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媒体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

论文范文媒体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风险,新闻,传媒
论文概述:

新闻媒体论文:关于传媒风险传播理论困境分析 由硕士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关于传媒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

论文正文:

新闻媒体论文:关于媒体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由硕士论文中心和硕士论文小组提供。本文阐述了媒体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

风险沟通的概念源于20世纪末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是第一个提出风险社会理论的人。他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风险可以被定义为系统应对现代化本身带来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一种方式。”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特征体现在风险的特征上:风险是潜在的,由现代生产触发,人为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建设性的,灾难性的和全球性的。(1)“风险沟通是个人、群体和机构之间交流信息和意见的互动过程。它不仅与风险有关,还包括多种信息和其他风险性质的信息,这些信息表达了对风险信息或风险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安排的关切、意见和思考。”(2)风险社会构成了媒体的传播语境。沟通风险和应对风险沟通成为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任务。然而,谈到风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媒体的警告功能。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到美国五角大楼爆炸事件、非典、印度洋海啸、克隆、转基因食品,几乎没有媒体以真正全面、客观和完整的方式事先报道或警告过危及人类生存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反思:在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风险到来之前,是什么让一向以“了望”为己任的媒体“集体失语”?媒体对风险真正意味着什么?这是理论上正确理解媒介的逻辑起点,也是媒介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

1。新闻事实先传播然后导致媒体在传播风险时“迟到”的规则

现代新闻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新闻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在媒体实践中也有许多预测性报道,如预测彗星碰撞、月食、暴风雪等。另一个是新闻规划,提前安排即将到来的新闻,等等。那么,这种看似“先进”的新闻传播是否违反了新闻的时限?以下三个问题逐一演示。
1。新闻事实第一
新闻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闻的本质仍然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新闻事实的存在是新闻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新闻事实,就没有新闻。如果没有新闻事实,有新闻,那么这样的新闻就是假新闻。此外,新闻事实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生活事实,而必须是可以再现的原始事实,即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否则它们不是新闻事实。这就要求新闻时间必须是“过去时或现在时”。其次,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事实先报道后传播。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必要条件。新闻真实只能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而不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即使它们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未来的新闻事实,我们只能预测它们的基本趋势,而不能描述未来新闻事实的具体细节。甚至未来的新闻事实也会在发生过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报道尚未发生的新闻事实是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最后,新闻的客观性也要求新闻事实先于新闻传播。“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正在客观发生和发展的事实。这一事实是真实的,是变化后相对稳定的产品,或者是变化过程中的东西,以及变化的各种状态。”(3)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实,即使它们是不可避免的,在它们发生之前,它们在新闻中不是客观的,而是理论、推理和逻辑上的客观,而不是新闻中的客观。(4)
2。预测报道的事实彗星首先碰撞的事实
预测了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日食将在何时发生,等等。这个消息传播是因为新闻事实没有发生吗?这也适用于风险吗?这些现象本质上是一种以尚未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式报道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手段。表面上,它是在报道未来的新闻事实,而实质上,它是在报道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最明显的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实际上是已经发生的天气变化仍在继续的趋势。也就是说,新闻事实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然而,就时间而言,今天它只完成了其中的一些,有些正在发生或继续。然而,对于“今天”和“明天”时间段,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跨越这两个时间段。新闻传播只能报道明天将“发生”的今天的新闻事实。作为新闻,已经发生的一系列事实已经存在,但作为这些新闻事实的过程不足以构成新闻。正是这些一般事实的集合可以成为新闻事实。作为新闻事实,“明天的报道”实际上是对今天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新闻化”。由于风险发生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争议性等不确定性因素,人们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因素很少关注,或者对暂时不能称之为新闻事实的事实视而不见。因此,风险几乎不在新闻媒体的范围之内。
3。新闻策划的事实是先发制人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今天发生的一般事实只有相关的新闻价值或诱导的新闻价值。新闻策划是一种准新闻事实,存在于已经注定成为新闻的新闻事实(人为规定的新闻)。从本质上说,首先发生的是新闻事实,而新闻传播得晚,而不是相反。新闻规划实际上是为明天规划今天的新闻事实,而不是明天的新闻事实。例如,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是中央电视台,正在组织、安排和策划与该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有关国家的人民在火炬即将传递的路线上为该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他们对该活动的不同态度。与常见的新闻事实相比,风险传播具有隐蔽性、表面合理性、不确定性、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等不同特征。这使得风险很难进入媒体的议程。因此,风险只有在大部分时间发生时才被媒体注意到,风险规划和风险预测的传播先例很少。
风险传播在后果上与一般新闻事实传播本质上不同。一般新闻事实可以让受众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传播后获得最新信息,为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现实基础。人们在看到和听到新闻后,可以调整策略,挽回损失,寻求利益,避免伤害。然而,对于风险的扩散来说,由于风险的破坏性后果,风险是“一次性的机会”。一旦风险发生,扩散将失去其根本意义。在2003年非典爆发之前,为什么媒体没有传播人们饮食习惯(吃各种动物,即使你不能吃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危害,而只是把它们当作娱乐新闻?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表明,非典的起因是人们长期特殊的“美食”爱好造成的病毒扭曲。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媒体在人们遭受非典之前没有给出预警,而是在风险变成危机和灾难时开始“报警”。就风险而言,“警告”不再有意义。“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威胁的可能性。它有时表现出一种恐惧的人性,这不仅是一种可能性,也是一个已经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的事实。对危险的单一确认将意味着不可挽回的自我毁灭,这就是将预期的威胁积极转化为具体威胁的原因。”(5)我们需要媒体提前传播预期风险,并将其转化为现实意识中的风险,而不是事后传播风险。尽管这种传播是新闻的规律,但对于受到风险威胁的人来说,媒体“晚了”。

二。风险的潜在性和新闻的“重要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媒体传播风险的“质变”,

首先,有必要说明风险不仅存在“量变”,而且始终存在局部“质变”。据说在“质变”的过程中,风险以微妙而不易察觉的方式发生。由于媒体本身的特殊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媒体只会关注从量变到质变的风险。风险吸引媒体关注的唯一新闻价值是风险的“重要性”。风险不仅是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还有政治风险、娱乐风险、社会风险等。因此,风险的“重要性”的表现也是不同的。陈冠希的“赵岩人”事件是由娱乐演变而来的道德风险。传播这些事件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娱乐,而且是冲击、挑战和反对中国主流传统道德、价值观和伦理观。2008年3月3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18架飞机的集体罢工是社会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的信号。无论风险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媒体关注风险的唯一原因就是风险的“质变”。

1。潜伏:风险被忽视的根本原因
风险的本质决定了风险除了“重要性”(对人类生命具有破坏性)之外没有其他新闻价值。风险没有新鲜性、娱乐性、趣味性或接近性(接近性是指风险只有在转化后才会出现的事实。在它们发生之前,风险本身是未知的,并且不存在邻近性)。
(1)“风险是不负责任的组织”。⑥风险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但公众并不认为他们的行为一开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风险。风险从一开始就具有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得到了公众的认可。风险是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当人们总是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时,没有人认为经济腾飞会带来环境、资源、健康和生态等巨大风险。人们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却没有考虑到科技带来的风险。即使考虑到这一点,风险仍然小于称重后获得的收益。人们不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可承受的”小风险会导致大风险,甚至灾难性的灾难。
(2)风险是隐藏的。这里有两个含义:理解风险需要专门的科学知识,有时甚至这个领域的专家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这是风险日益明显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下风险更加不可预测,甚至对风险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现有的科学技术本身。风险发展的速度和“裂变”的方式不是基于传统技术、系统和概念,而是对最发达技术和基于最发达技术的“反技术”的挑战。即使是普通的风险也超出了人类感官的感知极限,肉眼看不见。它们需要某些高科技手段,有时甚至需要国际卫生组织的充分合作。
(3)风险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直接和积极相关的。本质上,风险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和与风险相关的权力机制。虽然事实上一些危及人类生存的现象和迹象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但由于风险所在的国家、政治和阶级的不赞成或不赞成,它们不能获得“风险许可”,也不能纳入政府的“风险机制”。这种风险可能是暂时的或长期的,无法获得风险身份和法律风险状态,因此没有办法规避和警告风险。
(4)风险不确定。风险是人们感知、判断和处理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它只表明危机或灾难的可能性。风险的表达方式差异很大。它们可以在此时发生,也可以在那时暴露出来。它们可以发生在这个地方,或者它们可以在那个地方爆发,或者它们可以这样进化,或者它们可以在那个状态下转变,或者它们甚至可以发生,有时它们不能出现,等等。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和公众忽视和放松了风险,风险很难进入媒体的议事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经常以“风险碎片”和“风险马赛克”的形式出现,这使得难以呈现完整的风险。
2。“突出”:媒体忽视了风险的自然屏障
(1)信息选择是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⑦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无数的变化。无论媒体有多少种类和数量,无论媒体技术有多先进,都不可能穷尽世界的事实。因此,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根据某些标准选择信息,而不是被要求记录信息。观众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兴趣和需求也不尽相同,他们不太可能不得不看自己听到的东西,听自己听到的东西。他们总是选择他们需要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新闻价值规律的作用。新闻价值规律(law of news value)是媒体选择新闻的普遍规律,即媒体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即有效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重要性等来区分和判断新闻。⑧对于风险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媒体既没有时间也不需要传播。媒体只会关注风险“定性改变”时的实际状态,并向观众呈现当前的实际状态。然而,对于风险来说,“质变”的时刻是风险发生的时候,风险变成了危机或灾难。此时,媒体已经失去了预警功能,充其量只是一个警告。
事实上,理论上,媒体总是躲在风险后面,总是“迟到”的哨兵。风险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积累过程。风险的出现是一种“蝴蝶效应”。
在风险产生的过程中,媒体不会太关注。因为这个过程对媒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很大程度,至少在形式和数量上,它不足以引起媒体的注意,所以它不能成为新闻。相反,一旦风险成为新闻,报道风险对人类来说就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与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一致,“时间差”总是存在的。风险形成的过程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相反,当风险被媒体关注时,风险已经发生。

3。媒体自身的特点导致风险的扭曲和扩散

1。媒体不擅长传播风险
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媒体应该擅长传播风险。风险总是与现代高科技齐头并进。现代技术的前沿性、知识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也决定了风险的专业性。发现、识别和避免风险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它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甚至是该领域的专家。否则,风险根本无法识别。媒体在传播风险方面也有天然缺陷。国外学者指出,风险通过大众传媒直接影响了受众的风险感知,这种塑造的风险感知必然会导致一系列文化和经济后果的个体和集体反应。与此同时,媒体有时夸大小风险,而在其他报道中,媒体忽略了严重风险。
2。媒体的受欢迎程度和及时性限制了媒体对风险的深入解释
媒体面对的受众多种多样且不均衡。为了扩大发行量、收听率(观看率)和点击率,有必要将尽可能多的复杂而深刻的新闻事实形象化和简单化,使其简单化。否则,观众将无法解码新闻信息。为了尽可能广泛地传播信息,有必要尽可能简化复杂的新闻信息,但风险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和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不可避免地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扭曲不擅长风险传播的记者传播的风险信息,增加风险大小,传播风险。许多媒体没有专业记者进行风险沟通。即使他们这样做了,他们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风险沟通培训。一旦风险发生,他们基本上使用新闻的正常运作模式来处理风险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传播失真的必然性。2007年3月13日,《信息时报》以“感染“香蕉癌”的广州香蕉濒临灭绝”为题报道了香蕉癌事件。当时,海南香蕉大量积压腐烂,大批香蕉农离家出走,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引发当时的社会恐慌。这是媒体对风险的非专业解读,是制造风险的经典案例。这种由媒体制造和传播的无意识风险在风险传播中非常普遍。
3。媒体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媒体对风险的深入理解。
首先,媒体不是天生超然和中立的。他们总是属于某些政治、阶级和团体。当传播风险时,媒体会本能地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媒体制造了一种社会危机感;其次,媒体为了自身利益掩盖和淡化风险。新闻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任何国家政治生态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除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真正需要法律保护的秘密信息之外,许多国家、政府和部门都有信息隐藏规则——试图隐藏、延迟或虚假发布风险信息,以规避当前政府或利益相关者的政治风险。相反,它增加了风险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增加了风险对社会的危害和损害程度,人为地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成本。当然,政府为检查、检查和控制相关风险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而采取的措施是有其合理性的——科学地解释风险,减少风险的负面传播。然而,从某些人的政治利益出发,媒体对风险传播的盲目控制和控制也会加大风险传播的“加速度”,形成风险传播的反马太效应,增加风险管理成本,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导致风险扩散。地方政府控制风险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方式是让媒体“报道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也就是说,它不是及时传播关于风险的积极和客观的信息,而是从侧面发布关于风险的治理信息。它认为受众抵御风险的心理能力是脆弱的,需要通过弱化、分解和过滤风险信息来“安慰公众”。这种做法不仅未能抑制风险,而且还会分散风险,进一步使不知情的受众恐慌。风险信息传递渠道的堵塞和堵塞或风险信息的屏蔽,不仅会掩盖、减缓和防止风险的扩散,还会造成“连锁风险”——风险信息缺乏导致的二次风险。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国,媒体应对风险扩散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和提高。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在随后的汶川地震中,媒体不仅首先报道了党和政府如何抗震救灾,还报道了灾区、灾情、人员、财产损失、灾害原因等。以积极、全面的方式,让受众对风险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避免因缺乏风险信息而造成的二次风险。媒体及时公开的报道赢得了人民和世界的广泛赞誉。

新闻媒体论文:媒介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分析论文中心将组织并向您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