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4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究政治课对高中生社会化教育的影响

44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究政治课对高中生社会化教育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4000字
论点:社会化,政治,政治课
论文概述:

政治社会化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加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从政治社会化角度去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状及发展非常有意义

论文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背景及意义    高中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政治社会化是高中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促进了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高中生可以获得扎实的政治知识,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提高了自身的认知能力,并进一步明确政治方向,端正政治态度,培养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形成科学的政治信念。    高中生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构成上看,处于14, 15岁到17, 18岁,这一时期称为青年初期。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趋近成熟,青年初期的生理发育状态仍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虽然与少年期相比有所减慢,但身体发育水平已经逐渐接近成人标准,正处在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青年初期,个体的自觉性、独立性充分展现出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他们刚刚步入成熟时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我国高中教育早就进入“90”阶段,90后的学生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是缺少独立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环境。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形成,而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在高中生提高政治素质,确立政治信仰,稳定政治态度,优化政治行为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高中生的特殊年龄及智龄状态,是学习、接受政治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更容易成为传承优秀政治文化的践行者。为了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培养与教育,这是高中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保障。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1)介绍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学生的政治认知起到一种深化和提高的作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3)从我国国情出发,吸纳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较具体的介绍西方国家的特点及国际社会的形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经过一学期“政治生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同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为将来个人的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最终初步实现政治社会化。只有高中生接受了主导政治体系的思想、信仰和标准,认同了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才能对现有的政治体系作出积极的评价,并且去扮演该政治体系所需要的角色。    如果高中生没有接受政治社会化的教育过程或者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不成功,那么学生就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对进入社会后再接受政治社会化教育过程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不能够适应正常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状况下,最终可能导致政治冷漠,产生信仰危机,甚至思想空虚,价值观畸形,给对社会造成危害带来可能。这与我们最初的教育宗旨大相径庭。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如何,关系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实现。通过研究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总结经验并找出不足,更好的指导思想政治课实践,从实践环节促进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    但是,政治社会化作为政治学、公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范畴仍然没有进入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视野,主要表现在: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者较少,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以说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在我国是几乎处于空白阶段。与国外相比,我们在政治社会化教育上是不足的。若要最终实现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把高中生作为主要培养主体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在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一)国外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政治社会化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时期。最早对政治社会化问题进行系统探究的西方学者是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关于公民政治社会化和国民教育的问题,认为教育要与政治相结合。柏拉图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观点至今仍然是政治教育历史上的经典,为后世人们研究政治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在《论政治》中也同样强调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政治社会化一定要基于教育层面才能更好的实现统治者的统治。    正式全面、系统地开展政治社会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政治学家格林斯坦将近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思想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为三条线路:“第一条线路可以追溯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查尔斯·梅里亚姆等政治学家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公民训练方面;第二条线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10年围绕个性和政治以及国民性问题进行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是英克尔斯和莱文特;第三条线路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少年政治社会化行为研究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赫伯特·海曼。”    1958年,第一篇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论文是由美国人戴维·伊斯顿发表的,并提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形成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的观点。一年以后,海曼出版了首部系统阐述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专著《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之研究》。    西方学者在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视社会成员在早期接受政治社会化教育,认为早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政治知识和形成的政治态度在成年后很难改变,通常会成为政治自我的一部分。因此,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大多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研究。    1960年,美国学者格林斯坦和伊斯顿分别发表了有关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报告。《儿童与政治》是格林斯坦根据其在纽黑文地区的政治社会化调查,阐述了9至13岁儿童的政治发展状况。1969年出版了道森和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化》,这本书讲解并分析了从儿童到青年的政治成熟过程。戴维·伊斯顿还与心理学家丹尼斯和赫斯合作调查,并提出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分为政治化、人格化、理想化、制度化等四个阶段。1977年美国的伦肖恩《政治社会大全:理论与研究》一书的面世,标志着政治社会化研究开始朝体系化发展。    在西方的研究中,并没有将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严格区分,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国际研究学院院长在1990年我国赴美考察时曾对教育考察团的成员说:“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叫公民技术,中国叫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叫公民教育,叫政治社会化。”西方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时候,注重运用启发式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去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政治社会化过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方法。    通过对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梳理,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公民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第二,西方学者在实践的研究中已经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内容、理论基础等研究得很透彻,为我国学者研究政治社会化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三,西方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政治社会化过程,结论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第四,西方研究政治社会化问题是从心理学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第五,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大多以儿童时期的发展为主体。第六,西方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注重对公民进行实践训练。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局限性,即过于肯定了儿童时期接受政治社会化教育对青年期和成年期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治社会化是人一生都在进行的过程。
     (二)国内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学科交叉的政治社会化研究。我国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积累阶段、探索进步阶段、发展完善阶段。    1.起步积累阶段    1978年至1989年间,主要是翻译介绍国外有关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的著作,学习并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是《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1987)和《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1963)。这一阶段只是单纯积累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对政治社会化理论进行研究,但是为政治社会化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探索进步阶段    1990年至1996年间,在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后,开始研究政治社会化理论,借鉴西方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始对青年学生进行了政治社会化探析。代表人物有刘永红(1993)、薛建武(1993)、李斌雄(1996)等研究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状况;刘方彦(1994)、汤家彦(1994)将军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情况。这一阶段,开始有学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肖湘绪(1991)、崔琳(1992)、李有庆、李从熙(1995)、宋迎法(1995)等。但此时我国还没有学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合起来研究。    3.发展完善阶段    1997年至今,主要表现在对政治社会化的著作和论文研究增多,这一阶段学者们将转型期政治文化给社会化带来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对政治社会化在功能作用、过程、特征、类型、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使得政治社会化朝着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前行。这一阶段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上,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体去研究政治社会化的几乎没有。    我国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中,可以说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行了研究:政治认同方面、政治文化的传承方面、政治参与方面、政治心理方面、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诸多因素等方面。可见,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非常多、且涉及面广。    综上所述,我国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西方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也有所成就,对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内容、分类等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代表人物有王惠岩、李元书、孙爱军等人。    但是,研究不足之处仍函待完善:第一,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群体的研究还不足。从当前的研究总结来看,我国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非常多,尤其是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极为重视,对儿童、老年人等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非常之少,对不同行业中的人群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对高中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接受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研究可以说还为零。第二,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基于定性分析、理论阐述。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还没有形成气候,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我国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的进步。第三,过于将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宏观化。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政治性问题应该放在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完全忽视了研究的本意。基于这些不足,笔者将政治社会化研究限定在了高中学生这个群体,并从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研究视角、创新点与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研究视角    目前虽然关于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较多,但是在我国从政治社会化角度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以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情况的调查为基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角度分析并研究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系统研究了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具有实证基础。本文集合了政治学、教育学、公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理论基础雄厚。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创新点    在国外政治社会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我国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政治社会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中却没有将政治社会化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说,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仍然是一块待开垦的新土地,还没有得到教育管理者、思想政治课研究者和教师们的关注,并且从思想政治课角度研究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文本也是少之又少。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教育应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要求学生要具有积极的政治情感,坚定的政治立场,热情的政治参与度和正确的政治信仰,从而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和保障。第二,新课改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虽然涉及政治教育目标,但是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并没有提及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目标,而本文中倡导将政治社会化教育作为目标指向之一。第三,本文指出并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意义、作用及方法、手段,以此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巨大教育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大量与木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文献,了解学术界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状况,把前人和当代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前进的起点,找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获取大量的间接资料作为研究该问题的参考和借鉴。    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年级为分层标准,对高中生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回收并统计,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得出数据,并做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本文以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社会化教育为目标,从目前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状况实际出发,综合运用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探索和研究。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 14-19一、 概念界定 .....................14-16(一) 政治社会化.................. 14(二) 政治社会化教......................... 14-15(三) 思想政治课与政........................ 15-16二、 政治社会化的理论..........................16-19(一) 精神分析理论与............................... 16(二) 社会学习理论与......................... 16-17(三) 认知发展理................................... 17(四) 角色扮演理论................................. 17-19第三章 高中生政治社......................... 19-31一、 高中生政治社会........................... 19-24(一) 政治认知方面......................... 19-20(二) 政治情感方面............................. 20-21(三) 政治参与意...............................21-22(四) 政治态度方面 ........................22-23(五) 政治立场方面.................... 23(六) 政治价值取...........................23-24二、 思想政治课的................................................ 24-28(一) 思想政治课............................ 24-25(二) 思想政治课实....................................... 25-26(三) 思想政治课............................... 26-27(四) 思想政治课教师素.................... 27(五) 课下师生交流频率.................................27-28三、 高中生政治社会........................... 28-29(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 28(二) 思想政治课.............................28-29(三)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环境.............................. 29四、 高中生政治社会化其..................... 29-31(一) 社会环境的消.......................... 29(二) 学校教育的相........................... 29-30(三) 家庭培养的严...........................失 30(四) 学生个人的主.................................30-31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的教.......32...................................................................  结语    政治社会化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加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从政治社会化角度去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非常有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在青年初期接受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高中生传递政治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知;端正政治态度,指引学生确立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政治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效果调查,发现高中生政治认知不足,政治情感消极,政治参与度不高,政治态度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的现象,由此提示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思想政治课能在政治社会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能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却虚有其名,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教育,而是要将理论落实到学生的内心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方面观念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脱离我们教育的初衷。  在这种局面下,思想政治课应该首当其冲接受挑战,为初中阶段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生作知识上的补充和调整,为大学阶段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学生做铺垫,承上启下,做好衔接,最终实现人的终生政治社会化。可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是思想政治课自身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只有高中思想政治课通过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1] 郭晓霞. 中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 教育探索. 2011(09) 章凤红,陈曦.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 教育文化论坛. 2011(02) 李志辉.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于涛,张立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颜素珍,顾辉.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丁斌. “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特征与《概论》教学[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0) 金晶. 国外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业教育. 2009(05) 刘敏.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证研究——对杭州大学生的调查[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09) 李艳萍,刘杰.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9) 鹿军. 试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J]. 职业时空.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