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后现代语言学与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关系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后现代语言学与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关系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570字
论点:巴塞尔,语言,拼贴
论文概述:

语言有浅显、粗犷如惠特曼,洗练、精确如狄金森,清新、幽默如马克·吐温,质朴无华如海明威;也有异想天开、余意不尽如唐纳德·巴塞尔姆。

论文正文:

前言 从2001年的全国期刊中,探讨巴塞尔姆及其作品的文章不足十篇。十篇中又有半数之多介绍有余,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多部作品,从语言的角度,对巴塞尔姆是否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论题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发现其写作特点正暗合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精神。遂以之为论。文乃一家之言,多有不足之处,然为辛苦之作,希望能为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添一薄砖。
 第1章唐纳德·巴塞尔姆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年生于费城。两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得克萨斯的休斯顿市。他的父亲在其出生前一年取得了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他的母亲,“一个北方佬”,是该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的父亲非常推崇现代建筑师密斯和科比西埃等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父亲可称为现代派建筑师。他对所有的现代艺术都很感兴趣。曾经设计建造了一幢非常具有现代特色的房子。巴塞尔姆曾说道:“它看上去与得克萨斯大草原颇不协调,但非常舒适。星期天,人们总是把车停在附近的街道上,盯着它看。于是,我们一家人形成一种“星期天”惯例:如果停着的车足够多了,我们就从餐桌旁站起身,跑到房子前面去,站成一种合唱队的队形,表示强烈抗议。巴塞尔姆的童年与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观看了许许多多的电影。暑假与祖父在格尔威斯顿度过。在家里的众多书籍中,巴塞尔姆尤其喜欢神话书籍和所有普通孩子喜欢的图书。巴塞尔姆从小被作为天主教徒培养。他就读于严格的教会学校,为学校的刊物写稿,还做过校刊的编辑工作,得到一系列的嘉奖。尽管他父亲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如多斯·帕索斯的小说,但少年巴塞尔姆自己还是买很多书,比如,埃略特和乔伊斯等人的作品。他的父亲曾送给他一本现代法国诗歌选,这本书以及父亲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爱好对巴塞尔姆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当他十岁时,他决定成为一名作家。巴塞尔姆的大学生活是在休斯顿大学度过的。他的专业是新闻。在二年级时,他成为学报《美洲狮》的一位最年青的编辑。他以笔名“巴德莱”就学校诸事及一些文化活动为《美洲狮》频频撰文。但他写的最多的还是影评。 第2章巴塞尔姆的语言 2.1语育作为主题 所谓“主题”,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主要思想。一个针对巴塞尔姆小说的批评即,他的小说无甚“宏旨”,以成其为有意义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的小说不以直接的方式去处理“大主题”一一越南战争、政治丑闻、少数民族权利、暴力、大屠杀等。有的批评家认为他的小说倾向于处理“一系列微小的、陈腐的不满。针对这一批评,巴塞尔姆说:“我要说这是一种误解。我没想表达大劫难,除此以外,我想只要仔细阅读我写的东西,就一定能发现你所提到的。这些实际上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触及到了,不是直接地照面,而是在别处。越南战争影响到大量的作品,可以在《印第安人的反叛》,尤其是《报道》中看到。其中,叙述者竭力劝阻一群工程师放弃他们从事的奇异的军事工程技术工作;在其他一些地方也能看到。而且,所谓“大主题”的定义也很是模糊。社会发展到今天,机器,尤其是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相信机器,依赖机器。与人相关的各种事物也相应地机械化了,包括人的思维与情感。苦与乐,悲与喜,都简化为了语言现象。无所谓好与不好,无所谓价值与意义。这是当今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小说家们必须面对的重要主题。巴塞尔姆大部分小说的主题是一些普通的男女在一个价值与意义贫乏的世界上努力寻求途径,以重建价值与意义。但他们的寻求只不过是,也只能是在陈辞滥调中蜘躇徘徊,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巴塞尔姆在探索当代人语言的同时,在自己的语言中不断地进行语言实验。他的实验是大胆且彻底的,从一字一词到整篇小说的形式;也是成功的,他创造了一个语言的新世界。为此,他的作品也常被冠以“实验小说”的称谓。 2.2语言技巧 2.2.1叙事技巧 巴塞尔姆与他的人物弗劳伦斯一样,非常注意“不要令人厌倦”。但他对付厌倦的方法不是说一些哗众取宠、实际却无意义的“新词儿”,而是通过在小说中富于想象力地开发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他的材料得以重生。他的这种富于想象力的开发具体体现在他小说叙述的六大特征上:列单子、冗长叙述、简洁叙述、双关与戏仿、混乱视角与意识流叙述。 2.2.2拼贴

拼贴:原指拼贴画家所用的一种技巧一一将惯常所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如剪报、标签、布片、木块、瓶盖或戏票拼接粘贴在一个平面上。后来,文学中借用这个词,指作家在作品中将引语、典故和怪异的表达结合起来的作法。
巴塞尔姆以建筑学的方式对他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他的拼贴小说。他如此做的目的,或说他对自己的艺术的要求在他的短篇小说《表演》中阐述得很清楚。巴塞尔姆的小说取消了传统的情节,代之以发人深省的文字。这是他挽救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的方法。若非如此的话,人们的情感体验就要由于机器的主宰地位而被侵蚀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不是一个进步的倡导者。他反对新的技术语言,拥护老式的趣味和想象。在一个新世界里,旧的价值观念必须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无理性的,不连续的时代,巴塞尔姆的形式重新赋予想象力以价值;这种赋予是依靠艺术上的精心打造来完成的。
巴塞尔姆不仅仅是对片断进行简单地操作,他是将客体重新集结,组合。拼贴的优势,巴塞尔姆曾在他的短篇小说《观月》里提到过:画家占有“幻想的抽象联系的优势”。它指的是媒介的物质性,呈现在观众眼中色彩的物质性、对象的物质性。画家不用通过文字来传达。如把正在喝的啤酒的瓶子上的标签摘下,把它贴在画布上,它就在那儿了。它的存在进而代表一定的意义。拼贴也具有所描述的这种优势。各种各样的语词拼贴在一起,可以激发我们各种各样的想象。 第2章巴塞尔姆的语言...........62.1语言作为主题...........62·l.l语言作为第一主题...........72.1.2语言作为次要主题...........132.1.3语言与认识论...........182.1.4语言与人物...........222.2语言技巧...........282.2.1叙述...........282.2.2拼贴...........38第3章语言与后现代主义...........46结论...........51 结论
语言是巴塞尔姆写作的工具,也是他多数作品探寻的主题。信息时代的人们过多依赖于机器,尤其是电脑。他们的语言也渐如电脑语言般冰冷,徒具其形,能指与所指分离。巴塞尔姆在批判这一现象的同时,对其加以利用。借助列单子、双关和拼贴等手法,游戏“语”间,击碎读者对具体语义的期待,展现给他们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语言新世界。此外,此语言世界的种种表象:反形式、游戏、无序、即兴、无中心、混合、反讽与不确定等,都与后现代主义写作所表现的特性极为同一。经过这样一番比较之后,再对巴塞尔姆进行界定时,可以理由充分地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了;后现代主义概念,也因此番比较而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参考

 【1】A·杰弗逊,D·罗比《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李广成译北大出版社北京1992【2】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葛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93【3】戴维·洛奇著《小说的艺术》王峻岩译作家出版社北京1998【4】D.W.佛克马,汉斯·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约翰·本杰明公司1986【5】何望贤编《西方现代派文学问题论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5
【6】P.萨特《娜塔莉·萨洛特前言》《肖像与展望》汉堡1968【7】拉里·麦克弗里《巴塞尔姆访问记》转引《白雪公主》周荣胜译哈尔一滨出版社哈尔滨1994
【8】兰斯·奥尔森“杂七杂八:或介绍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几点按语”《白雪公主》序周荣胜译哈尔滨出版社哈尔滨1994【9】L·基特勒《后现代艺术存在》《三月文本》【10】理查德·吉尔曼《唐纳德·巴塞尔姆》《领域的混淆》纽约:兰登书屋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