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区域差异的资源安全程度及空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区域差异的资源安全程度及空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3332字
论点:资源,区域,基础
论文概述:

本文在资源稀缺性理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地‐地”对应关系及“人‐地”演进关系理论建立区域资源基础保障程度评价模型,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资源约束日益收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因此,探索中国区域资源基础的保障程度,研究其空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统计显示,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区域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威胁,资源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区域资源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区域资源安全程度的空分异研究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是研究区域资源基础保障程度和空之间的差异特征,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在大规模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资源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的资源基础安全水平,准确评价了现阶段我国四大区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现状,分析了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特征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等的资源基础安全水平空。,从而为中国和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第二,研究区域资源基础保障程度和空之间的差异特征,有利于确保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经济安全快速增长。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开发潜力和潜在利用风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区域资源基础保障程度和空之间的差异,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安全快速增长。
1.2研究综述
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学术界对中国资源基础保障程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资源基础和区域层面对中国资源基础进行了研究。
1.2.1从国家层面阐述总体资源基础
2004年,张磊等学者在发表的论文《中国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中提出,资源环境安全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任务,备受关注。通过对世界上10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进行抽样调查,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稳定资源环境状况的对策:从人口控制、参与资源环境国际开发利用、资源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保护资源环境的对策。张磊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资源与环境基础: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起点》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仍然是获得物质消费的最大满足。事实上,随着社会财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使各国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是协调。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国人口活动的基本方向是基于空模式的资源和环境变化。因此,了解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功能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张磊在2010年发表的题为《现代城市化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的文章中指出,城镇是人类生产、生活、消费和污染的聚集地,是人类社会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因此,现代城镇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或占用是符合直接
国内关于区域层面区域资源基础安全程度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特殊区域资源基础安全程度的论证上,探讨特殊区域的资源环境安全以及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1年,张磊、柏杨、程晓玲发表题为《干旱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的文章,指出新疆资源环境安全是确保经济政治稳定的前提。作为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资源约束将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摘要:分析了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资源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6
2.1资源稀缺理论...................6
2.2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体系……9
2.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1
第三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5
3.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5
3.2区域发展资源概述................20
第四章中国区域资源基础保障程度评价……31
4.1区域资源基础保障度评价数据模型……31
4.2东部地区资源基础保障水平……38
4.3中部地区资源基础保障水平……47
4.3中部地区资源基础保障水平...................47
4.5东北地区资源基础保障程度……63
结论
基于资源稀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运用“土地-土地”对应和“人-土地”演化理论,建立了区域资源基础安全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区域资源基础安全度,分析了水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全国、各地区、各省的分布特征, 研究空不同自然要素的分异特征,并结合中国及各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确保区域资源基础的对策。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不容乐观;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资源严重短缺;中部地区的资源虽然各省、自治区的资源相对平衡,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西部地区资源总量相对较高,但省、自治区资源不平衡;东部地区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外,资源相对稀缺。
参考
[1]王金圣,荆跃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京生。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胡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概念到行动[。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曾向真,顾培良。[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方创林。区域发展规划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张坤民。可持续发展理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7]奇·魏云。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8]张复明等.矿产开发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9]林嘉斌、刘洁、李延隆等。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报告[·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0]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到2050年矿产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