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263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31263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263字
论点:制造业,竞争力,美国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特朗普减税、贸易保护以及全球工业 4.0 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的各个重要指标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各重要制造业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并在2008年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全面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也在空之前冲击了全球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迅速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至负6.1%,而失业率到2009年逐渐升至5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开始寻找增加出口和缩小赤字差距的方法。 他认为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是重振经济实力和提高国内就业率的途径之一。 2009年初,美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又称振兴制造业战略)。重点是回归实体经济,重组国家制造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经济水平,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政府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改革模式,即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放弃以前不计后果的高消费和低储蓄,转向扩大储蓄和适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巩固了经济基础。从依赖债务促进增长到出口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第一”的理念下将企业所得税从35%下调至15%,对其他国家征收高关税,反对TPP和TTIP,并保护国内产业。这也表明,美国应该通过增加出口贸易量、减少贸易赤字、降低税率和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来走上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道路。 从全球角度来看,一方面,金融危机暴露了脆弱的美国经济体系的弊端,美国经济体系没有足够的实体经济支持,严重依赖虚拟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金融危机前后,实体经济的衰退加剧了失业和衰退。军事工业、石油和农业是实体经济中稍具竞争力的行业。从2007年到2008年底,美国家庭的财富缩水了20%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国的相对衰落趋势。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的绝对领导地位逐渐削弱。 一些学者指出,尽管当前的金融危机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的终结,但它无疑表明了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 ................................1.2研究思路和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是绪论 这一部分阐述了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是制造业文献综述 从制造业的概念、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内容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献,阐明制造业的发展演变、研究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从国际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基本分析,并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总体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增长率和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描述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个指标来描述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即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指示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 第三部分,阐述了国际主要制造业大国的制造业现状 第四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分析中、美、德、日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并提出了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并借鉴国际主要制造业国家再工业化的一些启示,为建立国家创新机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 在阅读大量中、美、日、德制造业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综合,提炼出主要国际制造业大国的发展现状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指标的比较,找出中国各行业在世界贸易中的合理定位,进而找出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指数分析法 本文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出口现状,运用指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含量等指标来衡量目标出口竞争力。3.因子分析法 摘要:对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8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梳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对中、美、德、日进行了相应的因子分析,得出了符合当前客观形势的实证结论 ..............................第二章制造业贸易文献综述2.1基于制造业概念的研究传统制造业开始没有区别。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传统制造业一词被提出。随着技术更新和增长速度的加快,传统制造业逐渐被赋予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概念。 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传统制造业一般指生产效率低、智力含量低、利润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空 传统制造业一般包括电子信息、纺织和服装、机械加工、航运、飞机和其他运输设备、化学和医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新制造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与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制造业相比,它可以概括为高技术含量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同时,可以快速更新,以满足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时代需求。与大型传统制造业相比,其产量也很小,但却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可持续制造业。 杨树子(2003)探索了智能制造的未来前景。周吉(2015)认为,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将从智能制造的角度改变现有制造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哈特(1997)认为,未来新兴制造业有三个特征:重视环境保护、生产健康产品和减少污染投资,冈萨雷斯(Gonzalez)等学者从实证方面展示了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刘飞、张华(1997)认为新兴制造业具有环保特性,即实用环保材料,采用环保生产工艺,生产环保产品,在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上生产健康产品。 新制造业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更符合社会的发展。新制造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特点是:第一,在规模上,它已经从单个产品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变为根据社会需求的相应产品的小规模有针对性的生产,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二,在发展模式上,新制造业更加注重并注入智力因素,是智力密集型产品,更加注重环境因素,污染少、效率高、能耗低,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和信息技术控制能力的完善,提高创新能力,走科技创新之路,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三,着眼长远,重视无形价值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简而言之,“新制造业”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第一,走情报密集型路线;第二,着眼于长远;第三,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新制造业”更注重人为因素。从人的角度考虑环境因素,对员工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开辟了一条环境友好、科技水平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制造道路。 ..............................2.2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美国在1960年首次提出“高技术”一词。该概念被定义为制造或使用顶级和高级设备的技术能力 美国商务部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从事高水平技术研发的研究人员数量,二是研究资金在销售产品总价值中的比例。 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仅使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即研发资金与总销售额的比率。如果这一比例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则被视为高技术产业。在此基础上,将六大产业定义为高科技产业。国家统计局用三种方法定义高技术产业:一是某一产业的研发人员比例大于所有产业平均水平的5.1%或1.5倍 二是某一行业研发资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6.2%以上,是所有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第三,一个行业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标准,才能被归类为高科技行业。 李逸迪(2008)将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定义为:在R&D投资大、R&D人才多、R&D密集度高、工作效率高、产出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该产业能够有效影响和引领传统制造企业;柴浩(2011)认为,高端技术产业是一家以非常高端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从事高端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制造、应用或服务的公司,是所有相关元素的集合。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一些学者认为竞争力与产品、公司和产业有关。 竞争力的大小是产业能否创造更高的附加值,这是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对竞争力的定义。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认为,竞争力是在帮助该国工业发展方面的外围支持效率水平。樊纲(1998)将竞争力定义为国内产品在世界商业环境中的领先能力 一些学者将生产力和商业竞争解释为产业竞争力,并将生产力和商业竞争的综合效应定义为产业竞争力(金北,1997;谭李文,刘林青,2006) 温文博(2001)、蓝庆新(2003)和张铁南(2005)从行业的整体效率来解释这一点。他们认为,当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工业竞争力是其整体效率的表现。 科格特(1985)基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影响。裴长宏(1998)拓展了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他在比较中加入了品牌影响力、议价能力和创新因素,并全面考察了一个行业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盛石昊(1999)认为应从商品制造、议价能力和投资回报等方面全面界定产业竞争力 张超(2002)指出,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应基于公平、自由和自愿的外部商业环境,以及各国在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优势的比较。郭敬富(2004)将产业竞争力解释为一个国家在技术、市场营销、品牌认知度等产品方面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143.1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发展现状................143.1.1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总体特征...................143.1.2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产业结构特征..............................15第四章影响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264.1方法和变量解释............................264.1.1主成分分析…………264.1.2相关指标的选择……29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445.1结论............................445.2政策建议..................44第四章影响制造业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4.1方法和变量描述4.1.1主成分分析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应指标(RCA、市场份额等)。)可以清楚容易地看到世界上某个行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但这种方法只是相对简单的比较关系,本质上没有解释,需要通过数据和回归分析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 在样本中有多个变量的情况下,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数据降维可以用新的指标代替许多相关变量,它将保留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它还克服了变量相关性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经常被用于数据分析 如果多个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最小二乘法就不能正确估计,自变量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此时,主成分分析法不仅可以解决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变量的数量,简化运算,同时又不损失大量原始信息。 因此,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工具。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5.1结论在全球产业4.0的背景下,探讨了国内外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产业的竞争指数,得出不同产业的竞争优势,然后比较主要国际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确定影响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体制、科技和低碳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尽管科技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产品出口价值是影响国际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从模型推导出的方程来看,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相比,中国在这三个因素中的系数最小,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机制、商业环境相对完善,中国同类资源的产出最小, 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以及相对较好的辅助制度。 从科技水平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得出以智力为特征的德国工业4.0对制造业竞争力贡献系数最大,应以科技创新和智力为未来发展方向。 从低碳指数来看,中国是负的,而美国、德国和日本是正的。这表明只有在绿色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制造业的竞争力才会从绿色环境中提升。中国应继续努力进行环境保护创新。 第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国际市场份额指数、巴拉萨和出口竞争力指数来看,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竞争力较强的行业,而钢铁和化工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