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648字硕士毕业论文“极限意识”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表现——郭文静室内乐《玄》的音色与声音分析

25648字硕士毕业论文“极限意识”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表现——郭文静室内乐《玄》的音色与声音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648字
论点:极限,音乐,意识
论文概述:

二十世纪是一个探索创新的新世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创作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创作手段上,都鲜明的体现出作曲家的个性和独特性。于此同时中国的作曲家在这种大的环境和背景下,也开始向着

论文正文:

介绍

 本人写这篇论文的最初缘由,是在接触了郭文景的打击乐室内乐《戏》《弦》这一组作品后,了解到作者写作的理念就是要“让一种乐器产生N种声音”的具有“极限意识”的想法。钱仁平教授也在他的文章《郭文景:其人其乐其“戏”》中也有提到“作曲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开始厌倦满台堆满打击乐器的作品,决心用一件(或者一种)乐器做出一百种效果来”。因而引发本人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去发掘在当代音乐创作中与“极限意识”相关的理念和创作作品。继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音乐创作中特别是20世纪的音乐创作中,很多作曲家的创作和作品都有着“极限意识”的写作理念或潜移默化的具有“极限意识”的倾向性.无独有偶,通过其他领域的研究发现,“极限意识”不仅仅是存在于音乐创作当中,在生活、科学、艺术中,“极限意识”的探索无处不在。如人们对吉尼斯纪录的挑战从未停歇过;绘画艺术当中的抽象主义以及极简主义都有着“极限意识”的倾向。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早在尼德兰乐派复杂的复调技术的极端发展中,就已经初见“极限意识”的端了;当年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沃克哈姆为了追求声部的数量,创作了有70多个声部的复调作品。到了 20世纪,诸多流派迅速的发展起来,“新的流派和新的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大约每五年一次的周期)涌现出来”;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为追求自己独特的音乐个性,“西方现代主义者们坚决地追求极端的个性化,他们甚至不惜把自己放在社会生活的边缘成为艺术另类,也不愿顺从大众,在平庸中沉沦。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像20世纪的现代主义者这样,我行我素,也没有哪个时代的艺术像现代主义者这样古怪地生活着。”因此作曲家们想尽办法通过从音乐的各个要素中进行极限的探索和挖掘,在音色音响、节奏、复调、创作方式等方面都朝着极致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凸显自己个性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国内的期刊和著述的学习认识发现,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作品本身的音高关系、组织结构等角度分析,而缺少关于“极限意识”的研究。国内音乐界目前对有关“极限意识”做深入分析的论文比较少,几乎没有,一般仅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有提及,如:《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一书中的序言中有提到:“先锋派音乐的历史意义要远胜于它眼前的价值,它使人类的音乐探索在某些方面真正达到了极限”;娄利文的文章《智力与艺术的极限游戏——评郭文景打击乐〈戏弦〉》从音高、节奏方面分析了《戏》《弦》两部作品当中的极限运用等。因此“极限意识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显现”这个论题作深层次研究的文章几乎是微乎其微,所以引发我想要对这一论题做深入研究的想法。由于涉及这一理念的作曲家之多、作品之多,很难在一篇硕士论文中加以全面的概括,再加上笔者是初次尝试这一角度进行研究,考虑到参考资料的限制以及自身的能力,难免会有疏漏。另外文章所提到的具有“极限意识”理念的创作是具有相对性的,而不是绝对的极限。文章所列举的例子仅为了说明与“极限意识”这一理念有所相关,而非是在数据上的一个绝对值,可能现阶段或未来会存在有在数据上比之还极致的作品,但本文写作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做数据上的比较,而是探索具有“极限意识”写作的创作思维以及“极限意识”对创作带来的影响及意义。论文将以郭文景的为六面谬而写的打击乐室内乐《弦》为主要对象,从音色音响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郭文景的作品进行分析主要理由有两点:1、郭文景创作的动机就是从“极限”的角度出发的,郭文景本人也在创作缘由中也曾提到“极限意识”这一概念;2、六面谬本身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固定音高,选择以打击乐六面谬的作品进行分析比其它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的作品来说更具有代表性。3、京钱是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其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和巴蜀风格。那么,郭文景是如何通过“极限意识”来创作作品《弦》的呢 20世纪音乐创作中又有哪些具有“极限意识”呢?当代音乐创作中“极限意识”的显现。 第一章关于极限意识…………3一极限与挑战极限…………3二“极限意识”的相对性…………5第二章20世纪音乐创作中“极限意识”的显现…………6一重复的极限…………6二复杂的极限…………7三无声的极限…………9四控制的极限和自由的极限…………13五音色音响上的极限…………18第三章郭文景《炫》的音色音响中的极致探索…………21一背景介绍…………21二郭文景室内乐《炫》音色音响分析…………22 结束语二十世纪是一个探索创新的新世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创作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创作手段上,都鲜明的体现出作曲家的个性和独特性。于此同时中国的作曲家在这种大的环境和背景下,也开始向着新的、极致的方向探索着。《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新音乐》这本书译者序中,有提到“先锋派音乐的历史意义要远胜于它眼前的价值,它使人类音乐探索在某些方面真正达到了极限。”“向极限的挑战是先锋派艺术的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可能某些做到极致的实验性音乐并不全被认可,会被看作是过分的极端的,但是这种努力实质上为后来几个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做了起步的工作。尼德兰乐派复调技术的极端发展被看作是太夸大的过分,但是其中的复调技术对巴赫的复调音乐,甚至到古典音乐的完美形式、表现主义音乐等诸多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无不收益与尼德兰乐派的探索。整体序列被某些人认为是过多的控制,觉得这种方法生硬而死板,过于复杂和精确的记谱以及这种创作形式本身的高度的抽象性无论使演奏家还是作曲家都为之头疼,但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作曲家依然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继续使用这种技术。如中国的作曲家很多在序列中就结合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如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牵牛花》,彭志敏的《风景系列》《夜曲》等在音高序列中都加入了民族无声调式。简约派的风格对现代的游戏及广告音乐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音乐的极简手法大多表现为重复的音节及最少的变化,长时间的静止,连续不断的杂音,单调或者非常相似的音调转变,都成为电子游戏音乐或背景音乐的特定模式。《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新音乐》中的序言中有写道:“新视野的开拓,使得新的方法和技术被过分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人类一旦在这新的领域的探索中经过挫折,客服困难,最终熟悉它,掌握它,就会在这新的领域的探索中感到真正的自由,就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而成熟的艺术恰恰就是建立在这从“必然”到自由的基础上的。”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抱以挑战极限的方式不懈探索的态度,我们的音乐之路将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1【英】雷金纳德?史密斯?布林德尔:《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黄枕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2郑英烈编著,《序列音乐写作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53姚恒璐著,《现代音乐分析方法》,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84【法】玛丽-克莱尔?缪萨:《二十世纪音乐》,马凌、王洪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55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下册》,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4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1重印7宋谨:《西方音乐一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8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宋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9叶松茸:《断裂与失衡》,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0瞿小松:《音乐闲话》,海南: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