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人格分裂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人格分裂

美国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分裂了自己的个性。美国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第一,南海主权。第二,中美关系。我可以说,如果中美在南海发生正式冲突,美国将不敢出兵。为什么?第一个原因是美国不知道我国在哪里部署了一些战略武器。第二个原因是美国不是总统的选择。第三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

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中国有两个版本的南海计划,热投机和冷处理!1.南海的军事存在 中国加强了在南中国海的巡逻,以使其对南中国海的占领正常化。 每年,为了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在南中国海举行军事演习。美国甚至可能邀请东亚。1.美国认为,亚太地区新中央集权的崛起打破了亚洲的权力平衡。亚洲失衡,该地区的不稳定正在恶化。因此,它希望增加军事部署,加强与盟国的协调,以恢复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和保持稳定,从而确保在美国领导下的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展示美国在亚洲,1。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已经从与中国共同发展转变为遏制000中国2。美国已经重返亚太地区。美国利用日本和菲律宾遏制中国。美国在南海巡航等问题上不断激怒中国。美国是南海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2.中国的对策1。南海军事存在(热猜测版)中国可以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人格分裂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分裂了自己的个性。美国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第一,南海主权。第二,中美关系。我可以说,如果中美在南海发生正式冲突,美国将不敢出兵。为什么?第一个原因是美国不知道我国在哪里部署了一些战略武器。第二个原因是美国不是总统的选择。第三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

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范文

摘要:\"强加成本\"战略旨在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攻势、舆论宣传、经济制裁和其他手段增加执行对手政策的成本。近年来,美国开始在南海问题上实施这一战略,因为中美在“航行自由”等问题上立场相反,但不愿意使用高强度的政策措施。尤其是中美之间权力差距的缩小,使得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成本强制”等低强度政策措施。美国的目标是增加维护南海权利的成本,建立自己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并限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它通过军事威慑、外交包围和舆论宣传来推进,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特朗普政府打算更加重视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的硬实力威慑和战略遏制,以推进在南海问题上的遏制。在这方面,中国应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交流方式和加强区域规则建设来控制与美国的海上摩擦,从而为中国争取南海的有利地位。

关键词:\"成本征收\";“航行自由”;安全命令;印度-太平洋战略;

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成本征收策略

谢滨·李建京

大连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韩国学院行政学院

摘要:

成本强制战略旨在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攻势、舆论引导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增加敌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成本。美国最近在南海问题上采取这一战略的原因在于中美在航行自由问题上的对立,以及美国政府不愿采取强硬措施。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美国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成本加成”等温和策略来增加中国保卫南海的成本,构建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安全秩序,并制约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过去曾采取军事威慑、外交包围和侵略性宣传等措施,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特朗普打算通过凸显美国的硬实力和提升其亚太战略来增强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威慑力。对此,中国必须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提高对外宣传和加强区域规则建设来处理海上冲突,从而在该问题上获得有利地位。

关键词:

“成本征收”;“航行自由”;安全命令;印度-太平洋战略;

南海问题

“成本强加战略”是近年来在美国学术界出现的一个政策工具概念。它首次出现在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2014年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的政策报告中。2015年5月13日和15日,两位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帕特里克·克罗宁(Patrick Cronin)和邦妮·格拉泽(Bonnie Glaser)在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的国会听证会上,提议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实施“成本强加”战略。尽管美国政府尚未就南海问题上的“成本强加”战略形成明确的文件,但它已多次出现在美国高级军事领导人的讲话中。两位国防部长卡特和马蒂斯都在不同的外交场合提到对中国南海行为强加不可持续的成本,并在南海争端的决策方法中始终遵循这一理念。本文试图对美国实施这一战略的动机、目标和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和判断其实施效果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1。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实施“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和动机

外交政策中的“成本强制”(Cost implementation)是指增加对手执行某项政策的成本,从而阻止或延迟其外交目标的实现。“强加成本”一直是国际舞台上主要竞争国家的共同战略。许多国家有意识地采用了这一战略,在和平时期将成本强加给竞争对手,以进一步实现其目标。例如,从1898年到1914年,英国海军现代化计划的目标之一是给德国带来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中也有许多“成本强加”的因素,如20世纪70年代的空一体化战争计划、80年代的隐形战斗机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强加成本”的策略一般是为了达到一个有限的目标,旨在改变竞争对手的决策逻辑,从而改变其战略行为,而不是寻求推翻敌人。“强加成本”战略可以而且经常涉及使用军事资产,但重点是使用潜在的武力威慑或恐吓,而不是击败竞争对手。

“成本强制”战略的目的是试图说服竞争对手,持续竞争或冲突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和解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这种策略试图劝阻或阻止竞争对手采取破坏性或威胁性的行动,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成本过高、无效或适得其反。同时,这种策略也可以寻求引导竞争对手从事对自己无害或无用的活动[1]。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所谓的“强加成本”是指“一方面避免与中国爆发直接和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一方面,有必要通过外交、政治、军事威慑、法律、舆论战等综合政策手段增加中国推广南海政策的成本。从而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丑陋和不舒服”,并使中国承担周边关系紧张和损害国家声誉的政策成本,从而尽可能抵消和否定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政策收益。”[2]

在南海问题上,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其军事实力、联盟优势和舆论优势不断增加中国控制南海问题的成本。美国海军继续实施“航行自由”行动,加剧了南海问题。不断支持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制造麻烦,敦促菲律宾阿基诺政权炮制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利用话语霸权将中国描绘成破坏南海现状、推动地区冲突军事化、威胁地区稳定、削弱国际秩序和规则以及违反与东盟现有协议的始作俑者,中国的南海政策受到了批评。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情咨文》中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和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军舰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也具有规律性、便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根据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将保持每月两到三次的执行密度。在南海打击中国的意愿将变得更加突出,实施的步伐将变得越来越紧凑。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已派出军舰或轰炸机在南海巡逻十多次,均在岛礁12海里以内,并不断显示出对中国在南海权利保护的抵制。与奥巴马时代相比,“航行自由”行动进一步升级。可以看出,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从未停止,并有可能达到另一个高潮。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也将继续使用。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对华“强加成本”战略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崛起和霸权的结构性矛盾。然而,这种结构性矛盾受到中美核大国的地位及其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的限制,这使得两国都不把战争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和美国的崛起大国和霸权大国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并在随后几年随着两国实力对比的不断缩小而加剧。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63%,达到美国的战略警戒线。与此同时,中美在军事领域的差距继续缩小。中国在以隐形战斗机、重型运输机和航空母舰为代表的军事装备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空。此外,中国还以“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RCEP)、AIIB等为代表,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规则制定权方面挑战了美国的体系霸权。这些都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南海问题的加剧就是这种竞争的集中表现。

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的对立是美国向中国强加成本和遏制中国的直接原因。美国官员将航行自由定义为“以符合世界利益平衡的方式行使和保障海洋的权利、自由和使用”(1)。美国认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一系列主权主张将对其“航行自由”的定义构成威胁,并挑战其区域优势,因此经常对中国的权利保护活动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此外,美国认为,美国军舰不需要通过沿海国家12海里领海,也不需要有关各方的批准(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国内法有所不同)。中国相信美国此外,美国认为中国的“不连续线”主张将使几乎整个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并对中国试图以“不连续线”为基础建立专属经济区和航行空识别区充满警惕。美国表示,其“航行自由”行动旨在挑战中国对专属经济区空的管辖权,以及中国限制防空识别区空识别区“[3”飞行的企图。因此,美国近年来已将其“航行自由”行动正常化,军用飞机和军舰不断对南海的岛屿和珊瑚礁进行密切监视,并闯入我的12海里领海。针对美国的这些行动,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如外交抗议和强行驱逐。中国和美国在航行自由问题上持严重反对态度。

中国在南海捍卫权利的意愿的增强以及美国对此的解释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摩擦,促使美国采取措施增加在中国捍卫权利的成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4]2018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3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5]国内生产总值的9.3%。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强海洋行政管辖。中国不仅建立了三沙市,还加强了在东海和南海的官方巡逻和主权申报。与此同时,“中国不同利益的客观重要性已经改变,外交政策不能再按照过去的利益来规划。”[6]中国外交也开始转变,并开始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来保障权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逐渐改变了过度克制的政策,从维护稳定转向积极维护权利。针对一些国家长期侵占岛礁,中国利用其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强了对南海岛礁的控制。然而,美国对中国维护南海权益意图的判断是,中国打算改变原有的东亚国际秩序安排,将南海变成中国的内海,这可能对美国的海洋权利以及航行和飞越自由构成威胁。中国在南海的存在对美国的海洋权利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美国必须使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遏制它。对此,美国强加了包括军事、经济、外交、舆论、国际规则等在内的“成本”,使中国的海洋权利保护承担了高昂的成本。

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迫使美国用“成本强制”的方法来遏制中国,而不是传统的武力镇压。在一定程度上,“成本强制”是美国面对实力与意志失衡的“实效困境”后采取的一种无奈措施。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美之间的差距开始大幅缩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军事和科技领域,中国的追赶速度在美国引起了严重的战略担忧。在海军方面,中国航空空号航母、大型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等战略舰艇的持续服役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挑战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军优势。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海军新下水船只的吨位超过了美国。2018年,中国海军新下水舰艇吨位达到20万吨,占世界[新下水舰艇总吨位的40%。中国海洋行政执法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得到调整和优化,海洋行政执法队伍得到加强,万吨级海上警察船得到扩充。中国还利用其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和在南海的地理便利,在南沙岛礁实施高密度的填海造地工程。鉴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完整性和区域防御的重要性,美国已经大大限制了高科技武器在南海的比例。客观地说,美国没有受到任何南海航行自由的挑战。自然,它没有足够的理由在该地区投资更多的军事资源。它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优势。此外,美国没有有效手段阻止中国建造岛礁,也不能对中国海警的南海巡航采取军事行动。因此,美国只能采用“成本强制(cost implementation)”的方法,通过渗透和间接游戏来实现其目标,以低强度和低成本交换多重利益,凸显高性价比的优势。其措施包括不断侵入中国岛屿和珊瑚礁的沿海水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抵制和干涉中国的填海造地行动。

二。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实施“成本强制”战略的直接目标是,以多边和单边方式深化对南海问题的参与,通过军事、外交、法律、舆论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施加压力,增加中国维护南海权利的成本,改变中国对维护南海权利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估,迫使中国屈服并接受美国领导的区域安全秩序[8]。从长远来看,作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一部分,这一战略必然会聚焦于增加中国崛起的难度。其具体表现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限制。

首先,“成本强制”战略应该增加维护南海权益的成本。美国公开否认中国在南海建造人工岛屿和珊瑚礁的法律地位。它把中国描绘成通过国际舆论破坏国际规则,从而迫使中国接受“无效岛屿建设”的现实,从而不进行下一步的人工岛屿和珊瑚礁建设。与此同时,美国利用公众舆论点燃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军事部署,指责中国将南海问题军事化,迫使中国在公众舆论的攻击下“避嫌”,并胁迫中国只进行非军事化行动。一些美国学者和智库也频繁发表媒体评论和研究报告(而非严谨的学术论文),大肆宣传中国通过其经济实力“胁迫”东南亚国家,通过武装渔船(海上民兵)驱逐在南海作业的外国渔船,以及大吨位官方船只“压迫”其他国家的执法船只。总之,这些声音试图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欺凌弱小、削弱中国南海政策效果的地区霸权,同时将美国描绘成南海自由和正义的“捍卫者”,从而提高其干预南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强加成本”的战略是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特朗普政府抛弃了“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概念,并一再强调,印度-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是印度-太平洋地区坚持法治和基本国际准则。美国强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对于各国确保自身安全、保持海上航道畅通和快速应对自然灾害至关重要。它明确指出,国际海洋法法庭常设仲裁法院2016年关于南中国海的裁决仍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沃尔特道格拉斯(Walter Douglas)表示,美国将毫不退缩地回应中国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挑战以及对邻国的任何欺凌。美国重视加强联盟,深化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关系,并建立伙伴关系网络,以促进该地区自由、开放和基于规则的框架。他还特别强调了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合作,其目标是促进和维持基于规则的秩序,[10]。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的报告更清楚地指出,“强加成本”的战略是与志同道合的东盟伙伴合作。与区域盟友和安全伙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和印度)的多边合作;与本地区国家开展双边合作。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和联合调查等间接方法,海军和空部队将得到维持,以防止中国对越南、菲律宾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使用恐吓手段。在此基础上,美国希望继续在南海问题上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吸引盟国加入,扩大其影响力,并根据美国的规则在南海建立其主导的安全秩序。

最后,“成本强制”战略将干扰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过的第一个地区。这也是南海问题主要当事方所在的地区。南海争端是一个影响中国-东盟外交关系的敏感问题。东盟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及其自身的政策环境影响了“一带一路”的推广。“在战略层面,中国确实处于两难境地。中国要求恢复其在南中国海的历史权利与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之间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12]美国利用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干预南海局势。借助南海维权格局的变化和东盟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担忧,美国大肆宣传中国正试图突破和平发展格局,夸大中国威胁理论,引起各国对中国“口是心非,对自己所说的话缺乏信心,一个强国将占据主导地位”的反感和担忧。攻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掠夺性”经济发展。它违反了国际规则和规范,侵犯了东道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良好声誉形象。希望东盟国家拒绝中国,从而影响中国“一带一路”的平稳合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的“成本强制”战略采取了多种促销手段。首先,它加强了军事威慑,并加强了在南海地区的军事部署。早在2015年,美国亚太战略报告就进行了部署。未来几年,“美国将部署F-22、B-52、B-2等先进战斗机,购买395架F-35、24架E-2D鹰眼航母预警飞机,花费99亿美元购买47架P-8A“海神号”反潜巡逻机,开发MQ-4C“海洋信使”无人侦察机,其中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将占绝大多数。(1)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继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资。2017年5月,特朗普批准了最初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出、后来由美国国防部通过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Plan),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每年在亚太地区追加投资15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继续加强区域盟友和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共同威慑的局面。2017年初,美国首次在日本部署了10架F-35B战斗机和5架E20预警飞机。特朗普邀请越南总理于2017年5月访问美国,并将几艘巡逻艇转移到越南,加强与越南民间海事机构的合作。美国还与其盟国和伙伴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持续的海上演习和侦察飞行。特别是,定期海军行动是与盟国一起开展的,“旨在维护中国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岛附近水域和空海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防止中国对海洋空提出过多要求或威胁区域海军力量”[13。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尽力避免与中国海军军舰的直接对抗。美国海军也在尽最大努力避免与中国准军事执法机构的船只和渔船直接对抗,减少冲突风险和东南亚国家卷入中美冲突的恐惧。

其次,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在外交上加强了对南海的包围,并积极发挥了从点到线、从线到圆的一系列作用。首先,美国加强了与菲律宾和越南的伙伴关系。根据《防务合作协定》,美国和菲律宾不时开始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以增强菲律宾的防务意识,增强其联合海上作战能力。美越关系在历史上有所改善,在许多互动中暗示了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行动。第二,美国加强了与日本的合作,共同推动南海问题的“东盟”进程。美国和日本不仅在与东盟举行的“10+1”峰会上讨论了南海问题,还在东盟地区论坛和东盟[峰会等国际场合推动两国讨论南海问题。第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就南海问题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以建立一个钻石形的封闭区来遏制南海。2017年11月,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美国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交部门的官员举行了会晤。美国国务院表示,这四个国家的官员讨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应对共同挑战的方法,包括:维护印度-太平洋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航行和飞越自由、尊重国际法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四方伙伴承诺在共同民主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并继续讨论进一步加强印度-太平洋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15]。

最后,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强调“信息战”,并积极加强舆论对中国的诽谤和攻击。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公开压力,要求中国增加在南海活动的透明度,声称中国的行动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自我克制”等区域准则。美国积极鼓励媒体、学者、安全专家、官员等。对南海问题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宣传、研究和评论,并通过事先设置话题和故意删减词句来诬蔑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保护。在威胁航行自由的问题上,许多美国智库强烈驳斥了官方的疑虑和声明,“中国海军正在突破它认为是军事包围圈的第二岛链。中国导弹和驱逐舰已经能够击落进入其领海的美国军舰。这威胁到美国“全球网络”所依赖的海洋自由“[16”。还有智库报告建议,美国国防部在其年度“国会年度报告”中具体包括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太平洋司令部应在其提交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的态势报告中包括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美国官员在参加东南亚官方或半官方多边论坛时应提供中国在南海活动的详细信息,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应该向美国智库提供资金和其他援助,以研究中国在[南海的活动。

三。美国南海问题“成本强制”战略的评估与展望

“成本强制”战略给南海维权进程带来了一些麻烦。然而,从中国维权的有效性来看,美国的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南海维权问题上,中国继续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趋势。中国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维权模式,避免局势升级,动用海上执法力量,在强烈警告后以非致命手段劝阻对方,巩固南海维权态势。中国逐步对南沙群岛的七个岛礁和西沙群岛的三个岛礁进行填海造地,部署雷达等军事设施,修建停机坪、机库和跑道,以及建筑物、灯塔、港口和码头等民用设施。仅2017年,“中国就在南海岛礁上新建了29万平方米的设施,包括地下储存区、行政大楼、大型雷达等重要设施”[18。在岛礁的使用上,中国突出了服务导向和环境友好的特点,使岛礁建设“在保护和改善岛礁生态环境、稳定岛礁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增进了与外界的信任和了解,打击了不良舆论。

至于南海地区的安全秩序,随着菲律宾政权的更迭和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南海地区的安全结构没有按照美国的愿景得到充分推进。自从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以来,他对中国和美国的政策经历了巨大的调整。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对话与和解取得了巨大进展,而美国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控制。尽管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新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但与奥巴马政府相比,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此外,特朗普政府对孤立和保守外交政策的偏好严重削弱了其在盟友和伙伴国家中的威望,从而在其倡导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方面进展缓慢。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基本取得稳步进展。2018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了11.2%,达到5725亿美元,保持了中国作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增长率超过了中国与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7.9%)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5.7%) [20的贸易。可以看出,尽管南海问题时有波动,但东盟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关键区域,并未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

虽然“成本强制”战略在实施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可以预测,特朗普将结合中美在南海海上权利博弈加剧的国际背景、特朗普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以及“成本强制”战略本身的成本效益优势,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实施“成本强制”战略。特朗普在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并将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从恐怖主义转变为大国间的竞争。然而,美国确保控制南海通道和防止中国进入海洋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美国明确表示,它“反对人工岛屿和珊瑚礁的重新军事化以及实施国际法不接受的过度领海主张”[21。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开展了多达四次“航行自由”行动,2018年又开展了五次类似活动。此外,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军方在“一个请求,一个请求”的基础上开展了“航行自由”行动,而特朗普每次批准这项行动一年。

特朗普表现出明显的行政风格,强调军事胜于外交。他一上台,就致力于增加国防预算和升级武器。因此,美国的“强加成本”战略在手段的使用上将更加注重军事而非外交,突出了对硬实力的威慑。2018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达到7000亿美元,增幅超过10%。其中,优先补给陆海空空装备的资金缺口为320亿美元,其中包括107亿美国[/k0/]部队、55亿美国海军和127亿美国陆军[22]。在2019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增加了2.6%,达到7163亿美元,[23]。与此同时,《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还要求美国国防部定期提供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所有主要军事行动的信息,除非“中国停止在南中国海的所有填海造地行动,从所有相关岛屿和珊瑚礁移除武器,并在4年多的时间里继续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否则不邀请或协助中国军队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

在区域布局方面,印度和太平洋已经取代亚太地区,更加重视通过南海问题多边安全机制向中国施压。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战略的概念,并加强了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合作。以印度太平洋战略为导向的美日澳印多边合作机制已逐步融入多边交叉型。这四个国家在控制南中国海和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南中国海位于印度-太平洋核心区域和主要大国的交界处。他们正试图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的“小亚太北约”。2018年12月,美国国防部负责东亚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兰迪·施赖弗(Randy Schriver)表示,如果其他伙伴和盟友能够加入美国军队,他们可以对中国施加更多压力。即使“航行自由”不能一起实现,那么一起巡航并在那里展示军事存在将是有益的[25]。因此,未来美国的“成本强制”战略将更加注重多边和网络联盟布局,共同对中国形成战略压力。

在战略方向上,美国将加强“成本征收”的战略清晰度,以降低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强加成本”战略的要点是在维持不确定和平的背景下追求有限的目标。这一战略使用武力威慑和强硬压力作为手段,但不寻求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冲突。这意味着“成本强制”必须在低强度风险中实施,[26]。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武力威慑和高压措施的界限,反而会促使敌对国家采取升级的军事行动,从而导致局势恶化,甚至失控,[27]。避免中美军事冲突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美国在南海地区对中国没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因此,美国极有可能进一步澄清其在南海地区的战略清晰度,加强与中国的战略沟通,特别是军事热线,避免意外枪击,减少海上冲突的发生。

面对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中国应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加强对外交流战略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免成本陷阱,提高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应对能力。在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方面,我们将积极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加强公共产品供应,争取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与支持。《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取得稳步进展,显示出和平立场和负责任大国形象,从而使美国的干预变成被动干预。在对外交流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南海问题的研究和推广,包括与国外智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媒体的宣传,提高其宣传效果,提升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形象。在设计国际规则时,有必要提高议程设置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创建对话平台和制定主题计划,将会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战略举措将逐步积累,中国计划将会积极出口,中国声音将会发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会加强,区域海上安全机制的形成将会受到影响或主导。此外,由于特朗普政府不把南海问题视为其核心利益,“成本强加”战略也侧重于低强度竞争。中国应保持充分的战略耐心,共同推进与美国的海上空行为准则谈判,实施“海上事故遭遇规则”,争取一段战略机遇期,巩固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力量和海上执法力量,稳步实现中美在南海和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权力比较转型。

参考
[1]托马斯·马汉肯,《成本强加战略:[·m .》。新美国安全中心,2014.6。
[2]赵明浩。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平衡中国的政策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16 (1) :32。
[3]魏强,赵书文。《2015年美国航行自由报告评论》,[。《国际研究参考》,2016 (8) :31。
[4]王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海上力量战略[。http://www.ecor.org/ELEC/2016-09-13/3013.html.2017.09.13.·
[5]2018年中国海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
[6]严薛彤。外交转型、利益排名与大国崛起[。战略决策研究,2017 (3) :5。
[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军舰[EB/OL]。小心美国学者对中国提出的“强加成本的战略”。http://www.81.cn/jkhc/2015-11/13/content _ 6767524 . htm . 2018 . 11 . 07 .
[9]美国和印度太平洋地区[EB/OL]。新西兰、美国和印度-太平洋[电子商务/其他]。
[11]卡莱尔·塞耶,《印度在南中国海的成本实施战略:美国的领导地位和东盟的中心地位[》。新美国安全中心,2015.8。
[12]叶海林。《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调整和行动效果评估》,[。战略决策研究,2016 (5): 25。
[13]卡莱尔·塞耶。印度在南海的成本实施战略:美国的领导地位和东盟的中心地位[。新美国安全中心,2015.9。
[14]张明亮。“东盟”南海问题——进程、动因和前景[。《南海问题研究》,2016 (1) :7。
[15]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美国关于印度-太平洋[问题的磋商。https://www.state.gov/r/pa/prs/ps/2017/11/ 275464 . htm . 2019 . 04 . 11 .
[16]安德鲁·希尔。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海事合作组织,[。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2016年。
[17]卡莱尔·塞耶,《南中国海的间接成本强加策略:美国的领导地位和东盟的中心地位[·米】。新美国安全中心,2015.10。
[18]官方媒体:南海岛礁大幅扩张,新增29万平方米设施[EB/OL]。http://news.ifeng.com/a/2017.1225/54512899 _ 0 . shtml . 2018 . 12 . 28 .
[19]2017南海岛礁变化[EB/OL]。新闻办公室就2018年[进出口形势举行了新闻发布会。http://www.gov.cn/xinwen/ 2019-01/14/CONTENT _ 5357666.htm # 1 . 2019 . 04 . 02。
[21]美日防卫大臣香格里拉对话将谈南海,中国台湾外务省反击[。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 2017 _ 06 _ 04 _ 411562 . shtml . 2018 . 12 . 02 .
[22]帕特·托威尔,林恩·威廉姆斯. 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国会研究服务处,2017年。
[23]美国新国防预算凸显“美国军队越来越强大”的趋势[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8/04/c 129926352 . htm . 2018 . 12 . 01 .
[24]文本-众议院5515-115届大会(2017-2018):易小轩. 2019财年麦凯恩国防授权法案,[EB/OL]。五角大楼敦促盟国加强对[的南海巡逻。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national-affairs/defence/五角大楼敦促盟国加强南海巡逻/新闻报道/6a A8 e2b 8 bbdaec 21 Abe 1 e 9931930 df 5b . 2018 . 12 . 02 .
[26]帕特里克·克罗宁,亚历山大·沙利文。维护规则:打击亚洲海上胁迫[共和国]。新美国安全中心,2015年。
[27]乔尔·伍特诺。超越强加成本:重新调整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共和国]。国家亚洲研究局,2017年。

注:
1美国国防部:航行自由计划,2017年:1。
2美国国防部:亚太海事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