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6152字硕士毕业论文福建省金融支持效率评价研究

26152字硕士毕业论文福建省金融支持效率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6152字
论点:支农,财政,福建省
论文概述:

本文是财政学硕士论文,本文以财政支农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福建省财政支农效率进行分析,并且以此背景,探讨提升支农资金效率的可行性,在一系列理论分析与数据实证计算。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主题选择的背景

2006年1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签署了一项废除农业税条例的行政命令,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农业税豁免的时代,“国产税”即将结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此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经过多年的发展铺垫,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把发展“三农”事业作为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标志着中国农业将进入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现代综合改革新阶段。

回顾历史,在中国经济总量低、工业化落后、财力不足的几十年里,亿万农民群体缴纳的税费和国家通过“剪刀差”政策获得的利益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完成了国家资本的初步积累。可以说,农民团体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中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1.6: 48.9: 39.5,这表明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当务之急。全面发展“三农”事业,是党和政府把握大局,因地制宜举办展览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决策。

因此,我国应科学规划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真正实施“三农”工作。作为一项国家政策,财政支农在长期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实际问题。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支持机制,改变现有政策中不合理的部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历史问题。

1.2国内外研究趋势

1.2.1国外研究趋势

国外理论界对农业金融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农业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可以扩大国内农业生产,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下面是国外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相关研究。

(一)关于金融方式实现经济稳定的研究综述

美国金融农学家理查德·马斯格雷夫(Richard A Musgrave)分析了政府在国内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许多社会商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并对政府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分类。他认为,政府应努力分配市场资源、分配商品和保证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有必要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基于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然而,科克伦和约翰逊认为,技术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显著提高可以提高资本的积累速度。因此,应重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提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约翰逊认为,当农业固定资产的比例达到很高时,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因此,他认为应鼓励农业资本积累,扩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就要求公共财政、社会资本和农民共同增加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二)关于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伯曼和王力宏以美国县级农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绩效评价方法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农业的影响。他们认为,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主要可以从财政资金投入率和农业产出增长率两个方面进行。朱尔斯和霍尔泽从财政资金投入成本、收入和财务效果评价、农业生产项目增长和收入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和政策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评价了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效率。因此,财政支农绩效研究不仅要包括工作内容、产出和结果,还要包括财政效率、技术进步和管理。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他们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可以通过当前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进行调整。金融应提高金融支持农业的效率和绩效。皮科克和韦斯曼根据财政支出的时间模式,提出了财政支持农业绩效的时间模式模型。该模型分析了特定时间模式下财政支出的增长模式,从而找出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2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的主要做法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增加农民收入。这表明党中央已经把“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农业、农村和农民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2.1完善直接财政补贴政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是发放农业补贴。自2004年以来,福建省实施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目前,福建省农业直接补贴包括粮食收购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业机械补贴、公益林种植补贴等项目。2004年,福建省开始实施粮食收购补贴政策。此后,购买粮食储备的补贴金额定期增加。2008年,福建省农业厅根据市场价格制定了每100公斤10元的补贴标准,到2009年,补贴将增加到10元。同时,为确保财政直接补贴资金实际分配给农民,福建省财政厅积极改善资金分配渠道,通过“10%折扣”等财政手段直接分配给粮食销售农民,而不是通过各级政府机构转发,避免了各级截留粮食销售补贴资金的弊端,加强了对相关补贴的审核,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从而提高了财政支农的政策效果。

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好作物,福建省财政厅于2008年开始将所有水稻种子纳入补贴范围。财政补贴按早稻田每亩10元、中稻每亩和晚稻每亩15元的数额提供。年末共发放财政粮食补贴1.33亿元,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一年后,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被纳入补贴范围,扩大了惠及农民的政策覆盖面。2010年,省级财政对1528.7万亩农作物提供粮食补贴,预提资金2.08亿元。在农机购置方面,福建省财政厅于2008年将全省所有农业县纳入补贴范围,制定了九大类、十八小类、三十项农机补贴产品项目。到2010年,将扩大到12大类、39小类和100多个农业生产机械产品补贴项目,财政补贴资金总额3.3亿元。

2.2全力建设现代新农业

2.2.1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福建省对全省农产品专项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这些项目开始,福建省为优势产业搭建了平台。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竹子、林业、海水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一些现代项目。推动武夷山、安溪等名茶产区现代化升级,实施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和改造。积极完善产区排水灌溉系统,加快茶树品种改良研究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从种植到加工的现代技术,努力使全省茶叶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支持力度,在宁德、福清、漳州等县建立9个海水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和海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项目县农产品和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由于食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农产品的附加值显著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也丰富了全县的财政收入。同时,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的精神和政策的良好落实。

2.2.2大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成果转化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势在必行。近年来,我省拨出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特别是重点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推广,给予充分的财政保障。

目前,福建省依托省内农业院校、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强大的科研能力,结合全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需求,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将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生产需求相结合,提高了科研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3福建省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的政策效应分析……16

3.1福建省财政支农规模分析16

3.1.1福建省财政支农绝对规模分析……16

4福建省金融农业支持效率综合评价与分析……24

4.1福建省财政支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25

5福建省金融支持农业效率的主要问题分析……30

5.1现代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相对落后……31

5.2农民持续增收能力薄弱……32

提高福建省财政支农效率的6条途径

6.1推动建立财政农业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6.1.1认真实施《农业法》,合理安排财政支农规模

虽然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但由于其固有的弱势和公共性,政府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主体。政府通过财政支农政策关注和支持“三农”事业。因此,充足的农业金融支持是逐步扩大国家对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当前,各级政府在完成财政支农任务的过程中,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确保财政支农政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虽然中央政府每年都会安排相关的财政支农,但作为财政支农的主体,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应该承担起财政支农的重任,增加对“三农”事业的拨款。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丰富程度高于全国中上各省。但是,由于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限,中央政府部门将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将财政资金分配给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如甘肃和云南。因此,福建省各级政府及其对“三农”事业的投入尤为重要。目前,虽然全省财政支农资金增速明显,但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不够稳定,仍有空继续增长。因此,要提升福建省的“三农”事业,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比重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目前,财政支农政策的量化标准和考核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确保和规范各级政府对农业投资的财政支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落实农业资金。

结论

7.1本文的主要结果

摘要:基于财政支农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福建省财政支农效率,并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可行性。在一系列理论分析和数据实证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福建省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仍有较大提高空。

首先,在我国财政支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逐渐成为农业资金的发展趋势。

其次,通过近年来福建省经验的积累和法律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本省实际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法。支农资金逐步引入评价体系、专家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科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金的随意使用,提高了效率。

最后,国外省市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也为提高该省的资本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福建省“三农”事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近年来,福建省“三农”事业发展迅速,林业和渔业发展较快。然而,由于福建省“三农”事业基础薄弱,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此外,福建省山区地形复杂,难以耕种,导致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相对较低且波动较大,近年来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坚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补贴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仍然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

7.2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财政支农效率评价指标的设计仍存在不足。我希望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中肯的批评和纠正。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仍有一些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其次,由于数据采集的原因,福建省财政支农资金的采集量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评价。这些有待改进的领域,我将通过今后的学习继续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努力在以下研究成果上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