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1522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气候外交综述

21522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气候外交综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1522字
论点:气候,全球,外交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关系论文,本文以国际社会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定性与历史研究方法,揭示气候外交的特点、动力等基本概况,说明开展气候外交的必要性。

论文正文:

1气候外交概述

1.1气候外交的概念

气候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国内外对气候外交的概念尚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但国内外学者对外交进行了长期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许多科学精辟的定义。“外交是主权国家和主权国家之间,以及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和过程,通过和平手段进行,以官方交流和谈判活动为主,辅之以私人交流和谈判活动。”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对策,这完全符合外交理念。因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应该被视为气候外交。气候外交不同于传统外交。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两个深层含义。首先,全球气候问题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越来越外交化。第二,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利用气候外交来协调国家间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所谓全球气候问题(global climate problem)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了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由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作用所引发,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大气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水污染、固体废物和核污染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1.2气候外交的特点

1.2.1气候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

理论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首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了严格而深刻的定义。萨缪尔森将公共物品定义为:“将物品的效用延伸到其他人身上的成本为零;不可能把别人排除在分享之外。”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消费特征,也就是说,提供这种商品的成本不会随用户数量或使用程度而变化。英格·考尔(Inge Kaul)认为,“当公共产品的受益国(一个以上的国家群体)、群体(几乎所有群体)和世代(包括今世后代,或者至少在不妨碍未来出版和展览选择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时,该产品就是全球公共产品”。气候资源包括环境资源、能源储存和利用、生物物种和其他资源。温室气体排放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全球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它突破了地区、民族、政治制度和国家间意识形态的限制。它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参与气候保护来决定它是否享有气候保护的成果,也不因为该国是否采取积极的气候应对措施而增加或减少它对气候保护成果的拥有。气候资源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在处理许多气候问题时的全球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社会只有通过真诚的合作才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诚然,国际社会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了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母条约的《京都议定书》更加明确地界定了所有国家控制和排放温室气体的责任,并提出了促进实现减排目标的方法。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开展气候外交,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控制全球气候问题,是应对气候问题的科学途径。它的好处是全球共享的,不具有竞争性或排他性。

全球气候外交的必要性

2.1气候变化的政治化使其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2.1.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上存在严重分歧。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外交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的气候外交则是追求自身利益。同时,由于气候资源的特殊性,加上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气候对策上的严重分歧,具体如下:

首先,在坚持双轨制度或单轨制度方面存在严重差异。发展中国家认为,在减排义务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遵循《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行双轨制度。然而,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正试图取消《京都议定书》,建立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并实行单一轨道制度。

第二,减排目标不一致。发展中国家坚持发达国家的减排标准应该至少是40%,认为发达国家应该为日益恶化的气候问题付出代价,而发达国家坚持到2020年减排25%。减排目标的巨大差异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其中,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的差异尤为突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宣布将从2005年到2050年减少17%的排放量。这一减排目标仅相当于1990年的4%。这一减排目标显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减排目标仍然是基于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的通过。然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的通过还远未完成。

第三,发达国家含糊的承诺和发展中国家对具体行动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而发达国家对这一规定含糊不清,不愿意承诺具体义务。

第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控制资金上存在争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数据指出,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投资4000亿美元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就资金转移自主权而言,发展中国家在转移资金方面应享有绝对自主权,具体分配数额应由发达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发达国家有控制资金转移的主动权。具体金额为2010年至2012年每年100亿美元,2020年每年1000亿美元。然而,还没有确定具体的资金来源。

2.2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

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提高了人类社会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并扩大了空为全人类生存服务的范围。然而,与此同时,人口急剧增加、过度开发造成的巨大环境压力、极其严重的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主要表现在:

2.2.1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吸热气体,导致温室气体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急剧增加,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具体表现为: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由于人类自身不受控制地排放温室气体,大气恒定性和自然温室效应遭到破坏,人类可居住的地球环境急剧恶化。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于人类活动,其大气浓度正在增加。这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高达63%。瑞典化学家贾译尊·阿拉尼亚斯在1896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科学研究大胆预测,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浓度的增加,地球表面的温度将在近几个世纪显著升高。事实客观地证明了预测的正确性。与此同时,人类应该深刻反思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气候问题的不利后果。

其次,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全球降水分布的重新分布。由于温室气体等热循环,大气水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对地下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水循环极其活跃,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就全球降水而言,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增加,而亚热带地区减少。北半球的冰雪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1990年上升15-95厘米。海平面上升会引起各种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2007年人类发展报告》明确将气温上升2℃设定为全球环境恶化的临界值。一旦超过临界值,气候和环境的恶化将进入“危险”状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目前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高0.74℃。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8℃-4℃,海平面将上升18厘米-59厘米。气温上升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构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3国际社会积极发展气候外交的几点建议……25

3.1加强国际合作……25

3.1.1积极促进气候问题上的国际共识……25

3.1.2有效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5

3.1.3消除“中国气候威胁”的猜测............................26

3.2气候合作机制的制定和实施.............................................27

3.2.1发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作用...................27

3.2.2积极促进多边环境协定下的碳交易体系................27

3国际社会积极发展气候外交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国际合作

3.1.1积极促进气候问题上的国际共识

气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如果全球环境继续遭到破坏,它肯定会对国际社会构成严重挑战。到那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自力更生。因此,只有通过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全球努力,气候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毫无疑问,国际社会在合作解决气候问题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处理气候问题的合作中,国际社会本着积极、务实和互利的精神,通过召开国际气候会议和积极的气候外交,在各国之间达成了谅解和让步,从而合理地消除了分歧和冲突。例如,中国和美国都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和主要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将气候变化合作作为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并将其纳入《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就气候变化合作的关键领域和项目达成共识。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创造了一个“非零和”游戏的新范例。尽管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合作仍有很大局限性。面对许多不利因素,气候谈判进程缓慢,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在谈判基础、减排承诺和财政援助等问题上的消极反应。如何消除这些障碍,积极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共识,促进更深入的国际合作,是国际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结论

温室效应、资源枯竭和极端天气等气候问题对全球安全局势构成了潜在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主要大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焦点之一,也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际力量围绕发展发起压制和反压制斗争的关键问题空。今后,有关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角力将重塑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严重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尽管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妥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以有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求和资源构成的巨大差异,国际谈判中倡导的要求、要求、谈判目标和立场也大相径庭,各方的冲突和利益交织在一起。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三种力量,以两个阵营为代表,即欧洲联盟、美国和中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显示了南北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展中国家本身之间的矛盾。

严重依赖外部资源是中美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管理气候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开发新能源。此外,美国迫切需要摆脱金融危机,转移国内矛盾,扩大就业。这些因素决定了中美两国将在气候问题上进行合作,并领导国际社会管理气候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