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580字硕士毕业论文会计目标分析

39580字硕士毕业论文会计目标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580字
论点:会计,目标,研究
论文概述:

通过对环境和人们主观愿望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到目标的主客观依据。任何脱离实际的研究成果,都难以被人们广泛认可,不能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从“两制”的颁布实施到最近颁布或计划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一个计划”模式的构建经历了十多年的自发探索,逐步过渡到自我完善阶段。为了指导中国特色会计模式的构建,当前中国会计学界的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了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必须首先界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讨论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会计对象起点、会计本质起点、会计环境起点、会计假设起点等。这些观点是对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有益探讨,有利于理论研究的发展。

人们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人工经济信息系统。根据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要研究一个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它的目标。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会计目标出发,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理论上,会计的性质决定了会计目标,但由于会计的性质过于稳定和僵化,它不是逻辑起点的最佳选择。本文重点讨论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目标。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这里不再详细讨论。

1.1会计目标研究的目的

人们普遍认为,研究会计目标有两个目的:(1)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一个内部一致的理论框架作为指导,会计目标作为这一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自然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为指导会计准则而设定的会计目标称为宏观会计目标。(2)指导会计实务。企业明确定义自己的会计目标,选择和表达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正确组织会议。会计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有必要结合其微观会计环境来判断自己的会计目标。本文将企业的会计目标称为微观会计目标。除非另有规定,本条所称会计目标是指宏观会计目标。

1.2会计目标研究视角的选择

根据美国著名会计学者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的说法,定义会计目标有三种方式,这将导致不同的研究视角:(1)句法方式:这是会计领域定义目标的最早方式,类似于人们在选择词语和句子时对句法是否符合规范的关注。这种方式强调数据收集过程和财务报表格式。虽然早期会计界没有直接定义会计目标,但从AIC团队1941年发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公告》可以看出。在公告中,会计被定义为“以有意义的方式并以金钱的名义记录、分类和总结具有(至少部分)财务特征的交易和事件,然后解释结果的艺术。”由此可见,其重点在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固有的模式和程序的运作,这相应地构成了制定会计目标的基本思路。

(2)语义方法(Semantic approach):这种方法侧重于用经济学家熟悉的术语来衡量和报告财富,就像人们在陈述自己的话时注意他们想要表达的语义一样。AIC团队会计研究部1961年出版的《会计研究第一报告》就是一个例子。在这份研究报告中,会计的作用被定义为:1)衡量特定学科拥有的资源;(二)反映主体的主张和利益;3)衡量上述资源、债权和利益的变化;4)特定时期变化分析:5)以上内容以常用计量单位货币名称表示。由此可见,它的重点是会计产生的信息内容,强调使用易于理解的经济术语。但与此同时,该方法并未明确这种担忧是从内部信息供给的角度,还是从外部信息需求的角度。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前者似乎更为传统。

第二章会计目标研究的发展历史

在会计目标的研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即西方会计理论家强调会计目标,如美国会计界。近20年来,理论研究一直将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之后。同时,西方文献中很少提及会计职能的概念。相反,在中国会计领域,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曾经非常流行。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会计任务到会计职能再到会计目标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会计界很少涉及目标的概念,即使有,也主要是引入西方理论。到目前为止,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仍然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能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权威说法。

2.1国外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变

受数据的限制,我们无法验证谁首先提出了会计目标的概念。然而,在1921年的一本书里,诸如“会计目的”和“会计目的”这样的概念已经被提及(simPson,192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s)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的运营达到其预期目的”(Sandersand等人,1938年)。此后,会计目标的概念在各种文件中被提及。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美国的一些会计文献在讨论会计理论时并没有特别注意目标的概念,但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更间接地)在研究中涉及了目标的概念。例如,佩顿和利特顿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收集、整理和提供这些数据,从而满足管理当局的要求并投资于任何公众”(1940年);在此之前和之后,艾宁(eanning,1929)、吉尔曼(Gilman,1939)等人在其著作中间接讨论了会计目标的概念。

2.2国内会计目标研究的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计界的理论研究转向了“l准则”原则,对社会功能的研究也有所下降。遵循西方会计准则的研究思路,会计目标的研究逐渐被广泛开展。这一时期,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1)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条例》第11条经常被视为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该能够实现三个目标,以满足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

第一章导言1

1.1会计目标研究的目的2

1.2会计目标研究视角的选择3

1.3会计目标研究思路的确定……4

1.4宏观会计环境要素分析5

1.5会计目标检查的问题分析6

第二章会计目标研究的发展历史8

2.1国外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变……8

2.2国内会计目标研究的发展9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对环境和人们主观愿望的调查研究,为目标找到主客观依据。任何脱离现实的研究成果都难以被人们广泛认可,也不能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另一方面,中国现行会计。这一目标深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环境的影响。完全照搬西方会计界关于有用决策或信托责任的观点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考虑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复杂影响,全面权衡各方面的信息需求。首先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需求,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努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需求。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也在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中国的社会本位、日本本位可能会略有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有必要考虑_L文章中提到的三个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顺序可能会改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求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

[·葛家鹏、俞徐颖等。会计仪式的会计理论。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1999.

[2]美国会计协会。由文硕等人翻译。基础会计理论。中国商务印书馆。1993.

[3]赵翠云魁。会计趋势。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0.

[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1992.

[5]周忠辉。会计研究方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6]丁湘瑶。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7]陶阳。会计仪式的会计历史。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1999.

[8]。作者。由黄世忠翻译。比较国际会计。中国商务出版社。

[9]葛家鹏,林志军。西方金融协会公理理论。厦门人文出版社。1990.

[10]田歌贾鹏等.市场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