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公民新闻中公共声音的价值分析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公民新闻中公共声音的价值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大众,公民,新闻
论文概述:

当我们感受到大众话语权带来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虽然大众话语权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言论表达的机会,但是却消减了公众对信息思考的时间。社会公众看似拥有无限的话语权,但事

论文正文:

第一章,公民新闻和公众声音[概述/br/]
(一)公民新闻概述
公民新闻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根据维基百科相关文章的解释,“公民新闻”(citizen news)也称为“参与式新闻”,是公民“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①在所谓“公民”的定义中,指过去没有足够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公民新闻是未接受专业新闻培训并使用新的传播工具和技术的公民发布新闻信息。公民新闻的出现为新闻来源增加了新的素材,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不完整和原始信息的验证。公民新闻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也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公民新闻的发展轨迹[公民新闻的起源应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新闻的新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198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为契机,针对公众与政治和媒体的疏离、报纸发行量和电视收视率的长期下降、集体化和商业化导致的新闻严重同质化以及美国公共生活的衰落,主动在新闻界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伊·罗森(Jay Rosen)教授被公认为这场公共新闻运动的学术领袖。他是第一个提出“公共新闻”概念的人,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场运动不仅对美国媒体和美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公共新闻革命也逐渐席卷全球。在1990年的美国,许多媒体人士呼吁并强调,报纸应该在美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这些呼声下,报纸改革的实验从当地报业开始。
罗森教授主持了一个题为“公共生活和新闻媒体研究”的项目。他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对记者在公共新闻中的经历进行个案研究。世界其他地区也在开展类似的创新活动,包括非洲、亚太地区、欧洲和南美洲。例如,日本《朝日新闻》不仅是日本第一家尝试公共新闻的报纸,也是最努力使公共新闻成为日常新闻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报纸。它的“公民福利专栏”,一个致力于从居民角度发现问题的记者专栏。此外,瑞典最大的报纸《每日新闻》(Daily News)建立了一个移动新闻编辑部。编辑部的记者“已经到瑞典的各个地区旅行了4到6周,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报道了居民关心的问题。”(1)这些都是世界各地新闻机构开展的实际活动。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信息,以了解公民关心的问题,并尽一切努力使大众媒体成为日常新闻时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新闻运动最初是美国几家中小型报纸偶尔开展的项目,在最初阶段影响相对较小。此后,在这场运动的影响下,世界各地数百家不同规模的媒体成为这场运动的实验阵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公共新闻运动已经从媒体公开讨论解决公共问题的模式转变为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众不再完全依赖大众传媒,而是独立表达意见形成公众意见,从而进一步影响媒体和公共事务。
2000年初,韩国推出Ohmynews网站,提出“人人都是记者”的口号。罗森教授还指出,“读者和观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来源可供选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不再尊重传统新闻媒体。”2003年,罗森教授在文章《权威的条件》(Conditions for Authority)中进一步指出,“虽然不是每个公民都能成为记者,但每个记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组成一个小型公共团体。”(2)罗森教授建立了一个名为“零任务”的网站,旨在动员普通民众参与新闻传播。罗森教授的开创性工作为公民新闻网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实践道路。从那以后,罗森教授的焦点从“公共新闻”转移到了“公民新闻”。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如Youtube、脸谱网等新媒体,为公民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这些不断惊人的新媒体影响着美国的传统媒体和社会,同时使全球新闻传播模式悄然发生变化。正如蔡文教授指出的:“如果说15年前发生的“公共新闻运动”是大众传媒发起的一场自我改革运动,那么不到10年前诞生的“公民新闻”就是普通民众发起的大众传播革命,这使得传统媒体和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
2。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实践分析
自从公民新闻的概念引入国内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公民新闻的实践研究和发展主要依靠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民新闻实践平台越来越多样化。从最早的论坛wikis、公民新闻网站到博客和视频网站,到今天蓬勃发展的微博,公民新闻传播渠道在网络这一多元化平台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广泛。公民新闻的内容也从个人视角转向关注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等公共领域,在推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2月,《成都商报》在社交新闻页面上创建了一个名为“QQ记者”的公民报道栏目,并推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民来发布新闻”的口号。这种寻求新闻报道突破的尝试也标志着国内纸质媒体在公民新闻实践中已经走向实质性的运作阶段。2010年,Nanhai.com还推出了海南首个“公民新闻”栏目——“网民写新闻,马上告诉你”。这些专栏聚集了网民的力量,并发布了他们周围发生的事件。在菏泽电视台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当地的牡丹论坛。牡丹论坛收集网民发布的新闻,当地电视台筛选新闻,然后在“今日点击”栏目中报道。这些都是主流媒体对公民新闻的不同尝试,使公民新闻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2)公众之声概述……14-18
1。公众声音的相关概念……15-17
2。大众话语权的理论基础……17-18
,公民新闻背景下大众话语权现状分析……18-28
(1)大众话语权上升的原因分析……19-21
1。社会民主的发展……19
2。科技支持……19-21
3。公民意识……21
(2)……21-26
(3)……26-28
第三章是大众话语的主要内容,并且……28-34[/br/ ](一)实现公共声音对公民个人的影响……28-30
1。拓宽实现公民权利的渠道……28-29
2。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29-30[/溴/] (2)实现公共声音对大众媒体的影响……30-32
(3)实现公共声音对民主政治的影响……32-34
1。促进社会的民主进程……32-33
2。保持社会的和谐发展……33-34
第四章,公民新闻背景下公共声音发展的问题与对策……34-42
(1)公共话语权发展中的问题……34-37[/ br/] (2)规范公民新闻对公共话语权发展的重要性……37-38
1。……37 [/溴/] 2。有效引导和限制群众的声音……37-38
(3)在公民新闻工作中增强群众声音的措施……38-42
第五章,公民新闻背景下公共话语权发展趋势展望:……42-46
(1)话语主体的扩展……42-43
(2)话语对象的扩展……43-44
(3)公共话语场的建构……44-46

结论

当我们感受到公共话语权带来的巨大变化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尽管公共话语权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但它减少了公众思考信息的时间。公众似乎有无限的发言权,但事实上大多数公民只能看到片面的新闻事实。大量不断更新的新闻使公民无法弄清事情的真相,盲目地听从公众的意见。话语失范和滥用是公民无法有效行使既定话语权的表现,滥用话语权导致了话语权的“无用”状态。因此,公共话语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锻炼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动力,反之则会影响社会稳定。诚然,公众声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与政府还是与传统媒体,公众声音都需要与社会不断调整。不可否认,公共话语权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公共话语权不再是一种虚幻的权利,而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权利。本文对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讨论不够全面和深入,还存在许多不足。关于公民新闻与公共话语权关系的讨论不够详细和全面,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也没有得到分析和讨论。然而,我希望本文能对公民新闻和公共声音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公民新闻和公共话语权的发展将出现新的课题。因此,对两者的研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不断更新的过程。

参考

[/1]王致和。福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总编辑杜俊飞。中国网络新闻管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彭岚。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李良荣。[新闻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郭广清。通信课程[硕士]。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王锴。《改造中国:媒体、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蔡241芬,张凯。刘小英。媒体素养[。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8]王辉,陈艳谷。文化与宣传[。北京:生活,阅读,新知识,联合出版,2005。
[9]陈阳。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正平香香巷。网络文化跨学科研究[。上海:上海联合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