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6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我国高级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功能及管理分析

6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我国高级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功能及管理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0000字
论点:倦怠,工作,软件工程师
论文概述:

本文以北京、沈阳、青岛、深圳、长春和大连的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师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发放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渠道,收集调查问卷项目,编制调查问卷,通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技术(hiformationTechnology)从零开始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它包括计算机、软件、通信、微电子、视频网络等相关领域。目前,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工程师形成的智力资本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资本。软件工程师是指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开发、测试、实现和维护其角色的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往往代表了整个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他们是知识经济时代典型的新兴知识型专业群体的代表。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软件工程师具备更新知识和积极思考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软件工程师越来越感受到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工作要求的提高带来的工作压力。如果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工作倦怠很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被视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疾病,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两年的员工中,有33.3%经历过职业倦怠。另一项对北京447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显示,59.5%的幼儿园教师有“明显的倦怠倾向”[2。
2004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题为“中国职业倦怠指数”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000人中,约70%的人有职业倦怠。实证研究表明,工作倦怠对个人、组织、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诱发和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心理症状和身心疾病,其中较为明显的包括焦虑、抑郁、头痛、失眠、自卑,甚至胃肠功能障碍,伴随着行为反应,如吸烟成瘾、酗酒、坏脾气等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低、懈怠、旷工、高离职倾向和高员工离职率。它对家庭和社会也有更大的影响,因为工作倦怠程度高的人往往会减少和疏远家人和朋友,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攻击他人和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发现、预防和缓解员工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地方日益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从人力资源经理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控制和缓解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倦怠,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工作,为企业增添活力和创造价值,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研究者开始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由于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研究较早,在理论和应用方法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许多国外公司已经使用职业倦怠模型来管理人力资源,并从中受益。然而,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和应用大多集中在各种服务行业,而对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我国软件工程师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目前导致我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理论探索。

1.2研究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的软件工程师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软件工程师能否专心工作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我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探索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1)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它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模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人员选拔、人员岗位匹配、人员培训、员工激励和保留。(2)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对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员工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有职业倦怠,分析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自身角度积极调整,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促进个人职业发展。

1.3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一章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系统梳理了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工作倦怠研究的兴起、工作倦怠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的定义、工作倦怠影响因素模型及其干预以及与工作倦怠相关的其他理论。其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是我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问卷设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作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所收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我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
第四章是中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机制。首先,根据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了研究假设。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验证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再次,分别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和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中国软件工程师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1.4研究方法..............................14-17
第2章文献综述..............................17-29
2.1职业倦怠研究的兴起..............................17-18
2.2职业倦怠的概念描述和测量..............................18-20
2.3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模型..............................20-23
2.4职业倦怠的干预..............................23-24
2.5中国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结果..............................24-27
2.6研究综述..............................27-29
第三章:中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的设计..............................29-39
3.1问卷设计基础..............................29-30
3.1.1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29-30
3.1.2问卷设计的实践基础..............................30
3.2问卷的形成..............................30-31
3.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31-39
3.3.1调查对象..............................31-32
3.3.2量表的可靠性分析..............................32
3.3.3量表的效度分析..............................32-39
第四章中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机制……39-53
4.1中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39-40
4.2研究假设..............................40-41
4.3验证性因素分析..............................41-43
4.4工作倦怠影响因素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43-48
4.5中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因素的人口学变量差异……48-51
4.6假设检验摘要..............................51-53
第五章研究成果在东软集团的应用..............................53-59
5.1东软集团简介..............................53-54
5.1.1东软集团的自然状况..............................53
5.1.2东软集团的人才理念..............................53-54
5.2东软集团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54-55
5.2.1问卷摘要..............................54-55
5.2.2面试结果摘要..............................55
5.3东软集团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管理建议..............................55-59

结论

本文以北京、沈阳、青岛、深圳为实证研究对象,长春和大连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等渠道,对问卷项目进行收集和编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我国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工作需求、工作资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具体结论如下:
(1)工作要求对工作倦怠有积极影响,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有消极影响,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大于工作要求。
(2)影响软件工程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需求和资源。其中,工作要求包括:工作家庭冲突、角色冲突、工作负担过重和技术变革。工作资源包括:职业发展、团队合作、组织公正、福利待遇、组织支持、绩效反馈和学习机会。
(3)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中国软件工程师中的女性在低成就方面比男性更为严重。工作3年以上的中国软件工程师比其他年份的人有更高的成就感。学士学位的受试者比其他学位的受试者情绪衰竭程度更高。情绪衰竭在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未婚员工的得分高于已婚员工。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目前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在这一领域,每个应用程序和研究人员都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术语、方法和研究结果难以统一。

参考

1。严旭。职业倦怠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新民晚报,2004.8.24,
2。梁惠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研究。2004.1.1
3 .马斯拉希姆·马莱克特(EDU)职业倦怠:再发展理论研究,华盛顿特区:泰勒&弗朗西斯,1993.1-16。
4。李萍。成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波特·马尔金(Porter Markin)等人,《工作人员的组织与心理契约管理》。第二版。北京:北京人类研究出版社,2000。
6。凯克,Teehestrisssandburnut:CauseandPingStrategiesfJ .当代化。1984,56: 16-19。
7。切·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车文尊,总编辑。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5
9。陈佳舟。员工心理契约的角色模型及管理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BakkerAB,DemeroutiE,Sehaufeiiwb。马斯拉厄布努特企业的有效性-一般调查:一项内部研究。焦虑,压力与发展,2002,15(3):24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