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69589字博士毕业论文国际合作困境视角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改革思路

69589字博士毕业论文国际合作困境视角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改革思路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9589字
论点:协定,国际,国际货
论文概述:

本文是银行货币学论文,本文主要以国际合作理论和国际机制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国际机制对国际合作的影响。本文的主体部分以国际货币机制的法律基础—《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分析。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国际货币合作的机制框架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国际货币合作作为国际金融合作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促进全球化发展具有根本意义,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胆、最成功的国际货币合作。同时,它为国际货币合作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是国际货币合作制度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领域唯一的国际公约,《协定》为当代全球国际货币合作提供了系统有序的机制框架,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的基调和格局。

第一节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考察

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成单一的世界货币,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货币合作历史的开始。从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到各种危机中的短期合作,二战前的国际货币合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一、国际金本位制

自1821年英国采用金本位制以来,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所有重要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自动形成。国际金本位有三个基本操作规则。一是所有参与国的货币都固定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国家货币管理局准备以国家货币的固定价格买卖黄金。第二,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第三,国家货币供应受到黄金储备的限制。黄金流入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而黄金流出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固定汇率制度和国际支付的自动调整机制。金本位制为当时的主要国家提供了最稳定、最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

当时国际金本位制有利于实现国际货币合作。首先,当时所有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都符合国际货币合作的条件。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所有主要国家的政府基本上都放任其经济。当时,所有国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相对稳定,国际金本位制的运作不受任何重大外部影响。其次,更重要的是,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对市场的干预基本上将外部平衡的目标放在首位,从而不会严重干扰金本位的国际收支调整功能。第三,经济周期的一致性使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容易形成一致的目标,采取与英格兰银行一致的货币政策,并实现事实上的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定开启了一个制度化国际货币合作的时代。

肯尼斯·瓦耶在他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一书中提出,国际合作应该制度化,以帮助加强国家之间的互动。他指出,世界无政府状态并不意味着国家之间完全缺乏联系、组织和合作,而是当前的国际合作过于松散。基于互惠原则的有条件合作是最佳选择,而国际机制是加强互惠原则并使之制度化。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公布结束了国际货币秩序的混乱,开启了制度化国际货币合作的新时代。正如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法律权威约瑟夫·戈尔德(Joseph Gold)所说,“这些法规的通过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发展。原因是每个人都同意在过去国家可以自由行动的领域实施法律规则。”

一.国际合作的制度化

(a)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机制

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国际机制在促进国际合作顺利发展、促进国际公共产品成功获取、缓解“集体行动困境”和“搭便车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际合作有两种主要形式——机制合作,即基于国际社会或参与长期合作的各方所形成和商定的规则的制度化货币合作,以及随机合作,主要是指相关国家为应对特定事件而经过协商后采取的有限期限的合作行动。诚然,随机协调具有广泛的主题和灵活的谈判方法的优势。然而,由于没有第三方的监督,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协议的执行完全取决于参与国的自愿意愿。因此,很难确保协议的所有各方都能信守承诺。基于国际机制的国际货币合作的优势是:

首先,国际机制具有约束力。一方面,国际机制以所有国家的协议为基础,并有稳定的法律基础。即使该机制在形式上相当简单和严格,但它也具有实质性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国际机制,特别是正式的国际协定,有一套完善的实质性和程序性规则,有利于机制的实施,往往有相应的国际组织监督机制的实施,从而对相关会员国产生积极的制约。

其次,采用基于国际机制的系统可以鼓励各方考虑政策博弈的可重复性。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国家可能会发现很难遵守协调一致的政策。然而,在持续存在随机干扰的情况下,初始条件的差异变得可以容忍,因为这种干扰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扭转局势,有利于各方,这使各方更愿意遵守国际商定的机制。

第三,国际机制为弱势成员的逐步参与提供了/[/k0/。在当今世界,“一个中心一个边缘”的格局依然存在。以普遍性和普遍性为特征的国际机制为边缘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例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各国的权利和义务实际上是不对称的,但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学习和发展国际货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有人认为,一套国际协定机制可能有助于形成外部纪律。这对政府软弱或工会组织强大的国家尤其有利。这种制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它可能限制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任意改变,并确保政策的可预测性;另一个原因是,这也可能使政府更容易根据国际协定执行政策,减少国内争端和执行此类政策的阻力。

第二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困境

该协定诞生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增减。它的演变过程不仅带有国际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深刻印记,也反映了各国在冲突合作过程中的竞争和妥协。作为一个机制因素,《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货币合作进程。然而,在《协定》框架下,国际货币合作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尽管对《协定》的几项修正案缓解了国际货币合作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困难,但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这些困难。

第一节美元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首次修订

1944年协定颁布后,它建立的国际货币运行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如前一章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双挂钩固定汇率特征突出,五种机制并存。直到1958年,《协定》机制基本适应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的有序发展。然而,该协议将美元视为维持各国货币兑换的支柱,“特里芬困境”不可避免。随着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和美元危机的出现,美国及其盟国开展了货币合作。然而,在这一机制的约束下,国际货币合作难以开展。这导致了协议的第一次修订和特别提款权的产生。这是国际货币合作的大胆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的困境。

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颁布后国际货币合作的初步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协议”机制实际上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霸权和中心的合作机制。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战前国际货币秩序的混乱,为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合作的机制框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首先,缓解国际储备短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已成为相当于黄金的主要国际储备,有效补充了黄金储备的短缺。随着战后黄金供应的增长停滞,美元的供应可以弥补国际流动性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储备的短缺。第二,稳定外汇市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双挂钩”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以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美国对维持黄金交易的平价负有重大责任。它需要确保能够以相当于黄金盎司的35美元的价格兑换黄金,并为国际社会提供充足的美元流动性。在此期间,由于缺乏国际储备,美元的奇货可居,与黄金的平价非常稳定,外汇市场的动荡可以消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创造稳定的环境。第三,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经济,导致经济重建过程中出现巨大的国际收支逆差。《协定》框架内的各类短期和中期贷款有效缓解了各国的国际收支问题,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复苏。1947年至1957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30多个国家发放了28.86亿美元的贷款。

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国际货币合作呈现出以国际融资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格局,主要体现在美国为解决西欧、日本等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以及满足国际支付体系对美元的强劲需求而提供融资的方式上。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保持美元的核心地位。其特点是:第一,外围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第二,外围国家面临类似的经济困难;第三,外围国家在面对美国时也有类似的游戏动机。

第二节“尼克松冲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订

特别提款权的设立最终未能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深层矛盾。随着美元危机继续恶化,“尼克松休克”。最后,系统完全崩溃了。《协定》第二次修订宣布,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进入牙买加体系时代。

首先,“尼克松冲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协定》的第一次修订和特别提款权的设立并没有改变美国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情况,因此未能向美国提供调整国际收支和避免或减少赤字的有效工具。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继续扩大。1970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达到100亿美元。从1971年到今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逆差达到每年200亿美元。预计7月和8月的反向差异会更大。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美元存款的实际利率低于黄金市场的溢价,各国央行继续争相利用积累的剩余美元将黄金兑换成美元。随着国际货币市场营运资本的不断增长,一天内在市场上的美元兑换量高达10亿美元,使得美元平价不可持续。

新经济政策宣布后,西方金融市场陷入混乱。除了纽约和东京,各国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纷纷关闭。8月23日,西欧外汇市场重新开放,大多数货币都在浮动。法国采用双重汇率制度,即贸易收支通过官方市场,使用“贸易法郎”维持原来的固定汇率,而其他收支通过自由市场,使用“金融法郎”实行自由汇率。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在贬值和升值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些国家采取了钉住汇率政策,而许多国家决定将一篮子货币作为调整汇率的基础。

第三章探讨国际货币合作困境的机制51

第一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机制限制51

一、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局限性51

二.国际储备机制的局限性53

Iii .交换安排机构54的限制

第四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变化与国际货币合作秩序的重构69

第一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改革是国际货币合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来协议的辩论6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变化的理论解释70

第五章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改革中的对策99

第一节: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框架下参与国际货币合作99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回顾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意义...100

第五章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改革中的对策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在协定框架下参与国际货币合作是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和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措施。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货币合作体系、推进国际货币机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展望未来,中国应采取适当的原则和战略,在以《协定》为核心的国际货币机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一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框架下的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

《协定》框架下国际货币合作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和保障,满足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理解和融入世界的需要,促进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在《协定》框架内参与国际货币合作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回顾

中国在1980年恢复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后,积极行使了《协定》赋予的权利,履行了《协定》规定的义务,并不断提高其地位。

首先,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资金的使用。1981年和1986年,中国分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7.59亿特别提款权(约8.8亿美元)和5.98亿特别提款权(约77.3亿美元),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到1990年代初,上述两笔贷款都已提前偿还。此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没有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任何新的借款要求。

结论

首先,本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1)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值得全面评价。

国际机制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的促进。一旦国际机制出现,它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影响国际合作的发展进程。国际机制有稳定的法律基础,提供相对完善的监管框架,鼓励各方考虑政策游戏的重复性,并为国际社会更多成员参与合作提供空。然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国际机制在其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包括权力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具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国际合作的方向和效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肯定国际机制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建立和参与国际机制,扩大国际合作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国际机制的局限性,积极推进机制改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作为一种全球国际货币机制,深刻影响着国际货币合作的进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为全球国际货币合作提供了一整套制度框架。该协议创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其成为维护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的组织核心。该协议还建立了以国际收支机制、国际储备机制、外汇安排机制、外汇管制机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机制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规则体系,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了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了制度指导和规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经历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体制变革。不仅有创造性的机制创新,如特别提款权,还有对牙买加制度事实的法律承认和监管调整,如资本增加。这些都缓解了不同国际经济环境下国际货币合作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然而,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动摇,这无疑偏离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货币合作困境的根源。

(3)国际货币合作机制改革和国际货币合作秩序重建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机制的协调不尽如人意。国际货币合作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改变国际货币合作机制,重构国际货币合作模式。这种机制改革应整合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取向,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的五种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最大限度地克服其局限性,增强国际货币合作的效果,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国际社会重新关注国际货币体系,并就此展开对话,这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货币和金融领域本身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改变面临许多挑战。美元霸权的削弱和多极化趋势的立法表现,必然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充满斗争和妥协。在这一过程中,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应充分利用20国集团的交流平台,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克服各种政治障碍,寻求改革共识。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