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600字硕士毕业论文金融市场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31600字硕士毕业论文金融市场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600字
论点:溢出,东道国,金融市场
论文概述:

在前人对于FDI技术溢出效应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其关系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方法,对于着重研究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因素这一描述吸收能力的维度而言,中国的发展

论文正文:

介绍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很少,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1992年和1993年,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率达到150%左右。1993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达到275.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中国实际外商投资总额为1057.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5%,比去年同期增长17.45%。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现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的定义,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一个国家(母国)的投资者将其资本用于其他国家(东道国)的生产或经营,并对经营有一定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从作为外国直接投资出口国的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在其他国家投资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先进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应用于更广阔的市场,并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劳动力、自然资源、原材料等)。)以成本优势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从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国(东道国)的角度来看,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可以弥补本国的资本缺口和外汇缺口,还可以带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因素可以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当地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根据Kokko(1992)在《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溢出》中的定义,“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并导致当地技术或生产力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得全部利益的情况。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示范、模仿和传播,二是竞争。国内学者唐·康正、苗克平(2003)将技术溢出定义为:“技术溢出一般是指技术领导者对相关企业和其他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技术溢出是特定情况下的正外部性。它既不是经济活动本身获得的利益,也不是活动产品使用者获得的利益。”显然,技术溢出效应是一个分支和正外部性。陈晓凤(1999)将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归类为技术溢出效应的“软方式”或“潜在方式”,并将技术转让视为技术溢出效应的“硬方式”。如果技术转让是技术出口国(通常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技术接受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点对点”联系,那么外国直接投资造成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个更广泛的“非线性”系统影响过程,包括技术转让的“点对点”联系。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需要某些客观条件。首先,对于微型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有一定的R&D投资和技术基础,才能吸收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其次,对于宏观层面的地区或国家,东道国(或地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技术存量、基础设施水平、劳动力素质和资本市场效率,才能获得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如果企业或东道国(地区)被视为一个组织,这些客观条件构成该组织的“吸收能力”。一定水平的技术储备和基础设施使东道国(或区域)能够向企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物质储备,使企业能够达到应用外国直接投资所含先进技术的“门槛”。必要的劳动质量水平保证了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的顺利接受,使FD技术溢出效应真正有效。一方面,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东道国企业利用外国技术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提供对冲工具来分散使用新技术的风险。国内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最早的麦克道根(1960年)首次将技术溢出效应视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傅(2008年)的重要现象,建立了基于吸收能力(Abso)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研究模型,从穆荣平(1997年)到钟娟等人(2010年)研究了金融市场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乃至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03)和Hermesetal。(2003年)都表明,只有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才能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得显著的积极技术溢出效应。在金融体系脆弱的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甚至是负数。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杨晓晓等人(2006)、王勇其(2006)、赵启维等人(2007)、黄灵芸等人(2009)、钟娟等人(2010)主要研究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学者利用中国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不同的结论。大多数文献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无法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支持,而且“门槛效应”确实存在。然而,就实证研究方法而言,上述学者的研究大多基于中国整体,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次区域的研究来找出差异,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与金融市场影响的现有研究

2.1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
外国直接投资源于跨国公司的出现。“19世纪具有专门管理的多部门公司的广泛出现和电信技术的进步使许多公司能够永久扎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这为跨国公司的存在提供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当地就业的优先考虑导致各国放慢了向全球贸易重新开放市场的步伐。美国的许多制造公司选择将部分产品转移到相对封闭的海外市场,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开始急剧增长”(赫尔曼·施瓦茨,2000)。除了政策和就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也有其自身的原因:h·青儿(1%0)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竞争不完善,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具有以下垄断优势:(1)技术优势。拥有先进的技术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垄断优势。大型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并投入巨资开发新技术。跨国公司倾向于将他们拥有的先进技术内部化,以保持其垄断地位。(2)先进的管理经验。跨国公司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总结了一套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输出管理能力。(3)规模经济的优势。规模经济给大企业带来优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国际生产来避免国内和东道国市场对规模经济的限制。(4)综合优势。除上述优势外,跨国企业还有其他优势,包括信息全面、国际声誉显著、销售渠道广泛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是,垄断与优势的结合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其中,先进技术被认为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优势。垄断优势理论认为技术优势是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前提。外国直接投资实际上给东道国(或地区)带来了先进技术。

三。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25-37
3.1理论分析............................25-28
3.1.1金融市场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25-27 [/BR/] 3.1.2金融市场不同融资方式的差异............................27-28
3.1.3金融市场滞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28
3.2中国的实证分析............................28-37
3.2.1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新融资............................29-30[/比尔/] 3.2.2的经验检验............................30-37
3.2.2.1的经验测试模型和分析方法............................30-31
3.2.2.2模型指标替代和数据源............................31-32
3.2.2.3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2-33
3.2.2.4经验测试结果............................33-37
3.2.2.5稳健性............................37

结论

本文不仅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表现,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不同金融市场对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影响。然而,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金融市场在不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的深层原因,没有进一步的讨论。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样本量和数据量不足的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理论和经验价值之外,本研究的结果还具有许多政策价值。
首先,在确定外国投资规模时,东道国(或区域)应充分考虑其对外国投资所含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决定东道国(或地区)吸收能力的因素包括技术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就本文重点考察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而言,如果东道国(或地区)的金融市场不能与进口外国投资和资本流向低效企业的规模和自由度相匹配,那么外国直接投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就不明显(或为负)。然而,金融市场发展的改善可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经验证据表明,即使东道国(或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不存在(或为负),金融市场发展的改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负面效应。因此,东道国(或地区)一方面应确定适当的外资规模,另一方面应加强吸收能力,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第二,在制定区域投资促进和资本引进政策、金融市场发展政策和工业发展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就本文的实证结果而言,中西部地区股市发展的改善将极大地促进当地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信贷市场发展的改善可以有效抵消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负面效应。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产业特征分析,这可能与东西部不同的产业结构有关。在竞争激烈或成熟度高的行业,银行融资是一种更有效的融资方式。信贷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接受外资企业的新技术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对于垄断行业或新兴行业,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是相对有效的融资方式。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因此,东道国(或地区)应充分考虑自身的产业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当地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避免出现“信贷扭曲”、“行政上市”等现象。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政府的约束。在金融市场方面,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是受到行政指令的影响,从而无法发挥金融市场的自由。发达的金融市场不仅要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还要确保资本流向效率最高的企业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督,并通过行政指示终止对公司决策和金融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东道国(或俘虏)企业才能获得有效的金融市场支持,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才能顺利发生。

参考
[1]姜国,岳红廖,贝扎德帕维兹。http://sblunwen.com/jrxlw/计算机科学系。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第十三届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计算机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暨工作研讨会会议录(ECBS\'06).2006:1~2
[2]陈豪,时颖,刘进,SE4SC:软件组件的特定搜索引擎程序-第四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CIT 2004,第863-868页,2004,会议录-第四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CIT 2004:1
[3]工作。流动管理联盟。工作流标准互操作性抽象规范[,1 999。
[4]巴图什·姆,莫赫林·r·h,拉德马赫·f·J..在资源限制和时间窗口的情况下调度项目网络[。运筹学年鉴,1988,16: 201-240
[5]布雷泽维奇j .,伦斯特拉J. K . \'林努伊Kan A. H. G..资源约束下的调度:分类和复杂性[。离散应用数学,1983,5: 11-24
[6]克里斯扎诺夫斯基,纽约,Jr &&约翰斯顿,华盛顿。线性构造的应用。建筑工程杂志,美国建筑学会,1986,112(4): 476-491
[7]哈梅林克·德·杰,罗林斯·杰..线性调度模型:控制活动路径的发展[。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1998,124(4): 263-268
[8]哈梅林克..线性调度模型:浮动特性[。《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2001,127(4): 255-260
[9]哈里斯,皇家银行。安排重复活动的项目。密歇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第96-26号报告,安阿伯密歇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麻省理工学院,1998年
[10]卡伦兹阿,兰波罗斯..通过将最小和最大时间和距离约束结合到线性调度中来确定关键路径[。工程、建筑和建筑管理,2004,11(3): 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