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2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汉族人群KCNQ1基因和IDE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82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汉族人群KCNQ1基因和IDE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200字
论点:基因,糖尿病,多态性
论文概述:

我们采用PCR-RFLP和测序技术,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糖调节受损者及100例正常人中,ICCNQ1基因rs231362和IDE基因rs7078413基因型多态性,以及胰岛e细胞功能和相关指标,旨在揭示中国人糖尿病

论文正文:

前言

研究现状和结果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2.8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4.38亿糖尿病患者。仅在2010年,全世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总费用约为3760亿美元。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是世界上第五大死亡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Wild等人的研究(1),在未来20年,随着印度和中国糖尿病人口以2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亚洲将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遗传病。遗传学研究表明,血亲和非血亲之间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前者比后者高5倍。糖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电子细胞功能障碍。因此,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一直是人类基因研究的主要任务,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发病机制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用于靶向克隆的候选基因关联研究和基因群连锁分析是寻找T2DM易感基因的两种主要策略。2007年,GWA全基因组协会(genome-wide association,)证实了六个基因,包括CDKALl、CDKN2A/B、SLC30A8、IGF2BP2、HHEX、FTO,与欧洲人群中的T2DM和肥胖有关。这使得某些与T2DM易感性相关的基因数量从几个1增加到许多。吴等人
1.1.12型糖尿病组(T2DM组)
300例2型糖尿病组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世卫组织)1999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伴有有机血糖dl.lmmol/L或空腹部质量血糖(FPG)> 7.0毫摩尔/升或2小时血糖奖励(P2PG)> 1 l.lmmol/L;如果症状不典型,需要改天再次确认。男性127人,女性173人,平均年龄54.9±13.2岁。通过对3210名中国老年人(1423名男性和1787名女性)的研究,确定了中国人群CDKALl和CDKN2A/B基因中T2DM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SLC30A8和IGF2BP2基因上也确定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T2DM合并IFG病的相关性。这四个基因中的大多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磷细胞功能的损伤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认为,CDKALl、CDKN2A/B、IGF2BP2、SLC30A8基因的突变对T2DM患病率和相关表型的增加具有协同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变异可能通过破坏P细胞的功能而分别或共同增加中国汉族人群中T2DM病的风险。玛吉·C . Y等人[16]通过对3041名T2DM患者和3678名健康对照的研究,也证实了欧洲人群中与T2DM相关的基因变化也与亚洲人群相关,这些基因的效应被认为具有协同效应。他们粗略估计携带8个或更多风险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患T2DM病的可能性是携带2个或更少风险等位基因的受试者的3.3倍。日本最近对865名患者和864名对照受试者的研究表明,除IGF2BP2基因[71外,SLCBOAS、HHEX、CDKAL1、CDKN2B和FTO基因与T2DM显著相关,这也再次支持了上述作者的观点。然而,由于不同种族,这些危险基因对不同人群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例如,CDKAL1基因在欧洲人群中的归因风险为7.9%,而在亚洲人群中为21.6%。HHEX为22.5%至9.2%,TCF7L2为20.2%至2.2%,
1.1.2葡萄糖调节受损组(IGR组)
葡萄糖调节受损组包括78名男性和122名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3.7岁和10.8岁。包括空腹部葡萄糖损伤和糖耐量受损。空腹部葡萄糖损伤(IFG):空腹部静脉血葡萄糖含量在6.1毫摩尔/升至6.9毫摩尔/升之间。静脉血葡萄糖
1.1.3正常糖耐量组(NGT组)
取自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0GTT2检测蹄未检测到糖尿病的100名正常对照,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平均年龄52 . 6±11 . 9岁。空腹部静脉血蔬菜葡萄糖
结果……23-44[/比尔/] 2.1临床数据分析……23-29[/比尔/] 2.2 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分析……KCNQ1基因rs231362三种基因型的29-33
2.3多态性分析……33-38[/比尔/] 2.4 IDE基因rs7078413……38-41[/溴/] 2.5 IDE基因rs7078413三种基因型……41-43
2.6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43-44
年胰岛素分泌变化探讨……44-54
3.12糖尿病……45-46
3.2 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46-48
3.3 kcnq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48-49
3.4 ide基因rs7078413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49-50
3.5 IDE基因rs7078413多态性……50-52[/比尔/] 3.6 T2DM风险因素……52
3.7存在的问题及展望……52-54。自2008年以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方法的应用加快了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扫描技术的进步,许多SNP位点已被证实与T2DM有关,因此易感基因的发现和确定可能是未来糖尿病防治的关键。
对欧洲和亚洲不同人群的研究表明,位于11号染色体llpl5.5上的KCNQ1基因和位于10号染色体10q23-10q25上的IDE基因与2型糖尿病有关。KCNQ基因编码一个钾离子通道家族,是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KCNQ基因分为五种亚型,其中KCNQl为一种。KCNQ1基因长约400kb,位于LLP 1 5.5染色体上,主要表达于心脏、大脑、脂肪组织和胰腺。2008年,由Hiroyuki等人领导的R研究小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方法对20709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全面的蹄检查,并发现了一个新的T2DM易感基因KCNQ1。KCNQ1基因是亚洲人[9-19]中第一个与T2DM相关的易感基因。研究人员发现,KCNQ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风险等位基因使T2DM的发病率增加了30%-40%。在欧洲人群中,KCNQ1基因多态性引起的T2DM风险仅低于TCF7L2基因,高于CDKN2B.FT0等其他易感基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KCNQ1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rs2237892、rs2237895、rs2237897、rsl51290、rs2283228等。和T2DM,rs2237892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最强。KCNQ1基因作为T2DM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其多态性位点与T2DM的关系在不同人群中反复出现,包括中国人群的研究。最近,对欧洲人群中GWAS研究荟萃的荟萃分析发现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与T2DM·[12]之间有新的关联。

对象和方法

1.1主题
至2010年1月?2010年8月,对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和100例糖耐量正常患者进行了研究。受试者为长期居住在天津的汉族人,分为2型糖尿病组、糖调节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

[5]

[6]

结论

1.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受损组和2型糖尿病组在性别构成、年龄、体质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2型糖尿病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2BG)、HbA,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有统计学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