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7545字硕士毕业论文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现状

27545字硕士毕业论文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现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7545字
论点:旅游,社会福利,福利
论文概述:

本文是旅游管理论文,本文首先对社会福利旅游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总结,国外研究成果以欧洲国家学者的研究为主;其次介绍了社会福利旅游所依托的相关理论基础,为研究社会福利旅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在19世纪开始以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当时,只有社会精英才能享受旅游待遇,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工人阶级必须每天工作,即使是在星期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旅游的可能性非常有限,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即社会福利旅游。社会福利旅游起源于中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体系,建立了比较专业的社会福利旅游服务机构。与上述欧洲国家相比,社会福利旅游对我国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新”的事物。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对社会福利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旅游局2009年颁布的《国家休闲计划》首次提出了社会福利旅游的概念,指出中国将采取措施促进优秀员工奖励旅游、低收入群体福利旅游、学生群体学习旅游和退休人员老年旅游的发展。虽然“国家休闲计划”最初是作为抵御金融危机、刺激内需、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福利的工具提出来的,但如何为特殊群体发展福利旅游已经成为政府、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梳理和总结了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理论体系。由于我国对社会福利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也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与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旅游理论体系相比,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理论体系的不足和局限性,并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对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和市场特征的研究,结合我国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当前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制度建设、企业支持和弱势群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评论

(一)外国研究综述

社会福利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许多欧洲国家的学者致力于社会福利旅游的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国外对社会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福利旅游研究的对象

国外对社会福利旅游的最早定义是从关注低收入人群开始的。亨齐克(1951)是最早关注社会旅游的学者之一。他提出,社会旅游是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参与旅游业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

1957年,亨齐克(1957)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旅游是一种涉及低收入人群的特殊旅行方式,为他们提供的设施和服务也有所不同。这一定义对未来的社会旅游研究有很大影响。旅游业开始重视低收入群体的旅游活动。

欧洲委员会(1993年)提议,社会旅游是由一些国家的协会、福利机构和工会组织发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享有旅行和休假的权利,特别是最贫困阶层。

ISTO国际社会旅游组织(2003年)给社会旅游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社会旅游是人们参与,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参与所产生的功能和效果,它促进了建设良好社会性质的可能性。

(2)社会福利旅游权利泛化研究

国外对社会旅游权利的肯定强调,所有国家和社会组织都应为其公民享有平等的旅游机会创造条件。联合国(1948年)发布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其中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休息和闲暇时间,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定期带薪休假的权利。

德弗里斯(1996年)提议,世界卫生组织应将参与休闲和娱乐的机会纳入评估其生活质量的系统。

国际社会旅游组织(1996)提出,社会旅游最基本的含义是试图给每个人旅行和放松的机会。

Haulot(1982)指出,现代社会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所有公民都能享有更多的正义、尊严和享受生活的机会,这也符合社会旅游的个人和集体目标。

第二章是社会福利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福利旅游概述

(一)社会福利旅游的定义

社会福利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最早是在欧洲国家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福利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首先由欧洲国家的学者发起。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福利旅游的含义,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亨齐克(1957)提出“社会福利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特点是鼓励低收入人群参与旅游活动,并为这些人提供特殊服务[2]。这一定义被认为是对“社会福利旅游”现象的最早归纳和总结。

豪洛特(1982)认为,“社会福利旅游”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参与的所有现象和活动的总和,“社会旅游”体现了社会性。

麦凯布(2009)将“社会福利旅游”概括为帮助那些自己无力度假的人,通常指残疾人或社会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活动的行为。

霍尔(2000年)将社会福利旅游定义为经济弱势群体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参与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各种关系。

国际社会旅游局(1996年)将社会福利旅游定义为低收入社会阶层参与旅游活动产生的所有与旅游相关的现象。这种旅游可以实现或便利,因为它有明确的社会措施。

OST(2011)指出了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路易斯·乔林教授提出的更流行的社会福利旅游定义:社会福利旅游(social welfare tourism)是指能够涉及所有人同时关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社区之间关系质量的旅游项目、旅游事件和旅游活动。社会福利旅游应特别鼓励年轻人、家庭、退休人员、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参与。社会旅游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旅游,它提供户外活动,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户外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年轻人可以有更多的娱乐、交流和教育机会。

李志辉(2009)首次明确介绍了福利旅游在中国的内涵。她认为,福利旅游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支持和服务措施,为那些由于经济和物质原因不能参与旅游的群体提供旅游机会,使他们能够像其他群体一样享受平等的旅游乐趣。福利旅游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的帮助来实现的。旅游设施和费用。国家福利旅游的提议也是所有公民的福利政策措施。通过这种形式的旅游,它可以帮助改善国家的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更方便的旅游条件,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福利。

二、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的支撑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社会福利旅游需求的基础理论。它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像梯子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一步步上升,每个人都有需求,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能得到刺激。人类在生活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求。人类不仅需要物质供应,而且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还需要精神上的安慰。旅游业可以被视为一种体验活动。在跨越时间和地域的过程中,人们寻找并体验不同于自己文化和环境的另一种文化和环境。这种体验的结果可以带来生理上的满足,但也能满足人们对情感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旅游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许多人类需求的一部分。当旅游需求出现时,必须产生旅游动机,以促进旅游活动的实施。

(二)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关注如何提高社会福利的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福利会随着分配的平等而变化。一般来说,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就越大。社会福利经济倡导收入均等化。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和马歇尔的一般经济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根源。福利经济学的定义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古提出的。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理论提出了两个基本福利命题:1 .国民总收入越大,社会和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和经济效益就越大。

皮古认为,经济福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经济福利强调公平分配,主张政府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不同于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其他学者提出了新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新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倡效用序数理论,序数代替基数来表示效用值的大小,序数只能用来表示效用水平。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和效用序数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1 .一个人是对自己幸福的最好判断;2.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3.如果他们中至少有一个人更富裕,而没有一个人更贫穷,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更富裕。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基于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方案。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政府应该更加积极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国家的社会福利建设。关注社会福利旅游可以更好地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它不仅符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同时,它可以提高国民劳动者的素质,刺激经济增长。所有这些都符合帕累托福利经济学的最佳状态。

第三章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概述……16

一、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16

(1)社会福利旅游的起源……16

(二)社会福利旅游的初始阶段...................16

第四章欧洲国家发展社会福利旅游的成功经验……25

一、健全的立法体系和配套工程............................25

二,建立专业的社会福利旅游服务机构...................26

三、提供丰富的社会福利旅游信息...................28

第五章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对中国的启示……30

一、中国社会福利旅游发展概况...................30

(一)中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30

第五章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

(一)中国社会福利旅游发展

1.中国社会福利旅游的范围

欧洲国家将旅游业视为公众享有的社会活动,努力为所有公民,特别是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旅游机会。与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悠久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2009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休闲计划》首次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福利旅游。该计划将采取具体措施,倡导优秀员工的奖励旅游、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旅游、学生群体的学习旅游和退休人员的银发旅游。虽然“国家休闲计划(NatIONAL Lexing Plan)”最初是作为抵御金融危机、刺激消费、刺激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工具提出来的,但该计划的出台可以极大地促进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增加国家旅游福利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认为,计划中的“低收入群体福利旅游”只是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一种形式。基于我国的“国家休闲计划”,结合社会福利旅游的概念和特点,现阶段激励旅游、学习旅游、福利旅游和银发旅游都应归入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范畴。

2.中国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现状

在《国家休闲计划》提出之前,中国的福利旅游有了初步的发展。许多政府机关和机构在节假日期间自费或部分公费组织员工旅行、检查、培训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福利旅游形式,也可以说是中国福利旅游的雏形。这种福利旅游可以称为官方旅游。然而,官方旅游引起了公众的普遍不满,因为这种福利只惠及少数人,而绝大多数纳税人却为此买单。随着2009年《国家休闲计划》的提出,它首次推动了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

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系统回顾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社会福利旅游的相关研究进展

(2)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总结归纳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旅游发展措施提供依据。

(3)阐述了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市场概况,包括社会福利旅游的主体、旅游动机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并介绍了欧洲国家目前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模式。

(4)梳理和总结欧洲国家发展社会福利旅游的先进经验,提出目前制约我国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的因素,丰富我国社会福利旅游体系的研究内容。

(5)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旅游的相关对策,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对社会福利旅游的重视,并为其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福利旅游的研究较少,由于《国家休闲计划》的出台,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实践才刚刚起步,使得本文的参考资料和统计数据非常贫乏。此外,虽然欧洲国家(社会)旅游市场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但由于国情、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中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大众的社会福利旅游目标。然而,本文在这方面还没有做足够深入的分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三.未来展望

社会福利旅游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事件,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社会福利旅游的系统研究成果很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方向可以是:社会福利旅游的实现模式;促进社会福利旅游的措施;论社会福利旅游机构的建立。

简而言之,自“国家休闲计划”启动以来,社会福利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发展。然而,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关注和关注,需要引进和实施具体的福利措施。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