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视角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分析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视角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城乡,结构,转型
论文概述:

以科学的理论为支撑,建构合理的分析框架,合理解释和深刻把握社会分层现象,剖析社会阶层结构转型面临的问题,引导和规范社会分层秩序,建构合理的阶层结构,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

论文正文:

一、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从经济总量来看,经济实力大幅增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几乎是1989年的两倍,年均增长9.3%。总经济产出在世界上排名第六。按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②总体而言,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相对舒适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另一方面,许多结构转型指标低于当前经济水平应达到的相应标准。③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从社会结构指数来看,200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比例仅为78.8%。结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滞后;非农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小康目标为90%,2001年非农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7%,实现程度为94.1%;就业结构转型滞后。第三产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小康目标为35%,2001年第三产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27.7%,实现率为79.1%。城乡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城镇化水平小康目标为45%,而200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37.7%,实现程度为83.8%。④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中产阶级的比例为18%,离38%的小康目标还很远。
..............................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定义
,即统一规划、相互考虑、共同发展。城乡统筹意味着城乡是一个系统中两个连续的系统。基于其异质性,应建立功能互补的有机联系,形成城乡有机统一的网络体系。其内在动力来自城乡市场的相互对接、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及人力流动、物流、资本流动和信息流等要素。外部保障来自城乡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政策。平衡城乡发展是对“城市偏见”或“农村偏见”的修正,是对城乡发展的一种独立和封闭的超越。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不是消除农村地区,而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城乡有机联系中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只有通过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基于城乡优势互补追求更高质量的社会发展。

(2)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特征
1、主辅结合的中心及其运行机制:以市场和市场机制为主、国家和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网络中心,即节点连接中心和调节资源流动中心。网络中可能有几个分为不同级别的中心节点。网络中心的性质和结构是网络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它决定了资源流动的方向,整个网络的流动和运行机制,从而决定了网络的平衡、开放、紧凑甚至整个网络结构的活力。总之,网络中心决定的运行机制及其结构实际上是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
在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下,应把市场机制作为基本运行机制,即市场为载体,价值规律为内在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作为主要内容,应调整各级主体的行为和制度运行,调整城乡各种资源的流动,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过去规划体制下城乡资源流动单一、流通不畅、价值无法很好实现的局面。但与此同时,必须辅之以必要而有效的政府监管,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失灵。因为单靠市场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市场的逻辑是“赢家通吃”。它只能使强者——城市更强,弱者——农村更弱。其结果可能是城乡发展过程中的“马太效应”,这种发展不平衡将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整个体系的健康运行,要求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兼收并蓄的色彩,甚至具有扶贫济弱的性质。然而,我国的现实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仍然是一种“城市偏向”,这不仅没有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反而加剧了市场机制的不平衡发展。...................
...................

三。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制度分析......................................................(11)
(1)相关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的重点。……(11)
(2)....................................................................(12)
1、当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13)
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15)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19)
4、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24)
四。……(27)
(一)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是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27)
1,................................................................................(27)
2,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29)
(2)经济结构转型..................................................................................(32)
1、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内容.....................................................................(34)
2,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问题和障碍..........................................................(34)
3、经济结构转型对策.....................................................................(36)
(3)城乡结构转型..................................................................................(39)
1,.....................................................................(39)
2,城乡结构转型的意义..................................................................................(39)
3,城乡结构转型中的问题和障碍.....................................................................(40)
4、城乡结构转型对策................................................................................(42)
(4)社会阶层结构转型..................................................................................(43)
1、层次结构分析的基本维度及其转化的基本定义.........................................(43)
2,等级结构转换的意义................................................................................(44)[/比尔/]3,等级制度变革中的问题和障碍........................................................(45)
4、阶层结构转型对策分析....................................................................(48)
...................................................................
[/ Br/]结论
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主要有三个基本维度:社会分层机制、社会阶层结构的性质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形式。社会分层机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机制的功能要求或经济技术理性,而是在社会政治过程中形成的,是特定制度环境和转型过程的结果。
社会分层机制本质上是一系列资源配置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资源配置和职业模式,即美国社会学家帕金(F.Parkin)所描述的社会封闭系统(social closure),如中国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到目前为止,有三种分层机制:计划分层机制、市场分层机制和混合分层机制。
社会分层结构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反映了分层属性或标准之间的相关性,可分为弹性社会分层结构和刚性分层结构。第二个层次反映了社会分层之间的流动性,可分为开放的社会分层和封闭的分层。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纪律应该致力于解决中国的具体而紧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一个具体而紧迫的问题,也是当前和未来的一个理论热点和重大实践问题。本文的分析表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处理城乡关系的新思路和战略决策。这是一种创新,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它以现实为基础,着眼于未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必须改革创新相关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形成外部制度保障和内部动力机制。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特别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型,彻底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矛盾带来的社会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扫清障碍,为顺利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法文)雷蒙·阿伦,《社会学的主要趋势》,华夏出版社,2000年。
4,(美国)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5,(美国)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年。
6,(澳大利亚)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
7。费孝通,《学术阅读与反思,生活,阅读与新知识联合出版》,1996年。
8,张卓、马福云著:《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9。陆伊雪,《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年。
10。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伊雪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李璐璐和孙志翔编辑。透视不平等——外国社会阶层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