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665字硕士毕业论文盛京时代标点演变考察

25665字硕士毕业论文盛京时代标点演变考察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665字
论点:标点符号,标点,时报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报纸、杂志和同时间不同地域报纸使用标点符号不同特点、现象总结出我国新式标点演变过程及对报纸的影响。

论文正文:

1.介绍

1.1研究背景

目前,标点符号的使用已经接近成熟,标点符号已经成为书面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界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也很有成果。例如,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文学中新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研究了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标点符号的教学应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错误以及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标点符号的发展史来看,中国历史上新标点符号的百年演变和标点符号的规范化也有研究。对这些标点符号的研究是完善和完整的。

标点符号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从古老的符号到古老的标点符号,新的标点符号与旧的进行比较。本文主要阐述新标点符号,其发展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进步学者胡适、陈望道、钱宣彤等人开始倡导使用新标点符号,并提出了使用新标点符号的规则和必要性。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新标点符号在全国各地的地方报纸、杂志和书籍中被广泛使用。《新青年》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使用白话和新标点符号的重要阵地。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新文学和在《新青年》中使用白话。他们认为新的标点符号必须用在白话中。《新青年》在1918年1月第4卷题为《这本杂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为的解释》的文章中郑重指出,“该杂志从第4卷开始使用新的标点符号,并改进了行式,但两年后使用情况仍然未变。因此,有必要改进第7卷第1期的新标点符号和线型,并对新标点符号进行标注。”解释本身使用了新的标点符号。\\u\\u\\u\\u\\u\\u\\u\\u\\u。

“除了《新青年》之外,胡适等人还大力提倡在《东方杂志》、《学生杂志》等其他报刊上使用新的标点符号。全国各地的爱国学生团体和有进步思想的报纸都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为榜样,用新的标点符号创办白话报刊。《新报》、《青年中文》、《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报刊也采用了新的标点符号。”在文章中尝试使用方言作为文体和新的标点符号已经成为进步思想的学生和团体的普遍做法。仅在1919年就出版了400多种白话报刊,到1920年,更著名的报刊如《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也采用了新的白话标点符号\\u\\u\\u\\u\\u\\u\\u\\u\\u。

................

1.2研究意义

标点符号是辅助语言和字符的符号系统。它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功能。标点符号分为标签和圆点。他们的功能不完全相同。标签主要标志句子的性质。点在句子中用来分隔句子。他们可以区分句子的层次,避免句子的歧义,表达意思。由于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它们的使用对任何作品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报纸,因为报纸是时间敏感和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标点符号,文章阅读效率低,读者可能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标点符号在报纸副刊或文学作品中也起着重要的表达意义的作用,因此研究标点符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盛京时报》是东北地区的一份代表性报纸。钟小正治曾评论过当时的《盛京时报》,一次发行量超过2万份。“9·18事件发生时,尽管销量暂时下降,但它很快恢复了旧观点,并一直是东北报纸的宠儿,直到战争结束。”从郑智中低层对《盛京时报》的评价可以看出,《盛京时报》在当时东北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研究《盛京时报》新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代表性,可以分析当时东北地区新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

当时,东北地区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信息流通并不顺畅。在此背景下,研究《盛京时报》与同期其他报纸新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盛京时报》使用新标点符号的态度也可以推断出当时东北地区对新文化和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

2.东北报纸新标点符号产生的背景

2.1新标点符号的定义

本文中所谓的“新标点符号”并不是指目前意义上的标点符号,而是指由民国一系列文化运动推广倡导,最终由政府统一标准形成的“新标点符号”。所谓“新”是相对于民国传统的“旧”标点符号而言的。

1919年4月,在全国语言统一筹备委员会上,胡适等人向当时的政府教育部提出“请制定新的标点符号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本“法案”中提到的标点符号有两层含义:一是“点”的符号;一个是“标记”的符号。

“点”是一个标点符号,用来给一个句子加标点符号,这样就可以理解句子各部分的语法位置和相互关系。这些可以称为“点符号”或“句子阅读符号”。点号(即,“或“,”)是最有用和最复杂的,通常用于连接或相同的单词间距。

“标记”是一种标记,用于标记词语的性质和类型。例如,问号是疑问字符,引号指的是词性。

“‘标’和‘点’曾被称为‘读句符号’和‘字面符号’,但它们并不完全代表两者的意思。因此,高远在《新标点符号的使用》中提到的两个标点符号被采用,所以它们被命名为标点符号,这是一种不同于旧式标点符号的新型标点符号\\u\\u\\u\\u\\u\\u\\u\\u\\u。

在定义和倡导新标点符号的过程中,陈望道于191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使用标点符号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表达了标点符号创新的必要性,他自己将新标点符号分为两类:

一个是指出句子之间关系的“点”类,另一个是标记单词的“标准类”

陈望道将新标点符号分为“标点符号”和“标点符号”,成为我国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原型,为我国新标点符号的制定和使用提供了依据。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可以说是在陈望道新标点符号分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u\\u\\u\\u\\u\\u\\u\\u\\u。

..............................

2.2新标点符号的起源和发展

清末民初,新标点符号开始孕育和发展。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会了西方标点符号。他们要么“使用”,要么“嫁接”,要么“再造”。他们把西方标点符号和中国传统标点符号结合起来,构建了中国新的标点符号体系。

因此,新标点符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的孕育和诞生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的曲折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成熟稳定阶段。

在新标点符号的发展阶段,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等人积极探索“新标点符号”的定义、风格和标准,为新标点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是一位积极倡导新标点符号的先进思想家。他在他的论文《文学进步》中第一次使用了白话和新的标点符号。这是他在研究新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和标准时的尝试性使用。

胡适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句子阅读和文字符号》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标点符号制作思想。这个标点符号使用标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标点符号使用新标准的标准。本文中,胡适创造性地将标点符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来标记断句的读句符号;一部分是表达和意义的字面符号。此外,他总结了10个标点符号的名称、用法和含义。

在《法案》提出和教育部颁布《总令》后,新标点符号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的过程。《总法令》颁布后,新标点符号的发展和使用并不像知识分子所希望的那样顺利。由于社会动荡和旧学校的阻碍,新标点符号的发展非常困难。北洋政府发布的“通令”像一份文件空没有继续执行。同时,1927年12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实行“甄别考试”,废除白话,恢复文言文,禁止使用新标点符号,给新标点符号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

1951年以后,我国标点符号的标准已经改进和发展了几次,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使用的标点符号。新标点符号的发展和使用为现代标点符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3.盛京时代新标点符号演变的四个阶段...................11

3.1新标点符号的出现:................................1920年11月

3.2渐变阶段:1921-1928……12

4.新标点符号发展的特点……16

4.1新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16

4.1.1新旧标点符号的混合使用……16

4.1.2重复使用新标点符号……19

5.《盛京时报》新标点符号存在“滞后”现象。..............................27

5.1 1934年以后,《盛京时报》的新标点符号落后了……27

5.2《盛京时报》标点符号滞后的原因...................28

5.《盛京时报》的新标点符号落后了

5.1 1934年以后,《盛京时报》的新标点符号落后了

《盛京时报》自创办以来一直使用标点符号,但标点符号的使用仅限于个别栏目和文章。在提倡新标点符号之后,《盛京时报》对新标点符号的使用主要是在增刊、周刊或特刊中。新闻版中新标点符号的使用相对单一,补编的使用更加丰富。然而,1934年以后,与同期报纸相比,《盛京时报》出现了“滞后”现象。

本文对《盛京时报》和《大公报》同期新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了抽样分析和比较,对这一滞后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该研究对《大公报》和《盛京时报》分别于1934年、1939年和1944年进行了比较。现已得出以下结论。

1934年1月1日《大公日报》和1月10日《盛京时报》新闻版面标点符号的比较使用:这两种报纸中停顿和句号的使用基本相同,没有迹象表明哪种使用更多或更好的类型,但在《大公日报》中——第二次欧洲战争将会爆发。在一个题为“战争危险的讨论”的新闻项目中,标题中使用了标点符号。与此同时,《盛京时报》很少在新闻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盛京时报》标题中新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大公报》晚了几年。《大公报》更全面地使用新的标点符号,这在《盛京时报》和《大公报》同时设立的《短评》栏目中有所体现。《大公报》使用逗号和句号,而《盛京时报》只用句号断句。现阶段,《盛京时报》对新标点符号的使用相对滞后。

1939年4月12日的《大公报》新闻版和同年4月11日的《盛京时报》第二版:大公报的新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和句号,《盛京时报》仍然只使用停顿,1939年《大公报》使用新标点比《盛京时报》更好。

..............................

结论

通过对《盛京时报》文本的研究发现,从1906年到1919年,《盛京时报》主要使用旧的标点符号,但在提倡使用新的标点符号之后,盛京时报在1920年逐渐开始使用新的标点符号。《盛京时报》新标点符号的使用改变了版面,也对副刊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诗歌部分,新标点符号的加入,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小说部分更加生动活泼。虽然《盛京时报》在新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新旧标点符号混淆,不同版面对标点符号类型有不同偏好,白话和新标点符号的使用错位,同一栏目出现重复使用新标点符号的现象。文章中使用的新标点符号比较单一,标点符号的使用只注意句子之间的间距,不注意语义表达。然而,在1920-1944年新标点符号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盛京时报》的新标点符号仍在不断进步。

在提倡使用新标点符号之后,《盛京时报》并没有完全使用与《大公报》同期相比的新标点符号。《盛京时报》使用新标点符号的主要原因是与习俗隔绝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相关记者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盛京时报》新标点符号使用的相对滞后,但这种滞后是相对的。总的来说,新标点符号的发展可以达到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现状。可以说,《盛京时报》是比较进步的。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