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浅谈初中公民教育的建立

39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浅谈初中公民教育的建立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000字
论点:公民,教育,学校
论文概述:

公民社会需要合格的公民,而合格的公民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来培养。将儿童培养成具有强烈公共意识、积极的参与精神、统一的权利和责任意识、尊重正义与自由的现代公民是时

论文正文:

导言

1.1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时代的新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思想道德课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引入了一种基于人类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新型课程,旨在培训满足民主社会需要的公民----公民课程。公民课程的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有必要尝试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引入公民课程,逐步将现有的思想道德课程转化为公民课程。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发展和完善公民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与一线师生的合作,帮助他们认识到实施公民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创造良好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环境。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解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热点问题开拓思路,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1.2研究目标
探讨学校教育如何将思想道德课转化为公民课;梳理学校课程化公民教育的路径;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为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提供实践指导。

1.3研究概要

1.3.1国外研究概要
西方公民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在中世纪被宗教神学压制。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考虑“人”的含义和价值。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各国普遍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府。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现代公民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西方公民教育起步较早,理论完善,实践经验丰富。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国家学校公民教育的弊端不断显现。因此,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思考对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特伦斯·卡森(Terrence R Carson)在他的文章《孤独的公民:民主、课程和归属感危机》中指出,加拿大公民教育目前的问题在于:“正式的公民教育责任主要分配给一门课程——社会研究——该课程主要关注历史和政府的结构与职能,很少涉及能够引发辩论并要求参与性民主决策的具体公共问题。”他认为这种公民课程是一种基于工具的课程,只能“创造孤独和孤立的公民”。他引用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的观点,认为教育不是为了教育学生追求民主,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民主的公众。在他看来,当前的学校课程将民主权利和义务视为抽象概念,这种虚无主义教育导致学生在选择未来发展时变得盲目和无助。因此,它应该“重新夺回因个人利益而长期被遗弃的公共空空间,并帮助学生在公共空中找到自我”(1)
詹妮弗·塔珀(Jennifer Tapper)认为学校的公民教育是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在她的文章“教育和(不)公民身份的可能性”中,她提出:“学校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幅‘善良和‘责任’的画面,但这些概念本身并没有受到质疑。“在她看来,公民身份的明显平等掩盖了许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来自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引用韦斯特海默(Westheimer)和卡恩(Kahn)的观点,她称当前学校公民教育为个人责任,即“个人通过回收垃圾、投票、慈善捐赠和守法等个人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责任。\"事实上,这种方法没有触及社会不平等的本质. \"个人责任和参与性公民身份,缺乏内省和对权力和特权的批判性理解,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维持而不是改变现有的不平等,”她说。(2)
在东方,日本是第一个成功摆脱封建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这场战争,教育家小柳就是其中之一。小柳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育的世界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世界公民。例如,他在国民教育的总体政策中提出了国际培训的观点。他认为,日本的教育政策过去受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国家的长期孤立导致公民思维中存在封闭因素。“超越民族和族裔群体的差异,从容接触外国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与全世界协调所有问题的精神”(1)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内容选择方面,小柳没有明确提出开设公民课程,但在地理和历史课程的讨论中反映了一些关于公民课程的思考。例如,他认为条约、民族问题、劳工问题和其他相关的国际关系应该被包括在地理课中,这样学生将来就可以有足够重视国际事务的态度。此外,地理课还应该具有改变民族精神的功能。它应该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的世界地位,理解国家制度和政府制度,并形成“一个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的开放进步国家的理念”。(2)例如,在讨论历史课程时,他提出历史课程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对时代精神的批判”。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应防止“狭隘岛国的坏习惯”和仇外思想的出现。关于民族精神问题,他说:“民族精神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它必须是人道的和国际主义的。(3)
国外公民教育理论是以我国教育现实为基础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和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外国经验不能机械地应用,只能有选择地吸收。只有更好地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才能少走弯路,我们的公民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1.3.2国内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研究大多集中于哲学、历史、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而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公民课程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基于对作者所掌握资料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关于公民课程的研究论文。尽管当时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见解,但就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言,它并不完美。2000年首届粤港公民教育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公民教育课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者们从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出发,提出了学校公民课程发展的构想。

2..............................15-26
2.1公民的定义...................15-16
2.2..............................16-19[/ Br/] 2.3思想道德教育.............................................19-21
2.4.........................................21-26
3公民班的实施是社会发展。...........................................3.1公民班的实施是适应社会...........................................26-29
3.2公民课程的实施适应于国民............................29-32
4。我国初中生的公民意识现在正处于................32-44
4.1受访者选择..............................32
4.2调查数据分析............................32-43
4.3调查结论..............................43-44
5................[初中44-60岁公民班/ Br/]....................................................................

结论
民间社会需要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公民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来培养。培养儿童成为具有强烈公众意识、积极参与、统一权利和责任以及尊重正义和自由的现代公民是时代的使命。因此,如何在教育中贯彻公民教育理念,实现从传统学校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全面转型,是当前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初中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革,但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通过笔者的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实际上仍然是以培养“好人”为目标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个人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缺乏公共意识、权利意识和生态意识等现代意识的培养。就教育手段而言,书籍仍然是主体,远离社会生活。因此,在公民教育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是必要和可行的。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公民课程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入手,用公民教育的理念对当前思想道德课进行改革,最终实现向公民课的转变。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作者深入到学校教学的第一线收集信息,阅读大量书籍,试图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然而,由于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公民课的实践也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自发行为,我的学术能力有限。因此,在讨论公民教育课程这样的大课题时,难免会有偏见和粗心。
论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通过对公民教育课程的研究,我深刻感受到了公民教育理论的博大和实践的艰辛。只有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