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学视角下愤怒群体的心理表现及机制分析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学视角下愤怒群体的心理表现及机制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000字
论点:事件,泄愤,群体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是根据事件发生的目的、诱因、发展过程、最后的结果等几种考量指标将发生在我国的群体事件简单分为以下四类:即维权抗争事件、社会纠纷、有组织犯罪和泄愤型群体事件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问题提案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农村城市化和就业压力的影响,群体性事件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以后,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群体性愤怒事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群体性事件的频率逐年增加;二是团体活动的组织越来越明显,重复率也越来越高。第三是群体性事件中的对抗,暴力倾向逐年增加。第四,如果群体性事件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群体性愤怒的发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群体的出现越来越频繁,矛盾也在不断升级。暴力日益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因此,加强群体性愤怒事件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虽然发泄愤怒的群体事件只是群体事件的一个类别,但它们对社会最具破坏性和危害性。因此,研究当前发泄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从维护权利的普通群体性事件转向发泄愤怒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急剧上升。由于处理不当,其中一些事件已演变成对抗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发泄愤怒群体的心理表现和机制是什么?根据对愤怒事件原因的分析,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研究群体性事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成为我们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这种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是由于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这往往缺乏指导实际事件的坚实基础。此外,我国群体性事件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应急管理能力薄弱;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需要提高处理和预防此类事件的能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处理群体性事件,很少使用现代理论和科学方法来制定计划。……
..............................

第二章愤怒群体事件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愤怒群体事件“是我国突发群体事件的一种相对特殊的形式,其在行动逻辑、参与者和发生机制方面的特征非常明显”。然而,我国学术界对这一特殊事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此类事件的突然发生和持续时间短,加上某些地方对此类事件的隐瞒和许多不合理的措施,使得广大研究人员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原因是参与群体的心理因素在发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真正理解发泄愤怒的群体事件及其机制,我们必须研究群体心理在特定情境中的反映。因此,本章首先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然后根据发泄愤怒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此类事件的原因,为下一章用社会心理学分析群体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铺平了道路。

2.1群体事件的概念和分类

“群体事件”最初在一些正式文件中作为政治术语出现,但没有明确定义。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仁,“群体性胜利事件”不是一个标准的学术概念,通常与突发群体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公安部2000年发布的《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治安事件条例》将“群体性治安事件”定义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共同行为”。官方文件充分表达了这一概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是的。大众意味着聚集人们一起实施它。二是“违法”,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三是社会危害性”,即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这些特点,一些学者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聚集人们共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扰乱社会,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定义“在语境中,强调了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和违法性特征,甚至认为这类事件本质上不同于‘群体利益’的一般表达方式,无法经受住经验和理论的审视。因此,这一概念的定义预计将更具包容性。
在中共中央2004年制定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意见》中,“群体性事件”一词的定义如下:因人民群众矛盾引发的事件,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如通过非法聚集和遏制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和提出要求等。,以及酿造和形成过程中的系列和聚集活动。……

第三章愤怒心理的具体表现和机制.........................................14
3.1愤怒缓解心理的具体表现.......................................................................14
3.1.1.......................................................................14
3.1.2叛逆的社会心理学....................................................................................14
3.1.3心理社会........................................................英雄情结15
3.1.4心理社会.....................................................................盲目从众16[/ Br/]3.1.5心理社会.......................................................................16
3.2愤怒群体心理的发生机制..........................................................17
3.2.1情绪传染的内涵及发生机制..........................................................17
3.2.2模仿的内涵和机制....................................................................18
第四章愤怒群体事件的解决.................................................19
4.1宏观视角的解决方案.......................................................................19
4.1.1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19
4.1.2改进政策的执行,改进政策的执行.........................................19
4.1.3改变观念,规范行为............................................................21
4.1.4加强利益表达团体和机构建设.........................................22
4.2微观视角下的分辨率测量....................................................................22
4.2.1矛盾的解决。完善冲突解决和调解机制.............................................22
4.2.2建立群体性事件科学预警机制..........................................23
4.2.3建立和完善社会冲突的调节机制..........................................24
4.2.4加强信息披露和权威发布..........................................................25
4.2.5加强对特定人群的心理指导和干预.........................................26
4.2.6加强集群站点的管理......................................................26
.........................................

结论
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发泄愤怒群体事件的研究,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发泄愤怒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政府部门处理不当不无关系。发泄愤怒有很多动机。例如,维权事件升级导致的发泄愤怒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果公众不能回应和满足自己的利益,就会引起公众的愤怒。这时,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不采取适当的绥靖措施,不能满足人民的利益,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暴力愤怒事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发展部收支平衡造成的经济收入不平衡很容易发生。经济不平等将导致一系列失衡问题,最终导致政治不平等。这一点现在在西方国家更加突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生产资料的成本,贫富之间的不平等正在加剧。而“明显的经济差异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破坏性。然而,如果人们也相信他们有前进的自由,那么不平等就不会显得如此尖锐和不可容忍。伴随而来的消极社会心理需要政府通过心理干预逐步化解。
当一个国家不能在扩大社会化和扩大贫富差距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手段消除贫富差距时,人们就会因实际差距而感到沮丧。由于没有顺畅的社会流动渠道,人们长期被限制在固定的环境中。群众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人们逐渐失去和厌倦了现有的生活条件。此外,社会不公和社会腐败等不公平待遇的存在为人们发泄被压抑的怨恨提供了制度上的突破。因此,在具体的社会愤怒事件中,有必要对群体进行心理预警和指导。然而,短期内无法消除经济差异,政府的信贷绩效可以通过促进政治平等和社会民主来提高。解决社会愤怒事件的根本办法是建立人民和宪法制度。

参考
[一]余荣剑等人《公共危机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阅读出版社,2006,
[2]林叶巍,刘韩民。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做法和策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3]李宁。团体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4
[4]沙连祥,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0
[5]吴帆。集体理性下的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0
[6]赵鼎新。社会和政治运动讲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4
[7]沙连祥,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美国)埃里克?霍夫,梁永安译。粉丝: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9
[9](英文)乔纳森·特纳。现代西方社会理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244
[10](美国)弗里德曼,卡史密斯博士,海兰,高加等。翻译。社会心理学。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584?585
[11](美国)安东尼·奥伦。政治社会学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6
[12(法国)古斯塔夫·勒庞。暴徒:大众心理学研究。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