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的省域动态安全评价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的省域动态安全评价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4232字
论点:生态,内蒙古自治区,足迹
论文概述:

在人们消费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化石燃料地所占总生态足迹的比重最大,达到了 71.79%,其次是耕地,比重为 16.61%,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的人们对生态资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煤炭、石油为

论文正文:

绪方理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等。这些问题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已经扩展到生态安全领域。然而,生态安全的定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由相关专家提出。然而,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和学术界对生态安全问题的不断讨论,各国在如何确保市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巨大挑战。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展了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生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生态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它涉及到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研究中国的生态安全,特别是典型的资源丰富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1996-2010年的生态安全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提高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1.1.2研究的意义长期以来,人类极大地发展和改造了自然,往往通过打破生态平衡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些行为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1972年,挪威的布伦特兰夫人在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实现途径。
此外,鉴于制约国家发展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联合国决定举行环境与发展年度会议,进一步讨论与生态安全有关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安全的概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安全的概念在学术界仍不统一。迫切需要公认的理论或标准来重新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安全。自从威廉·里斯(William Rees)在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以来,对生态足迹的含义和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自2000年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版了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
为生态安全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内蒙古是生态建设的大省(区),也是国家林业的大省(区)。林地面积6.1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4.46%,森林面积3.1亿亩,适宜林地2.14亿亩,森林蓄积量12.9亿立方米。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林业资源总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不可忽视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全国荒漠化严重的重点省(区),荒漠化土地6.24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5.2%。荒漠化趋势明显的土地面积为2.71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3%。荒漠化土地覆盖该地区12个城市的90个县。荒漠化土地面积9.33亿亩,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52.6%。内蒙古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安全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协调自治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文献综述
1.2.1外国文学评论
国外对生态足迹的研究首先可以理解为:“城市、工厂、道路、农场等巨大的脚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载着人类和人类”(瓦克纳格尔,1996年)。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活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这个形象比喻生动地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加拿大著名学者威廉·里斯(William Rees)在1992年首次总结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含义。
然后在1996年,威廉教授的学生马蒂斯·瓦克纳格尔(Mathis Wackernagel)在威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生态足迹模型,并做了相关的定量分析。其中,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和利用程度的量化方法①。生态足迹模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始于1997年,当时瓦克纳格尔在地球协会的委托和财政支持下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国家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报告,指出约43个国家存在生态赤字。
2002年,瓦克纳格尔和他的团队再次收集数据,并更新了全球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与上一次计算相比,这次的计算范围已经扩展到世界上所有国家。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为5.6hm2,而生态承载力仅为4.7 hm2。其中,新西兰和美国分别为9.8 hm2和8.4 hm2。然而,生态足迹最初是利用静态指标进行分析的,因此计算结果只是一个时间点,不足以预测未来做出合理的判断。近年来,研究一般通过分析各要素变量的时间序列来跟踪各时间点的发展规模,以寻找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此外,该分析方法还可以弥补静态生态足迹指数(2)的不足。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8
2.1生态足迹理论……8
2.2生态安全理论..............................13
第三章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的计算……16
3.1内蒙古自治区概况..............................16
3.2研究数据源和处理……18
3.3计算结果分析……19
第四章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27
4.1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方法...................27
4.2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29
结论
首先,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现状来看,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422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9125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11.5104 hm2/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人们消费的生态生产用地中,化石燃料用地占生态足迹总量的最大比例,达到71.79%,其次是耕地,占16.61%。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对生态资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煤和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和以农产品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上。换句话说,当前的生态赤字是通过消耗现有资源来弥补的,对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是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其次,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动态来看,1996-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由3.8498 hm2/人上升到14.4229 hm2/人,增长10.5731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30.65%。生态足迹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7-2010年,由于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进程,特别是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参考
[1]中国当代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生态经济学,1992年2月:23l-244
[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可持续发展框架和方法指标[MJ。纽约:联合国,1996年。
[3]辛普生,彼得罗舍夫斯基,劳1,《澳大利亚的生态足迹分析》,澳大利亚环境管理杂志,2000,7(1):11-18
[4]格罗斯曼·甘德·克鲁格《经济增长与环境[》。《经济学季刊》,1995,(1092)B357—377。
[5]雷会理,董郭忠,杨安贵。主成分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高等农业教育,1997(2),B63-66。
[6]余建英,何徐红。数据统计分析和SPSS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瓦克马尔,奥尼斯托,贝洛,等。国家自然资本会计与经济足迹概念[。《经济经济学》,1999,29 (3): 375-390。
[8]武伦·杜佩文,斯密茨·东、西。贝宁、不丹、哥斯达黎加和荷兰的生态足迹。生态经济学,2000,34:115-130。
[9]理查德·约克、尤金·罗莎和托马斯·迪茨。国民经济的生态足迹强度[。工业生态学杂志2005,第8卷,第4期:139-154
[10]西比勒·弗雷、大卫·哈里森和埃里克·比利特。生态足迹分析在手机上的应用[。工业生态学杂志第10卷,第12期:19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