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6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公共视野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376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公共视野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600字
论点:城市,景观,地域性
论文概述: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城市正面临景观特色的丧失与文化趋同的现实危机。本课题通过分析和归纳近年来几种城市景观建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问题提出
1.1.1城市景观的区域性缺失
全球化作为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背景,正在成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城市景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城市适应全球化,其社会特征、经济形式、文化特征和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全球化被视为超越意识形态范围的强大变革力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临着来自信息技术的挑战和影响。然而,由于各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不均衡分布,全球化往往表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西化”的过程。西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消除差异的过程,特别是“消耗和侵蚀创造了过去伟大文明的文化资源”。[1]这尤其表现在城市文化多样性的趋同上,这进一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城市景观文化的相似性。“城市的特殊历史作用往往淹没在对国际形象和国际商业行为的直接和明显追求中。从上海到约翰内斯堡,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墨尔本,从河内到圣彼得堡,国际商务课程通过使用或使用自己的形象席卷了这座城市的办公室、商店和酒店。”[2]国际建筑形式和曼哈顿风格的高层城市形式使得城市景观日益相似,缺乏个性。(图1-1)由此可见,在西方世界强势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城市空与形式的趋同越来越严重,城市景观特色日益丧失。
诚然,全球化的客观存在对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反映在城市景观领域:一方面,全球化使世界能够分享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形象的地域性正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著名建筑师库哈斯(Koolhaas)也认为,正是可识别性的消失导致了大量无历史、无中心、无特色的“光浦城”的出现。
1.1.2城市景观缺乏宣传
据相关统计,中国年建筑量高达20亿平方米,占世界年建筑量的40%。可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实践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步伐也带来了城市景观质量低劣建设的弊端。城市建设的迷失、人文关怀的淡漠、设计方法的抄袭、环境质量的下降、审美趣味的偏离等。使城市景观设计偏离地方特色和人类需求,导致城市景观缺乏宣传。在许多地区,不管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地方文化特征如何,他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盲目地沿袭发达地区的做法,导致了该地区原有文化内涵和特征的丧失,以及公众亲和力和归属感的丧失。例如,盲目照搬城市高层建筑的“现代感”,盲目比较城市之间的城市景观特色,导致城市之间缺乏差异性和独特性,城市景观缺乏公共性。一些学者将城市建设的病态归纳为四种现象:城市功能主义、城市形式主义、城市英雄主义和功利主义。凯利·R(Kelly R)在阐述欧洲区域文化景观时指出,“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们与其邻居、生产农场、住宅建筑、自然林地、河流等文化景观形成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个地方以多样性和细节为特征,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记忆是欧洲景观丰富和独特的基础。”
第二章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历史回顾与发展事实是,目前的城市景观逐渐趋于无序和无差别。同样的城市景观形象逐渐抹去了我们心中熟悉的传统和历史记忆。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和失落。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蓬勃发展。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冲击下,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景观建设也存在诸多弊端。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城市空的城市建筑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缺乏区域特色的国际风格的复制品。在渴望现代化、传统被抹杀的城市空中,景观领域曾经出现过一片空白。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人们开始意识到挖掘具有强烈地域城市景观意象的设计语言对丰富当今城市景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回归做出积极的回应和回应。在景观设计领域,注重地域性设计是城市景观形象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避免景观特色日益严重的丧失和文化趋同现象,迫切需要在尊重自然地域条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地域文化特色,创造出独特的城市风格,进而唤起人们对失落的城市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4]

2.1区域城市景观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传统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洪水泛滥多年的尼罗河给古埃及带来了适于农业发展的肥沃土壤。由于埃及干热的气候和森林资源的缺乏,树木可以被描述为“沙漠绿洲”。结果,古埃及人领导尼罗河灌溉植物和树木,修建运河和堤坝,并开始早期农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园林始于模仿农业景观。古埃及早期的园林,如植物园、葡萄园和菜园,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园林。(图2-1)本质上,欧洲园林的元素——花坛、运河、喷泉、整洁的树林,甚至园林中的草和树都来自农业景观。花坛是不同作物生长区域的抽象,运河和喷泉直接来自农业灌溉,整洁的树林是果园的再现,天然草原来自牧场的风景。[21]由于当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和适应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田园风光。
农业景观的特点及其带来的乡村景观一直是西方人欣赏的对象和西方园林模仿的原型。在接下来的西方园林历史时期,这个源于自然的原型得到了保存,不管它的实用功能,观赏性,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它们演变成了不同类型的田园风光。例如,中世纪的修道院生活使菜园和草药园等实用性很强的园林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园林的主要部分。根据附近房屋的用途,它们分别布置成香草园、野花点缀的草地、菜园、种植成排遮荫树和果树的墓地等。一些空房间被回廊环绕。中世纪的庭院通常通过回廊形成长方形的中庭,有水景、植物、喷泉等。为了娱乐和消遣。例如,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宫庭院和桃金娘宫庭院结合当地气候形成回廊、运河和其他阴凉的地方。(如图2-2所示)在由自然地貌特征形成的意大利阶地花园中,该花园因情况而建在半坡上,田园景观与当地自然特征相结合。这时,实用性几乎完全被观赏价值所取代,祭坛种植的刺绣地毯图案风格在花园本身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综上所述,西方传统园林的特点是源于生活方式、具有农业景观特色、追求自然田园生活的蓝图。这对英国自然园林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图2-3所示)

第三章公共视野下的区域城市景观……26
3.1自然环境语言……26
3.2 空建模语言……31
3.3文化符号语言……37
3.3.1象征元素的提取和再现隐喻和象征的文化内涵..............................37
3.3.2..............................40
3.4城市记忆的延续……42
第四章吐鲁番国家新能源示范区项目背景……47
4.1项目设计...................47
4.1.1新区建设现代化……47
4.1.2少数民族地区的景观规划是建立一个公众……48
4.2吐鲁番国家新能源示范区...................49
之间...................48
4.1.3城市核心区空 4.2.1设计目标和原则……49
4.2.2设计基于................50
4.3吐鲁番地区区域要素分析............................50
4.4吐鲁番国家新能源示范区……55
第五章公共视野中的城市景观……79
公共视野中的城市景观对……79
5.1.1“公共愿景”相关概念的介绍……79
5.1.2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内涵................80
5.1.3什么是\"...................81公共视野下的“
5.2公共视野下城市景观的区域外部运作……82
5.2.1设计师:思考……82
5.2.2公共利益视角下的设计评估:倾听...................84
从公众心的角度5.2.3设计过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实施...................85
5.3区域……88从公众角度看城市景观

结论

全球化和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现实背景。一方面,随着城市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景观面临着丧失地方特色和文化趋同的现实危机,导致区域特色的缺失。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实践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步伐也带来了城市景观质量低劣建设的弊端。面对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些误区,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过度夸大城市形象、盲目复制和抄袭等。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利益,导致缺乏宣传。面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缺乏地域性和缺乏公共性这两大问题,从公众的角度提出重塑城市景观地域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当代城市景观建设面临着成熟和转型的过程,也面临着危机和困境。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现代景观地域性设计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然而,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一些有意义的尝试。这些积极的探索无疑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借助工程技术重塑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和公共性,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是本课题试图探索的问题。从影响城市景观地域性构成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出发,通过对城市景观地域性的理性认识和吐鲁番国家新能源示范区的设计实践,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回顾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梳理了城市景观地域性的理论发展框架。“地域性”是随着文明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在农业文明阶段最为独特。它在工业文明阶段随着文明的及时接触而逐渐消退,但在全球文明的刺激下又重新受到关注。本文认为,目前正在向广义发展的城市景观的地域特征是开放的、独特的、动态的和创新的。
本文用“三辩证法”来看待现代城市景观的广阔地域内涵:辩证地看待“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辩证观:辩证看待“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建议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吸收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特征,努力寻找“适应地域、延续历史、传达文化、关注大众”的城市景观地域设计表达方式。摘要:通过对自然环境语言、空造型语言、文化符号语言以及城市记忆延续的归纳和建构,从公众视角总结了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一般表达方法。公共视角下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自然环境语言的建构是指: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利用当地植物特色,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等。公共视角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空之间的造型语言建构是指建筑形式的表达、乡土材料的表达、传统技术的表达、色彩环境的表达等。公共视角下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文化符号语言的建构,是指符号元素、隐喻和文化内涵符号等的提取和再现。公共视角下城市景观区域设计中城市记忆的延续是指空之间激励的延续和表达,历史文脉的传承和表达,场所精神的回归和表达。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材料的地方特色出发,寻求融合、挖掘、延续和创新该地区整体设计理念的特色。以吐鲁番国家新能源示范区景观区域设计实践为例,试图在尊重当地自然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地域特色特别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景观区域设计来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实现当地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的传递。
通过实践,本文得出结论:在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现代化和地方化的矛盾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建设的关键是通过景观地域设计,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地方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立足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城市景观。本文通过对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理性思考和工程实践,从公众的角度对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进行了新的解读,促使本文思考“谁”是城市景观地域性的表达?本文试图从公共性的角度解读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表达,以期为当前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指出,公众视野中的城市景观地域性有两个内涵:外在运行和内在机制。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是,面对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公众和其他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必要尽可能客观合理地权衡各方利益,参与公共交流,有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人文关怀意识。

参考
[1]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舒曼、张师鹏等译。全球化陷阱[。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人居署。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2001年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晨。[城市景观区域回归与重建设计研究。江南大学,2007。
[4]凯利·R,麦金尼斯·L,萨克雷·D .文化http://sblunwen.com/jgsjlw/景观:规划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伙伴关系[·M]伦敦:科莫斯——英国,2000: 31-37。
[5]王在曼。大困境——中国的城市危机和机遇[。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6]梁胜平。空重建:公共规划视角下的[/k0/]之间的规划创新[。规划师,2011年。27(3):20-25。
[7]卢永义。建筑:地域主义和身份认同的历史景观[。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1):39-48。
[8]吴燕妮。[江南地区区域景观设计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1.
[9](美国)凯文·林奇。城市形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0]周徐丹。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研究[。长安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