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象 >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关于调查的主体和范围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关于调查的主体和范围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

关于调查主题和范围的问题a、b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

请问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总体’分别是什...

调查对象:由各种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是拟定的实际调查对象。 调查人群:指被调查的社会现象的人群,应从理论上进行调查。 样本的确定:在研究中实际观察或研究的一些个体被称为样本,也可以解释为根据某些程序和方法从整体中随机选择的部分。统计调查对象是指在政府统计调查活动中提供自身情况统计数据的单位和个人 统计调查对象的范围是依法有义务提交统计数据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人民。首先,阐明调查的目的,并将其具体化为指标 调查的明确目的是调查和研究每个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 在确定调查目的时,应注意是了解总体参数还是研究相关环节。 应仔细选择指标,并尽可能使用客观、敏感和准确的量化指标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根据调查的目的,具体由你决定。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些写作和其他例子。 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示范第1条的具体说明。主题选择: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2.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一般可以选择:问卷式、访谈式、观察法,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要制定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得出一定的结论。研究方法是调查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现状,也可以是揭示存在的问题,澄清原因和后果,供进一步研究。

关于调查的主体和范围

关于调查主题和范围的问题a、b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

请问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总体’分别是什...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及方法范文

[/s2/]第四章[住宅小区现状调查/s2/]

本文目录导航:

[标题]开放社区规划设计方案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他6)

[第一章]块状开放社区建设研究导论

[第二章]开放社区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中国城市居住社区模式的发展及影响

[4.1-4.2]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

[4.3-4.5]用户体验调查及现有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国内外开放社区的设计方法与实践

[6.1-6.2]开放社区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空

[6.3-6.4]街道边缘界面设计和街道道路开放设计

[6.5-6.8]防御空房间、景观系统和公共设施的设计

[参考文献]新开放社区建设的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4.1 .调查范围和对象

针对我国目前社区模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从封闭社区发展到开放社区的社区案例(深圳田玉娥龙亭、上海五通城二期、武汉万科城市花园),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总结对当前社区模式设计和使用的反馈。

4.2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对社区的道路结构、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功能布局等方面,以及居民的使用经验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4.2.1。深圳田玉娥龙庭

4.2.1.1,项目概述

田玉娥龙亭社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面以宝安体育馆为界,南面以宝安中心为界。总建筑面积171400m2,面积51830m2。内部配套设施完善,由9栋28层高层住宅组成(如图4-1)。

图 4-1 项目地理位置

图4-1项目地理位置

4.2.1.2,开放式设计措施。

(1)开放式结构

与传统的周围没有空气的大型封闭社区相比,居住区将城市支路引入社区,对外行人和车辆开放。引用城市支路将深圳田玉娥龙亭街区划分为9个小街区。群体规模较小,约150-200米(如图4-2所示)。

图 4-2 社区结构

图4-2社区结构

(2)公共设施布局

通过沿街道设置公共设施,将生活街道引入居住社区,从内向外开放公共设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4-3所示)。

图 4-3 公共设施布置

图4-3公共设施布局

(3)道路结构规模

该居住区的社区级道路将社区划分为9个小区,使整个居住区与城市无缝连接,为交通路线提供了更多选择(如图4-4所示)。狭窄的道路被用来限制车辆的流量,司机和行人之间的礼让和默契被用来代替道路交叉口的信号灯,以创造一个没有隔阂的连续过程。从管理系统模式来看,虽然不严格,但它实现了人性的高效运输功能。

图 4-4 道路结构

图4-4道路结构

4.2.1.3,设计限制

(1)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不对外开放

社区的开放仅限于社区道路、街道公园和广场的开放,不涉及其他住宅建筑内公共设施和场所的开放。其他封闭社区,主要以封闭群体管理的形式,表现出很强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分割了社区的整体开放性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如图4-5所示)。

图 4-5 开放与封闭空间对比

图4-5打开和关闭之间的比较空

(2)封闭界面

社区的入口和实体的边界有很强的接近性,表现出一种内部无法接近的距离感和排斥感,这使得很难吸引行人的好奇心和停留,从而导致内部变得迷失空(如图4-6和4-7所示)。

图 4-6 封闭性门禁

图4-6封闭访问控制

图 4-7 组团内部空间

图4-7集团内部空

(3)道路管理不善

该小区停车位考虑不足,导致很多车辆停在支路两侧,影响了小区的使用寿命(如图4-8和图4-9所示)。

图 4-8 路面汽车乱停现象

图4-8道路车辆随机停车

图 4-9 路面汽车乱停现象

图4-9道路车辆随机停车

(4)景观绿地开放规模不大

大多数景观绿地都布置在社区内,外部人员无法使用。但是,仅对外开放的绿地布局相对分散,在空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连续性,导致景观绿地分散(图4-10)。

图 4-10 景观绿地分散

图4-10分散景观绿地

4.2.2、上海吴彤国家二期

4.2.2.1,项目概述

大化吴彤国家二期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靠近中心路和文水路交汇处。北接大华社区,南接中央实验小学(图4-11)。占地面积185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强调“自由开放街区”的设计理念。

图 4-11 项目地理位置

图4-11项目地理位置

4.2.2.2,开放式设计措施

(1)开放式结构

社区采用封闭式建筑布局的街区居住模式。建筑物沿街道走向施工,总体布局整齐有序。模拟传统城镇街道空的布局模式,在社区内创建混合交通的开放式棋盘式道路结构,利用部分街道空解决地面停车问题(如图4-12所示),实现社区道路与居民生活和城市空的融合。除了一些高档别墅,其他社区街道和其他公共空房间对公众开放。

(2)高密度、小规模开放道路网

吴彤采用高密度、小规模的道路结构体系(如图4-13所示),行人和车辆混合,为城市道路预留开发疏散室空,为行人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提高交通效率和有趣的体验,结合长期步行和开放的商业界面,激发人们创造和参与城市街区的活力。

图 4-12 社区道路内景

图4-12社区道路内部场景

图 4-13 道路结构

图4-13道路结构

(3)公共设施布局

应采用商住融合的混合模式,根据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合理安排休闲、商务、办公、住宅的功能布局,以促进多样化的街道活力,减少短途交通(如图4-14)。

图 4-14 住商结合的功能模式

图4-14商住结合的功能模式

(4)开放界面

入口直接对城市道路开放,设置减速带来限制车辆的通行和速度,从而确保附近的长期生活质量。一些入口利用周围开放的绿色公园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自然过渡到社区内部(如图4-15所示)。

图 4-15 梧桐城邦开放式入口

图4-15吴彤开放入口

(5)防御性

吴彤市试图弱化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空之间的明显界限,并通过使用街道台阶或景观植被灵活处理街道空之间的过渡关系(如图4-16所示)。

通过台阶或庭院对空间进行划分

图4-16按台阶或庭院划分空

4.2.2.3,设计限制

(1)道路

规划中的社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紧密相连。然而,外国车辆的快速通行危及居民的安全出行,超过了社区道路的承载能力,这违背了混合开放道路的初衷。此外,社区内各种道路上散落着各种外国车辆,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如图4-17所示)。

图 4-17 外来机动车占领社区内空间

图4-17外国机动车占领社区空

(2)公共设施

社区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步行即可到达的大型超市和学校。人们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地(如图4-18所示)。

图 4-18 社区内部公共设施缺乏

图4-18社区缺乏公共设施

(3)景观绿地

由于缺乏人性化设计,社区内的景观绿地大多未被利用或未被利用,不能满足居民的功能需求(如图4-19)。

图 4-19 开放场地闲置

图4-19开放站点空闲

(4)防御性

吴彤完全摒弃社区围墙和门禁的社区管理模式,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社区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大多数底层建筑都使用防盗卷帘来处理社区内盗窃案件的发生,其不尽如人意的治安状况使得社区的开放式管理处于一种略显尴尬的境地(如图4-20所示)。

图 4-20 防护网隔离了周边环境

图4-20防护网隔离周围环境

4.2.3武汉万科城市花园

4.2.3.1,项目概述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位于武汉武昌广固新城核心区,东临科技工业区,北接中环路(如图4-21)。建筑面积93000m2,建筑面积110120m2,容积率1.13。城市支路穿过社区内部,分为东西两侧,形成一个开放的交通系统,城市支路与社区内外环路相互连接。武汉万科城市花园由21个小区单元组成,规模为8000-20000 ㎡,每个小区单元由4-9栋单体建筑组成,呈现“居住区-小区单元-建筑单体”社区空的结构水平。第五大道(Fifth Avenue)是城市的一条支路,配有俱乐部、沿街商店等公共设施,结合景观、绿化、商业、娱乐、通讯、公交车站等多种功能。它也对社区的外部世界开放。机动车和行人可以自由通行。

图 4-21 项目地理位置

图4-21项目地理位置

4.2.3.2,开放式设计措施

(1)道路交通系统

在居住环境中,采用三层结构的网格道路框架,即社区级人车共存的城市支路、邻里单位之间的道路和邻里庭院中的居住道路。其中,城市绕行道路利用植被隔离建立人车混合交通的道路交通系统,并采用减速装置、限速等手段确保行人行走安全。城市支路密度控制在300-400米之间,居民区道路密度控制在100-200米之间(如图4-22所示)。

图 4-22 道路交通体系

图4-22道路交通系统

(2)公共交通

均匀分布的网格道路结构弱化了道路的坡度,结合均匀分布的公交站点,实现了整个社区服务半径的基本覆盖,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路线,提高了出行便利性和目的地可达性(如图4-23)。

图 4-23 公交站点及公共设施的步行尺度

图4-23公交车站及公共设施步行规模

(3)公共设施的开放

武汉万科花园不仅沿着第五大道的街道和街角布置对外开放的教育和商业设施,还注重用户体验。例如,它在中央绿地空安排休息座椅和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结合建筑造型创建更具活力的灰色空房间和景观空房间,并添加性能广场和景观草图等硬件设施。它吸引了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人员参与这种消费或休闲活动,创造了动态的街道生活和资源共享空对外开放的房间(如图4-24所示)

图 4-24 社区外面的公共设施

图4-24社区外的公共设施

图 4-25 公共休闲设施

图4-25公共休闲设施

4.2.3.3,设计限制

(1)集团关闭

集团内部交通网络密集,但无法完全对外开放。该团体对外的进出受到限制。门禁等设施用来给人一种被排斥和孤立的感觉空,这降低了活动热情,导致街区活力的下降。不可能将外部人员引入团队,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自然监控环境(如图4-28和4-29所示)。

图 4-28 组团内部栅栏限制人行

图4-28群体限制行人的内部围栏

图 4-29 组团呈封闭性

图4-29组已关闭

(2)公共设施

一些公共设施被重复配置,一些功能设置与居民的生活需求相矛盾,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如图4-30所示)。

图 4-30 公共设施重复设置导致资源浪费

图4-30公共设施重复设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3)公共绿地布局分散

公共绿地缺乏有趣和人性化的设计。大型公共绿地支离破碎,散布着一些绿色植被,没有供行人休息的座位和娱乐设施。整个公共绿地呈现空的分散性,未能通过景观节点和轴线形成连续、开放的绿地景观系统(如图4-31、4-32和4-33所示)。

图 4-31 绿地被栅栏拦截

图4-31围栏拦截的绿地

图 4-32 绿地缺乏休憩设施

图4-32绿地缺乏休息设施

图 4-33 无人气的绿地景观

图4-33不受欢迎的绿色景观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