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硕士毕业论文 > 36581字在职硕士毕业论文云南女性文学视角下的景宜作品研究

36581字在职硕士毕业论文云南女性文学视角下的景宜作品研究

论文类型:在职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581字
论点:女性,云南,文学
论文概述:

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女性文学具备了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尽管没有悠久的作家文学史可以传承和发扬,但长期聚居于云南地域的二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

论文正文:

导言

1.1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课题来源

五四时期萌芽的女性意识和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女性文学一直是文学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五四时期,经过长期的男性统治,女性开始有意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女人来思考。这是早期意义上女性意识的觉醒。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和女性意识的概念逐渐传播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许多女性作家和女性批评家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就此展开激烈的写作和争论。学术界对“女性写作”的定位和评价有不同的看法。同时,这场关于女性写作地位和话语权的争论也反映了当前学术界对女性精神关怀意识的增强。到目前为止,与此相关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资料排名第二。然而,在对许多女性文学和女作家作品的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学术成果很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以来,在各种国家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学,甚至将民族文学提升到与中国民族文学同等的地位。然而,由于缺乏时间、地域和系统的研究,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仍未被发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关注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中的民族意识和女性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基于对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是白族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和理解,选取白族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景宜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1.1.2研究意义

景宜是当代白族女作家,她的作品分为三类:小说、报告文学和电视剧。作为苍山和海海的女儿,景宜将她从小受到的白族民间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以及儒家思想以及女性对事物和人的心理的独特细腻的把握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白族女性形象。作为云南女作家群体的一员,景宜不仅具有云南女性文学创作的共同特征,而且以其广博的知识和视野展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她的小说中,她敏锐地发现了传统束缚与现实觉醒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少数民族妇女的困境,并在这种现实裂缝中展示了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状况。同时,在后期的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景宜以她不断升华的性别意识重新审视世界,将作品的主题和焦点从白族妇女的简单生活提升到多民族命运、民族文化融合和人文精神的层面。这正是许多云南女作家未能达到的广度和高度。景宜的作品是在云南女性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和论述的,云南女性文学更具民族性和当代性,为当代女性文学和云南女性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素材,也使更多的学者和普通读者理解和关注云南女性文学。
1.2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根据本文的论述,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

“五四”时期,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推翻封建秩序、争取个人独立的新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压迫,大多数女人终于醒了。女性作家开始表现出作为一个人和一个女人的意识。凭借敏锐的个性思维和大胆的挑战态度,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女性”身上进行检查和提问。虽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但20世纪80年代,在孟玥、戴锦华出版《支付历史表面》后,在社会科学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女性主义自然被学术界所接受,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中国文学的大量学术成果应运而生。早期著名的研究者包括刘司前、戴金华、乔易刚等。后来,刘会英、徐坤等学者相继加入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阵营。现有代表性研究专著如下:张清华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系列于2006年出版。该系列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大量女性文学研究资料和文学评论,包括吴戴颖、谢冕、余青、乐戴云、戴金华、陈染、林丹娅、铁凝等学者和女性作家对自身处境和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其中,陈染1994年在中山发表的论文《超越性别意识与自我创造》,是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的一种自我思考和认知。陈然在文章中说:“就个人而言,我不认为真正的现代女性可以用人们通常的标准和原则来判断自己的价值观。真正的现代女性不会把得到多少男人的爱作为自信的基础。”然而,戴金华1996年在《当代作家评论2》上发表的《陈染——个人与女性的写作》一文,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陈染及其创作形式的普遍存在。她表示陈染只是一个例子,但她的存在从一个都市女性的个人经历延伸到无言的性别群体及其生活经历。刘司前的《奈良的演讲》被认为是我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杰作”之一。作者运用女性批评家清晰独特的理性知识和女性作家丰富细腻的个性感知,触摸和表达女性作家创作中的细致心理,通过深刻、细致、细致的文本阅读揭示现代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这本书回顾了十几个女作家的写作过程和心理,包括庐隐、冰心、萧红和张爱玲。透彻的分析,独特而细致的观点。

第二章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72
1.1“女性意识”的萌发和女性写作的兴起..............................72
1.2女性文学的兴起及其研究..............................82
2少数民族文学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92
2.1少数群体妇女的历史地位和认识................................92
第三章云南女性文学概述................................133
1妇女的意识和民族特征............................133
1.1性别因素对写作的限制..............................133
1.2民族认同对写作的影响..............................153
2云南河口发展女作家群的形成................................163[/br/[第四章:景宜及其作品分析................................194
1景宜的小说............................194
1.2塑造女性形象..............................204
第五章精益的作品和............................275
1,云南妇女文学,..........................................275
1.1神秘的云南多元文化..............................275
..............................

结论
云南女作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女性代言人的历史意识体现在她们作品的主题选择、主题确立和文字表达等诸多方面。同时,他们不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积极学习和接受新的想法。在时代潮流的指引下,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要求和更好的写作模式。事实上,这也是他们对自己文化性格的重建和超越。本文从云南女性文学的大视野来分析景宜的作品,基本完成了研究目标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景宜在充分理解自己女性身份的前提下,创作了宣扬女性意识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完美或有争议的白族女性形象。这种前卫激进的女性意识是在时代潮流的指引下发起的。因此,景宜对女性生活状况的关注体现了他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景宜在其后期的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她以广阔的民族视野看待云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她在主题选择和精神探索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独创性。在创作跨民族题材作品的同时,她也完成了自己文化性格的升华。第二,作为云南女作家群体的一员,景宜具有云南女作家最典型的特点和写作风格,但同时,她也有着独特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第一,景宜以其独特而广阔的视角,超越了自己民族的局限,做出了自己的选材空和审美方法。通过多民族文化交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写作,她勾勒出了一个历史巨人般的民族团结体系,也将作品从对民族生活的简单描述提升到了多民族关注的精神领域。其次,景宜在写作过程中仍在探索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从简单的文本到报告文学,再到后来的电视剧本,作品形式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也将观众从文学读者扩大到电视观众。尽管这种交流意识在文学领域并不少见,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景宜给云南文坛带来了新鲜气息。最后,贯穿几乎所有作品的女性意识也是景宜写作的一大特色。与其他女作家不同,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不仅是不断重复和延续的,而且是不断提高和完善的。从前卫激进的表面到后期平衡两性关系的宏大性别认知,再到对整个人类精神追求的关注,景宜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水平。

参考资料
[1]王红旗编辑。中国女性文学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李野萍。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专题研究十六讲[。济南:山东文学出版社。2009.
[3]伦·益铭。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刘伟。中国女性文学精神[。上海:林雪出版社,2008。
[5]白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常斌。中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演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黄玲。《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调:云南[当代女性文学概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8]张兰。本土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文学百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王锡荣。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清华总编辑。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