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盟 >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东盟加一在中国哪里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东盟加一在中国哪里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

东盟在我国哪里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宾。一个是指中国,一个非东盟国家。一般来说,东盟十国和中国。东盟有10加3,这是指东盟的10项成就。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

为什么东盟经济共同体不是专门性国际组织?

东盟是一个将东南亚国家聚集在一起的国际组织 负责人:峰会是东盟的最高决策。东盟国家轮流主持首脑会议,并负责召开首脑会议。 东盟秘书长是东盟的首席行政官,对东盟首脑会议负责。东盟国家的高级官员任期五年。 总部:东盟秘书处位于印度的尼西。东盟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简而言之,东盟共同体(ASEAN Community)是一个实体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东盟国家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交流中,以维护盟国的权益。它由三部分组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第一届东盟首脑会议于1976年2月23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东盟五国元首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宣言》。1977年8月4日至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首脑会议确认,东盟将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拿大和共同体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简而言之,东盟共同体(ASEAN Community)是东盟国家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交流中,维护盟国权益的实体组织。它由三部分组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20世纪后的主要事件如下: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 会议发表了《东盟,

东盟加一在中国哪里

东盟在我国哪里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宾。一个是指中国,一个非东盟国家。一般来说,东盟十国和中国。东盟有10加3,这是指东盟的10项成就。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

为什么东盟经济共同体不是专门性国际组织?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范文

摘要

21世纪之前,欧美和非洲的区域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金融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对东亚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关注。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框架加快形成。“东盟+十国”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全球金融危机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东盟对其战略地位下降的担忧正在上升,对大国游戏的担忧也在上升。在这种背景下,东盟积极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这可以增强国内凝聚力,提高国外地缘战略地位。

任何人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立于1967年,成员只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国家的特点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样性。他们的联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东盟最初的目标是抵御外部安全威胁,并与西方保持战略联系。在随后的逐步扩张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的差异,东盟成员国对一体化产生了怀疑甚至抵制。冷战的结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东盟的重点已经回到自身,转向组织建设、成员国的长期发展及其在世界上的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真正认识到,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下,只有加强一体化,与外国团结,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发展机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已从初步设想进入实践,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1991 -1997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概念应运而生。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壁垒,并允许东盟充分利用其实力,而东盟此前受到意识形态分歧的束缚。一方面,东盟吸收了文莱、越南、老挝和缅甸等“专制国家”加入,增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利用冷战冰雪融化的优势,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建立了“东盟+1”合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此前难以想象的“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合作机制(即“10 +3”)。此后,东盟一直灵活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在该地区甚至在更广泛的国际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利益,灵活性为四千或两千英镑,从而使东盟国家能够尝到“1 +1 >2”合作的好处。在此背景下,东盟领导人就旨在共同发展的社区建设达成共识。1997年12月,东盟领导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决定将东盟建设成为一个“稳定、繁荣和有竞争力”的区域,并努力在2020年之前实现均衡的经济发展、显著减少贫困和成员国之间更均衡的社会分配(《东盟2020年远景》)。①这是“东盟经济共同体”概念的雏形。

第二阶段(1998 -2006):东盟经济共同体成为合作目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东南亚国家对“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奇迹大失所望。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及其对危机的脆弱性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难以伸出援助之手,东南亚经济体所属的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正在寻求更多的自我保护。相反,中国保护人民币免受贬值的努力让东盟放心。自那时以来,东盟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共同自强、互助、共同发展是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到1999年,所有10个东南亚国家都加入了东盟(东帝汶于2001年独立,并于2012年申请加入东盟)。该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联盟,增强了东盟加强一体化的信心。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新经济”的冲击已经波及亚太地区,东南亚国家也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立即与东盟展开自由贸易谈判,扩大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范围。“东盟+3”合作进展迅速,巩固了东南亚的发展基础。然而,与大国打交道的东盟国家开始感到不知所措和力不从心。因此,东盟国家促进一体化的政治意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2003年10月巴厘岛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将“东盟经济共同体”作为到2020年要实现的经济一体化目标(“巴厘协定二”的重要内容),使其与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一起成为“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并计划于2020年完成。(2)2006年8月,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在2015年之前设计一份有明确目标和时间表的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

第三阶段(从2007年至今):东盟经济共同体确定了其建设框架并对其进行了升级。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全球资本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不断深化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始实现新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东亚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区域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从单一的纵向分工转变为纵向加横向的混合分工。东亚经济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一体化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东亚峰会应运而生。它最初涉及10个东盟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此后,它在2008年吸收了美国和俄罗斯加入。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帮助东亚经济一体化结出果实——东亚区域经济体已经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的“经济集团”。因此,整个区域各国受危机影响较小,经济正在迅速复苏。战后,东盟更加重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然而,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的10个东盟国家要团结起来并不容易。进一步的合作和在区域平台上发挥“中心”作用对其凝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是协调经济发展战略,巩固1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东盟越想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占据稳定的中心地位,就越需要采取更多的集体行动来实现“十大于十”的影响效应。

在这方面,东盟经济共同体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一方面,必须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以尽快满足作为区域合作中心协调组织的要求。为此,东盟于2007年发布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明确并细化了建设计划。④在当年1月举行的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成员国领导人确认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期限将从2020年提前至2015年,并签署了《关于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至2015年的宿务宣言》,其中特别提到需要将东盟建设成为货物、服务、投资、熟练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区域。⑤2009年,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东盟共同体路线图华新宣言》(2009 -2015年);2012年,东盟领导人再次重申加快共同体建设。(1)另一方面,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内容必须扩大和丰富,以适应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2011年4月,经过两年的讨论和设计,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纳入“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框架。在确定东盟自由贸易规则体系的基础上,现有的五项东盟对外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整合,从而实现了更广泛的整合结果。(2)与此同时,东盟更加重视其共同体与国际社会的一体化,因此达成了《巴厘协定三》,以加强共同体的对外经济联系,并加强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倡议的总体协调。(3)2012年11月,RCEP谈判在\"东盟+6 \"经济部长会议上正式启动;(4)第一、第二轮和第三轮谈判分别于2013年5月和9月以及2014年1月完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正日益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东盟成员国把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作为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努力形成整体对外格局。

2014年5月,东盟秘书长宣布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为80% \"。具体而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有四个方面,统称为“四大支柱”。6.目前,“四大支柱”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是建立单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因此,商品、服务、投资、资本和熟练劳动力的跨境自由流动是不可或缺的。东盟成员国在关税减让以及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东盟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动的目标包括七个方面,即“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统一原产地规则、实施简单、协调和标准化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关税一体化、“东盟单一窗口”建设和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技术体系。自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建立以来,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总关税水平已降至0。只有少数农产品(如椰子仁、大米和糖)仍然保持接近零的较低关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CLMV国家)的关税水平已降至2.6%。⑦东盟成员国已就消除国家和区域两级的非关税壁垒达成协议,并为《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的原产地规则设计了一套新的产品标准。东盟经济共同体提前实施了签署国之间的“第二份区域自我认证系统合作谅解备忘录”,简化了东盟内部跨境货物贸易的通关程序。同时,东盟修订了货物贸易协定的审批程序,签署了《东盟货物贸易经济协定修正协定》,实施了《2012年东盟统一税收协会协定》。⑧七个东盟国家(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和泰国)在“东盟单一窗口测试”中成功实施了连通性。根据东盟秘书处和世界银行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东盟内部的贸易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大约15%。“。提高有关各方在国际贸易各方面的透明度,改进税目分类,建立东盟电子关税体系,加强相关人力资源培训,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采取风险和审计控制下的贸易促进措施;以及建立货物清关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贸易信息在十个国家之间共享,清关程序同步,以提高贸易效率和各国的竞争力。

服务贸易的自由流动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建立共同的专业认证体系,消除各行业服务贸易壁垒,逐步减少东盟内各行业跨境股权交易壁垒,加强服务领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金融服务开放将在确保成员国内部经济秩序和遵守国内经济政策目标的前提下,酌情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在这方面,东盟成员国已经完成了关于加强《东盟服务贸易合作框架协定》的五轮谈判,并达成了一定共识。他们还决定推进分部门服务的自由化水平,以便到2015年底实现对服务贸易的基本\"零限制\"。

投资的自由流动基于《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和《东盟投资担保协议》(IGA)。目标是实现东盟内部跨国投资在大多数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业及相关服务领域)准入前后按时间表逐步开放;允许设计临时例外列表和敏感项目列表,这些列表不需要完全消除,但必须定期更新。为此,东盟成员国于2009年签署了《东盟全面投资协定》,并于2012年实施,相关内容不断完善。(1)根据经合组织的标准(结果在0-1范围内越低,就越开放),东盟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和制造业投资的总体自由化水平已达到0。267,市场开盘价低至0.197’。(2)目前,东盟成员国已将外资参股比例提高到至少70%,并推出了新的“东盟投资网站”。未来,东盟将重点推进投资者保护、投资便利化合作、“东盟投资区”和生产网络建设、投资自由化等。

“更自由的资本流动”的目标是确保资本账户自由化与成员国的国家发展计划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并允许针对自由化进程造成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采取预防措施,使所有东盟成员受益。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强东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整合,统一相关标准,加强教育和资格的相互认证,加强预扣税制度,促进外汇和债券市场的国际联系。另一方面,应允许更大的资本流动,并应取消或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以便利经常账户支付、支持外部直接投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一度刺激了金融合作。2011年,东盟成员国完成了六轮金融服务自由化谈判。发起旨在创建“东盟资产集团”的“东盟证券交易平台”倡议;(三)实施“信用担保和投资促进安排”;签署“东盟基础设施基金”协议;2012年,在最初由东盟发起的货币互换合作清迈倡议框架下,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共同建立的区域外汇储备池从1200亿美元扩大到2400亿美元。(4)熟练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允许受控制的流动或促进贸易和投资引发的自然人流动,以便利东盟内部为跨境贸易和投资服务的专业和熟练劳动力获得签证或就业许可;统一人员流动标准,以促进东盟内部服务自由流动,加强“东盟大学网”成员合作,加强东盟成员国在推广技术、开发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能力。为此,东盟对工程师、建筑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流动实施了“MRA”,并到达“MNP”,以便利贸易和投资活动造成的人员流动。⑤二是把东盟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包括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竞争政策合作的目标是:在所有东盟成员国实施统一的竞争政策,设立部门讨论和协调竞争政策并将其联网,鼓励成员国为竞争力能力建设引入相关的发展政策,并根据国际最佳做法和成员国的发展经验设计“东盟区域竞争政策指南”。东盟在这方面的竞争政策和法规制度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东盟区域竞争政策指南》和《东盟竞争政策法规手册》。

消费者保护合作的目标是建立消费者保护机构网络,促进相关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并为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官员和消费者领袖提供相关培训。在这方面,东盟成立了一个特设的“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并推出了“召回或禁用产品的公告和信息交流准则”及相关网站。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目标是建立东盟知识产权文献系统。成员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保持沟通和信息共享,促进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文化传统表达方式的合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入《马德里公约》。在这方面,东盟成员国积极实施了《2004-2010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和《东盟版权合作工作计划》,新签署了《2011 -2015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与对话伙伴和国际机构合作,加强东盟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并推出了一个专门网站,在该地区推广与知识产权系统有关的信息。该网站还链接到东盟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网站。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东盟成员国合作的关键领域,具体包括七个目标:促进跨境运输合作,实施《东盟货物运输便利化措施框架协定》、《东盟多式联运合作框架协定》和《东盟跨境运输便利化框架协定》;推进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接昆新铁路,修复三级以下道路,加强东盟陆路交通安全;促进海运和航空空运输基础设施,并根据海事组织相关实践要求实施“东盟促进海运一体化和竞争力路线图”、“东盟开放日空政策”和“东盟单一航运空市场规划”;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成员国之间的高速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各国计算机应急小组的能力建设、相关培训和跨境合作,鼓励各方参与电子通信标志的使用和推广,深化政策合作,充分利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成果,做好应对由此带来的社会挑战的准备;深化能源合作,实施东盟电网和油气管道建设计划,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完善《东盟石油安全协议》;促进采矿合作,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以及人员和机构的能力建设,促进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深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合作,促进私营部门和国际机构参与东盟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放宽或消除跨境投融资相关障碍。2010年,东盟就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合作达成了《文莱行动计划》,并制定了2011 -2015年《东盟互联互通计划》的实施方法。(2)东盟航空公司空产业合作成效显著。在签署《东盟航空公司空服务全面自由化多边协定》的基础上,东盟十国“模式”被用于促进航空公司空运输部门路线图等的一体化。有效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此外,东盟还努力完善双边协议网络,防止双重征税,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合作,协调相关法律和政策,大力推动《电子东盟框架协议》下的区域网上货物贸易。

三是实现国家和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东盟关心分享一体化的成果,注重所有成员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缩小相对不发达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作目标是:优化成员国的经济结构,协助中小企业获得信息、市场、人力资源、融资和技术,加强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的抵御能力,以及提高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此,东盟成员国积极实施了《2004 -2014年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蓝图》(APBSD);一个特设的“东盟中小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将为成员国的有关部门提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政策思想和指导。在这个平台上,东盟完成了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在2013年经济部长会议上,成员国进一步更新了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0 -2015年)。(4)目前,东盟中小企业比例高达96%,解决了50 -85%的当地就业问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0-53%。“。获得对话伙伴国家和国际组织(如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对IAI的支持,设计研究和经济社会政策以防止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等。为此,成员国签署了第一份和第二份《东盟一体化倡议战略框架和工作计划》。成员国领导人在2011年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均衡经济发展框架协定》(EED),并在2013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就有效执行该协定达成概念共识。

第四是融入大型区域和全球经济体系。东盟认识到,它正处于以市场相互依存和工业全球化为特征的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因此,它应该在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外部规则的影响。一方面,要发展同等质量的对外经济联系,加强东盟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内部一体化的要求设计对外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对外经济合作政策协调体系,共同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参与区域和多边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加强对全球供应链的参与,继续在产品生产和分销方面尽可能采用国际最佳做法和标准,并向欠发达成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力和参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能力。

东盟继续在双边和区域等各种平台上加强与对话伙伴的合作。东盟积极推动不断完善自由贸易协定,并与其六个对话伙伴开展全面经济合作。东盟-中国自由贸易联盟积极推动修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包括重新审查敏感产品清单和原产地规则;中国单方面提高了自由化水平;中国、文莱、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实施了《东盟-中国货物贸易协定》中的《消除检验检疫技术壁垒协定》,推动了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修订,最近开始积极准备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2)此外,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立了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竞争力委员会,将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经济合作支持计划(AECSP)延长至2015年底。(3)中国和印度已经完成了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协定文本的起草工作。一旦所有国家都完成了国内审批程序,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在印度建立“东盟-印度贸易投资中心”(ASEAN-India Trade and Investment Center),以促进双边经贸交流。(4)实施东盟-日本经济合作“十年路线图”计划,(5)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合作,推出“东盟-日本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网站,加强东盟利用信息技术和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与“亚洲职业教育网”(APEN)合作推进东盟产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医疗保健和中小企业发展双边合作。2013年7月12日,第六届“东盟秘书长与东盟日本工商协会协会对话”在河内举行,“东盟-日本纪念峰会”于同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东京举行。中韩继续推进双边货物贸易协定的自由化,推动互惠安排的实施,消除非关税壁垒,增加贸易便利化措施,完成计划于2014年实施的《原产地证书程序规则》修订工作。⑥与俄罗斯达成“贸易投资合作工作计划”;⑦考虑扩大双边联合专家组的合作范围,成立“执行委员会”;与美国一道,将努力促进《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TIFA)和《扩大经济合作行动计划》(E3),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商业规范方面的合作(2013年6月召开“东盟中小企业商业规范工作会议”),起草《国际投资和通信服务贸易共同原则无约束力协定》,协调和对接标准体系和贸易行为守则。(1)东盟在多边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2013年5月、9月和2014年1月,东盟和六个自由贸易伙伴完成了三轮RCEP谈判,成立了三个RCEP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小组,并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以确保在2015年内完成谈判。在东亚首脑会议的平台上,东盟协调了经济部长会议和外交部长会议,以评估当前的区域商业连通性水平,并考虑在促进连通性和合作方面发挥特殊作用。(2)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虽然尚未完全建立,但进展迅速。从2007年到2011年,东盟地区跨境投资比例增加了75%。③越来越多的东盟成员国被相互认定为“有利的投资目的地”。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缩小、国内劳动力供给的日益稀缺和中产阶级市场的扩大,东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障碍和技术困难。即使建设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仍然不高。然而,为了保持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东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努力加强其内部一体化水平。

从经济结构来看,东盟面临四大困难:第一,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太大,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深度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规模相比,印度尼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老挝的100倍,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柬埔寨的近50倍。(4)与发展水平相比,新加坡正在努力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而“外汇券”仍在缅甸市场流通。其次,东盟经济体高度依赖外国,内部经济交流比例较小,因此一体化需求并不迫切:过去10年,东盟内部贸易比例一直保持在1/4水平,而对该地区的投资仅徘徊在10 -18%之间。⑥第三,全球金融危机后,东盟及其对外经济关系正在进行调整。然而,由于出口产品相似,目标市场相同,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竞争。此外,不同的成员国对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对外关系有不同的考虑,导致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差异更大。第四,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尚未完全从低谷中复苏,尤其是作为东南亚技术、资本来源和目的地市场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尚未强劲复苏。东亚和东南亚的整体经济前景不容乐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有待考察,这可能对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和认知差异。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发展水平较高,更接受和认同西方商业理念和规范。菲律宾曾经是西班牙、日本和美国的殖民地,现在是美国的盟友,深受美国的影响。然而,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众多,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西方模式大相径庭,更不用说CLMV相对封闭保守,有着独特的社会习俗。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的人们对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太重视,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的认识也不太感兴趣。此外,由于语言和习俗障碍,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这不利于各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不利于积极利用合作成果,也容易导致对经济共同体的误解,甚至拒绝自由化。

从战略格局来看,东盟成员国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战略考虑也不同。例如,印度尼西亚综合实力最强,是“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在国际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印度尼西亚应该主导东盟的发展方向,印度尼西亚实际上只是把东盟共同体视为其对外“动态平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来说,东盟是它们在对外交流中“卡”地位的重要杠杆,而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来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是帮助它们发展经济的重要机会。不同的战略考虑决定了不同的成员对东盟经济共同体有不同的定位、期望和贡献。特别是,较发达的成员国更加重视长期利益,并朝着更高层次的一体化目标前进。例如,新加坡希望通过一体化开放东盟内部生产要素流通机制,以提高东盟的整体竞争力。然而,欠发达成员国更加重视实际利益,正在朝着务实合作的一体化目标前进。例如,柬埔寨、老挝等国希望通过一体化吸引其他国家的投资,但在能力和意愿方面较少关注机制建设。这种“高到高,低到低”的模式不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东盟的做法一贯强调共识和相互妥协。为了最终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东盟成员国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妥协方法。一是制定更多的特殊措施来照顾不同国家的敏感产业和产品,或者制定更长的过渡期。照顾CLMV欠发达国家的需要,并给予合作援助。

第二是调整其他国内政策和操作程序,以应对经济共同体可能对国内工业产生的影响。第三是设计一个更大的合作框架,作为2015年后长期进一步改进的基础。目前,东盟已经开始讨论“2015年后社区建设计划”。10国领导人在2013年10月东盟峰会上发布了《2015年后东盟共同体展望斯里巴加湾宣言》。(1)2014年5月,领导人在峰会上重申对\" 2015年后\"社区建设的关切。报告还强调,旨在缩小发展差距的\"东盟一体化倡议\"(IAI)应纳入\" 2015年后\"社区建设计划。③即使不考虑结构性壁垒的影响,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仍将面临两大技术难题,这两大难题对相关具体谈判尤其具有限制性。首先,关税减让与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之间的政策协调接近瓶颈。仍然保持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部门“极其敏感”,很难开放。第二,互联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产品的供应存在巨大的融资缺口。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计算,东盟互联互通计划在10年内将需要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度预算为600亿美元。(4)东南亚经济体整体实力薄弱,建设周期长,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慢,回报低。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促进合作。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预测东盟可能在2015年底前建立一个较低层次的经济共同体。⑤2016-202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到2015年全部实现目标,东盟经济体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东盟经济共同体有一个允许例外和敏感产品的清单,在一些项目中没有明确的下限要求。第二,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致力于的合作水平仍然相对较浅或有原则性,没有具体产业链、资本链布局等深层次合作的详细设计。这种社区建设是东盟发展史上区域一体化空的成就。然而,根据经济一体化理论,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只是一个高层次的自由贸易区,正在向共同市场建设发展,这与欧盟一体化不同。

事实上,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和背景与欧洲联盟大相径庭。尽管其直接目的是理顺该地区生产要素的循环机制,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⑥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是巩固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其根本考虑是加强内部凝聚力,以便在与主要国家的交往中寻求更有利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然而,由于外部支持条件的变化,东盟的内部凝聚力及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美国外交战略调整带来的挑战。东盟被中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大国所包围。为了顺利促进区域合作,必须有统一或协调的力量。在地区大国实力相近的背景下,东盟“灵活”持仓的能力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并在超级大国美国回归前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美国回归后,将大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进入“东盟+X”框架,希望削弱亚洲经贸体系,重塑美国霸权,使东盟“中心地位”的基础松动。第二是随着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整体格局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全球和区域大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越来越近,相互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游戏空变得越来越窄。然而,东南亚位于大国对抗的前线。它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然而,它有被大国拖垮的危险。此外,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作为东南亚的传统市场目的地和资本与技术来源,经济复苏缓慢,这相对降低了它们对东盟经济的吸引力。同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中国长期以来在东盟对外贸易关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原有的平衡已经打破。东盟面临着进一步加强协调、寻求新平衡模式的历史任务。

在当今世界和亚太地区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东盟对促进经济共同体建设的理解正在加深,共识空得到加强。这一势头已经不可逆转。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从5个国家扩大到10个国家,从建立各种“东盟+1”机制到“东盟+3”、“东盟+6”和“东盟+8”(现为东亚峰会),关于加强“中心地位”的内部共识逐步加强。特别是,在外部支持减弱的背景下,东盟更加意识到需要加强自身能力,以巩固其“核心地位”,从而强调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必要性。此外,东盟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被称为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最初计划于2015年完成。然而,前两者难以推进,建设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少有人提及。经济共同体预定完成的示范和象征意义甚至更为重要。

从长期来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既定目标相对较低,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东盟共同体将在2015年后吸引更多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东盟经济共同体在2015年实现既定目标的意义在于为成员国达成共识合作框架和基础平台,以进一步促进全面合作和经济一体化。2015年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东盟国家的一体化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