有裨益。
2。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
笔者认为,达尔豪斯看到音乐美学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并试图打破学科经典壁垒,实现音乐美学与音乐史乃至音乐学中更多分支学科的融合与相互渗透。通过“系统即历史”和“历史即系统”的辩证关系,深化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跨学科关系,不仅使音乐美学和历史学走出了困境,而且促进了二者的深入发展。
不仅如此,事实上,这种跨学科性质现在对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必要的。学科的精细分类是理性和强制分化的结果。最近的分析表明,不同学科(尤其是相邻学科)之间的纠缠和相互转化的状态越来越被推向未来。因此,达尔豪斯的“系统即历史”音乐美学实现了跨学科甚至跨学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正如余润阳所指出的,“拓展学科的学术视野,实现学术互补和相互渗透,实现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对于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和深化具有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当今一系列与音乐学相关的人文学科发展迅速,音乐专业学生的学科陆续形成的时代。”
关于音乐美学的发展,作者认为普遍性的绝对原则不能在“系统上瘾”的思想下建构,但同时也不能陷入历史相对主义的海洋,不能自拔。更恰当、更具启发性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统一,即追求普遍性与历史相对性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和相互转换。它仍然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因为没有普遍性,人类的审美体验就无法交流;没有历史性,这个理论将被简化成一个抽象的空洞,它将失去说服力,变成没有水源的水和没有基础的木头。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悖论,但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中,悖论只是反映了人类寻求无限和永恒真理的紧张。

参考
1。[·美国]保罗·亨利·兰格:《19世纪西方音乐的文化史》,载于。张宏道,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英语]彼得·伯克:“法国历史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转。刘永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国[]布鲁斯·罗宾斯:《知识分子:美学、政治与学习》,王文斌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曹俊峰、朱立元、张玉能:《西方美学通史(第四卷)——德国古典美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5。程治民,蒋易,埃德。《当代西方哲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6。[美]恩里科·法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由秀子健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
7。《弗尔南多·布劳德尔:资本主义评论》,转。谷亮和张慧君,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8。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等,《激进美学》,周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9。[·德]汉斯莱:《论音乐之美:关于音乐美学修正的讨论》,杨叶芝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10。韩忠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学表达与意向的可能性》,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