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569字硕士毕业论文论东方杂志对中国早期新闻研究的贡献

31569字硕士毕业论文论东方杂志对中国早期新闻研究的贡献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569字
论点:新闻学,杂志,研究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选取 1904-1948 年期间出版的《东方杂志》中有关新闻学研究的文本,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一、梳理《东方杂志》基本发展情况、四次停刊的历史渊源以及编辑群体的

论文正文:

1引言1.1研究的起源和意义中国新闻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它以外国传教士在华新闻活动理论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新闻模式。 1918年以来,中国新闻研究不仅增强了新闻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新闻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被纳入大学课程,成为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里程碑。 期刊作为新闻研究的平台,对新闻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任光先生认为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教育开始建立,新闻研究出现了新的平台。 与期刊相比,期刊更重要,因为期刊可以对新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系统的讨论和分析。 在期刊中,新闻专业性较差,大多寿命较短,主要依靠综合性期刊。 其中,《东方杂志》是最好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综合性期刊,享有“杂志领域的重镇”、“中国近代史数据库”等美称 就新闻研究而言,《东方杂志》是新闻研究的摇篮和温床。 《东方杂志》不仅是具有强烈启蒙意义的新闻研究的基础著作,如《论日常新闻与社会的关系》、《论报纸对国家的益处》、《论中国图书报纸发展不足的原因》,也是系统成熟的研究文章,如《新闻的一般理念》、《德法报纸比较》 此外,葛龚振、许黄豹、邵朴平、马兴业、任白涛等新闻研究带头人都在《东方杂志》上留下了他们的作品痕迹。 1913年,邢云林在他的《中国杂志简史》一书中说,“东方杂志可以说是旧书中鲁智深的光辉典范。” 然而,笔者对《东方杂志》现有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察和解读大多是从《东方杂志》本身的出版理念和编辑方针出发,而《东方杂志》则是以《东方杂志》为载体,以《东方杂志》中的新闻研究文本为研究对象。因此,笔者选择《东方杂志》和中国新闻研究作为研究主题,通过考察《东方杂志》(1904-1948)中新闻研究的相关文本,探讨它们对新闻研究的贡献 ............................1.2研究方法本文作者借鉴新闻学、传播学、历史新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东方杂志》发表的133篇新闻传播研究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它们的一般性介绍,作者提炼出了几个解释视角,如新闻媒体研究、新闻理论研究、记者研究等。同时,作者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 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分析。首先,本文全面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包括《东方杂志》的研究论文和《东方杂志》发表的第一手资料,即新闻传播研究的研究文本。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 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东方杂志》新闻传播研究文本的内容分析,总结出自己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新闻学术史的内容。 同时,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对这些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比较研究主要针对《东方杂志》中新闻传播研究文本的内容,旨在结合时代考察《东方杂志》在现代新闻研究中的出现。这些研究反映了《东方杂志》对中国新闻研究的影响和对当代新闻工作的启示。 ..............................2东方杂志发展概述2.1从“抽象”杂志到20世纪初的大型综合性期刊,中国的社会进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和1894-1895年中日战争带来的痛苦激发了大批学者和知识分子拯救国家免于灭绝的民族意识。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引入,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现代向现代的转变。 报刊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肩负着启迪大众的使命。他们自己,他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和学术文化,也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东方杂志》诞生了 1903年12月,在商务印书馆第一次编辑会议上,夏瑞芳提议创办一份综合性杂志,得到了张元济等人的附议。 1904年3月11日(中国历的第一年),东方杂志在上海正式发行 该杂志的标题最初被起草为“东亚杂志”。然而,由于担心与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出版的德国版《东亚杂志》发生版权纠纷,该杂志更名为《东亚杂志》。 东方杂志(Oriental Magazine)在其出版之初,是一份以“引导人民,联系东亚”为宗旨的抽象杂志。它“模仿了孙、英、美的风格和《评论》的评论”。它主要设立了15个栏目,分别是通讯社、戒律、内务、军事、外交、教育、金融、工业、交通、商业、宗教、小说、系列讲座、新书介绍,按国内外优先的顺序进行分类和讨论。 该杂志以“外国白皮书”装订,每卷250页,150,000字,另外还有大约10幅插图 每本《东方杂志》的价格是25美分。“对于计划全年有12份的人,当地港口的价格为2.50美分,海外港口为3.00元。 “在出版方面,《东方杂志》的前1-6卷每月出版一次。在中华民国之前,它们是在农历25日出版的。民国以后,它们每月都在公历的第一、十或十五日出版。 从1920年第17卷起,《东方杂志》改为半月刊,从1920年到1931年每月10日和20日出版17-28卷,从1932年到1947年每月1日和16日出版29-43卷。 自1947年7月以来,它在短时间内被改为月刊,出版时间不确定。 在形式上,1911年的8卷是前32卷,后16卷。 值得注意的是,从成立到1948年底,《东方杂志》的编辑团队发生了变化,其宗旨和栏目设置也进行了改革。 事实上,《新东方》杂志章程中规定的15个栏目只反映在第一份出版物中。第8卷,第1期,还包含“杂志的巨大改进”和“杂志为文章提供奖励的一个简单例子”,说明了杂志改进的要求和必要性。 然而,下面的序号也包含了“编年史的希望”和“编辑室的杂谈”等栏目,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 东方杂志前后共出版了44卷817期。从最初的抽象杂志到后来的大型综合性期刊,可以说中国现代意识形态运动的代表们都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方杂志也忠实地记录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它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详细的历史参考。 ............................2.2编辑群体的变化和编辑观念的变化现代传播的创始人之一,美国传播学者列文(Lewin)提出了“看门人”理论,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括“大门区域”在内的某些渠道流动 在那里,根据公平的规定或“看门人”的个人意见,决定信息或货物是否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通过渠道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方杂志》能够反映其编辑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观点。 也正是《东方杂志》历任主编的辛勤努力和财务规划将《东方杂志》从初始阶段推向成熟阶段。 在讨论《东方杂志》时,张元济先生是一位不可避免的重要创始人。 张元济(1867-1959),浙江海盐人,是改革运动中的“新党”成员。改革运动失败后,他被政府解雇了。 此后,面对清朝的民族危机和政治腐败,张元济选择了工业救国的道路。 1902年,他从南洋公学辞职,来到当时的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对《东方杂志》的重要影响不在于他为该杂志写了多少文章,创作了多少耸人听闻的作品,而在于他锻造成《东方杂志》的宽容和独立精神。 它始终与政党的政治活动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保持商业印刷厂相对独立的形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张的好朋友唐守谦也是同科进士,现在是浙江军政府的总司令。他几次恳求张计划他的政治事务。张元济拒绝了,理由是他是一个过时的党员。 在与政治事务保持距离的同时,张元济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例如,在晚清,它积极倡导收回路权的运动,在《东方杂志》上刊登抗日商业广告,并为南洋烟草公司宣传优惠待遇,以支持国内产品。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为《东方杂志》奠定了宽容与和解的基调。 至于《东方杂志》的主编,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这是因为自《东方杂志》出版以来,总编辑的名字一直没有被标注出来。然而,自晚清以来,清政府在实施报刊法规后,开始在报刊头版标注总编辑的名字。此时,《东方杂志》已经发行了五卷。因此,《东方杂志》总编辑特别包括那些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人。 ................................3《东方杂志》与中国新闻研究的发展............................143.1启蒙新闻理论研究..............................143.2走向系统新闻实践研究……的影响……184《东方杂志》关于早期新闻研究..............................274.1“启迪人民”:新闻的启示..............................274.2追求自由主义学术研究立场...................285东方杂志对当代新闻的启示...................335.1坚持“新闻纸道德”...................335.2重视报纸的舆论导向功能..............................355《东方杂志》对当代新闻业的启示5.1坚持“新闻纸道德”现代媒体的兴起给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道德的概念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新闻道德是新闻机构和员工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员工坚持职业道德,探索新闻的本质,客观反映事实,对公众读者负责。 然而,在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大量员工的涌入,国内媒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新闻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闻伦理缺失现象频繁发生,公众对新闻机构坚持新闻伦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新闻伦理缺失的具体表现是:一些新闻机构为了在新闻市场中获取利益,不重视新闻质量,在发布新闻时忽视记者的职业道德,故意制造噱头或新闻热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导致新闻行业缺乏公信力;此外,一些新闻机构故意制造虚假新闻,以攫取热点和迷惑公众,从而误导整个新闻行业。 也有记者故意报道粗俗的新闻来吸引读者,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 在新闻发现过程中,其他新闻机构受到利益趋势的影响,没有披露或选择性披露一些社会现象,从而失去了记者客观公正的原则,给读者群体造成了很坏的印象。 新闻道德失范严重影响了新闻相关方和公众利益,严重损害了媒体组织和记者的公信力。 如何防止新闻职业道德的丧失,坚持“新闻纸道德”?................................6结论《东方杂志》:中国新闻研究的“启蒙者”和“助推器”诞生于晚清。它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45年的巨大变革。 《东方杂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办刊经验和为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还在于它为现代新闻研究打开了一扇窗。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方杂志》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实践研究、国内外新闻史研究和舆论宣传研究方面的具体表现。 例如,报纸的“左治国家、右治政府”的社会功能,报纸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新闻的权威性,新闻的“重要目的”,如能够记录客观现实(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新闻收集、写作、编辑和评价的具体技巧,“学者”和“平庸者”在舆论中的不同地位,以及在国际传播中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等。 这些论述有助于理清中国早期新闻研究的脉络,也展示了《东方杂志》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价值。 除了成为中国早期新闻研究的“见证人”,东方杂志本身也推动了新闻研究的发展。从早期新闻观念的启蒙到自由主义学术立场的形成,再到新闻研究的专业化,一代又一代的记者和研究者通过《东方杂志》阐述和交流了他们的学术观点。就新闻研究而言,《东方杂志》的地位已经从“见证人”上升到“启蒙者”和“助推器” 综上所述,《东方杂志》对中国早期新闻研究的贡献体现在新闻研究的各个领域:首先,记者和学者评论新闻的文章为新闻研究提供了文献。 名人学者发表文章是《东方杂志》吸引读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新闻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东方杂志》发表了邵朴平、葛龚振、梁启超、马兴业、任白涛等著名记者和学者的新闻研究著作和文章,为新闻史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其中,徐黄豹的《新闻》(原名《新闻要义》)在《东方杂志》上的连载为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葛龚振、邵朴平、任白涛等一大批记者通过《东方杂志》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共同构建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学科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杂志》还发表了几篇关于摄影和广播的文章 此后,广告和广播电视研究也开始出现在《东方杂志》的舞台上。 相关介绍和研究文章包括《广告心理学导论》、《世界广播鸟瞰》、《美国电视实验的成功》、《电视及其新进展》等。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是当时世界上短暂出现的一种“新媒体”。这些文章的发表表明,当时中国新闻界非常关注西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