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 >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

“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经济管理系2006年毕业论文题库农业经济学教研室提供(110)中国(或某地区)农村医疗保健保险问题研究、中国(或某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中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农民工与城市化进程研究、天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和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1。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的个人收入较高,而非垄断行业的个人收入相对较低 中国垄断行业的收入增长过快。数据显示,2002年,一、摘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促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为时过早。我们要正确认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

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

“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贫困和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与对策范文

摘要

一.导言

中国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中国官方贫困线统计,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近2.5亿下降到2010年的2688万,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7%比2。8%(国家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7年,2011年)。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在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ontalvo等人,2010年;Zhang等人,2006年;林·强波,2003年;万光华等人,2006)。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变化不大,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非农业收入,因此非农业收入在减轻农民贫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钟福宁等,2007;De Janvry等人,2005年;朱农,2005;刘等人,2009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减少农村地区贫困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小的作用。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末以来,农村地区的减贫率随着波动和不一致而下降(陈立中,2009年;王德文等人,2007年;杜凤莲等人,2009)。与非贫困农民相比,贫困农民从改革和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利益较少,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一些减贫效应,这导致中国的减贫率持续下降(Sicular等人,2002年;Du等人,2005年;Liu等人,2009年);与此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往往加剧穷人的贫困(林·强波,2003年;胡兵等人,2007年;万光华等人,2006)。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农业收入对减贫的积极作用。蒙塔尔沃等人(2010年)和伊玛目等人(2012年)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主要依靠农业。

根据2011年11月29日发布的最新贫困线标准,1.28亿农村贫困人口仍生活在农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非常低,他们甚至有可能继续陷入极端贫困,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其严重性和持久性不可低估。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减贫方法,因为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和非收入因素使得减贫更加困难(农发基金,2010年;格雷戈里,2006年;Chen,2010)。

统计数据显示,贫困农民主要是纯农民,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占贫困农民收入的50%以上。他们的低农业收入仍然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9年)。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之间的农业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从2000年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农业收入差距从627元扩大到1211元。同期,全国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差距从1546元扩大到3916元(国家统计局,2012年)。人均纯收入差距增加的40%以上来自农业收入差距的扩大。显然,如果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在农业收入方面的差距能够缩小,农村贫困问题将会大大改善。如果农村贫困人口的农业收入能够缩小1211元的差距,即使按照2011年设定的2300元的新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也将很少。

值得考虑的是,在非农业领域,贫困农民处于不利地位,机会较少,收入较少,增长潜力较小。因此,非农收入水平较低。然而,为什么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和水产养殖)的穷人收入仍然很低?投入不足还是效率低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如果我们知道答案,采取对策将会有所帮助,从而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逐步使他们脱贫。

第二,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整理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的净收入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根据2003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全国农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收入差距构成的描述,重点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和农业收入构成。

表1描述了样本中贫困和非贫困农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结构。贫困和非贫困家庭的平均净收入为5098英镑。0元和17128。4元,差距为12030。4元。无论是贫困农民还是非贫困农民,家族企业收入都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贫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848。8元,占55。贫困农民平均纯收入的9%,而非贫困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为7954。1元,占46。占非贫困农民净收入的4%。大多数家族企业收入来自农业收入。贫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超过90%,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对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也超过75%。这表明贫困农民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明显高于非贫困农民。然而,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低于非贫困农民。7元,下面主要是解构这3321的来源。7元的农业收入差距。

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主要取决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贫困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对种植收入的依赖度约为85%。贫困和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净收入差距是2761。8元,占83。农业收入差额的14%。

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收入占61。贫困农民农业收入的7%和46。9%的非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对粮食生产的依赖远远高于非贫困农民。贫困和非贫困农民之间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收入差异占28。农业收入差额的82%,而经济作物的收入差额是1370。3元,占41。农业收入差额的25%。从经济作物收入与农业收入的比例来看,经济作物收入对非贫困农民农业生产的贡献大于贫困农民。

贫困和非贫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畜牧业,即猪、牛、羊、家禽和其他品种。贫困农民水产养殖的平均收入是349英镑。8元,占13。农业收入的6%。非贫困农民的平均农业收入是909英镑。7元,占15。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的4%。尽管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比例与农业净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但收入的绝对值相差很大,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为2。是贫困农民的6倍。

除农业收入外,家庭商业收入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家庭商业生产,如林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餐饮、娱乐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贫困农户净营业收入的这一部分约为259。0元,约占贫困农户净营业收入的5%,而其他非贫困农户的净营业收入为1952年。5元,约占11。非贫困农户净营业收入的8%。

由于不同年份农民的收入结构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下面的例子说明了2005年和2010年样本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如表2所示。

2005年和2010年贫困和非贫困农民的收入结构总体上与六年全国总样本的特征相似,种植收入的差异是农业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四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收入差距是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

根据2005年和2010年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差距结构的特点,农业收入差距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差距增加了1000元以上,但农业收入差距在家庭总纯收入差距中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虽然农业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农业,但粮食作物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小,经济作物收入差距的贡献变化不大,与园艺作物的差距明显增大。从2005年到2010年,贫困农民的园艺作物收入基本没有变化,单个非贫困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园艺作物收入差异对农业收入差异的贡献变大。畜牧业收入差距对农业收入差距的贡献略有下降。

三.贫困与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差距的分解

根据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农业纯收入差异的结构分解,两组农业纯收入差异为3321。7元,其中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净收入的差额贡献为6。21%,8。59%,9。88%和4。15%,四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纯收入中的贡献差异为28。83%。经济作物的贡献是41。25%,种植业在整个农业纯收入中的贡献率为83。14%。畜牧业的贡献率为15。38%。

根据上述结果,本文采用非线性盲法-瓦哈卡分解法对占贫困和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差异、总收入差异和净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并分解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收入差异、总收入差异和净收入差异,最终分解畜牧产品的总收入差异和净收入差异。经计算,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农业纯收入差异的分解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净收入差异主要是由于农业,其贡献达到64。03%,只有12。46%来自畜牧业。在农业中,经济作物的贡献是37。25%,而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贡献为26。13%。在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贡献最大,贡献率为10。33%。玉米的贡献率位居第二,为7。30%,小麦排第三,为5。42%,大豆最低,只有3。09%。根据因子分解的结果,投入差异占41。33%,产出效率差异占36。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农业净收入差异的35%。在要素投入差异解释部分,种植业的贡献高于畜牧业。在整个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贡献率高于粮食作物。在产出效率差异所解释的部分,粮食作物、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的贡献大致相当。

从要素投入数量的差异来看,劳动力投入差异是农业纯收入差异的重要来源,贫困农民劳动力投入不足对农业纯收入差异的贡献达到30。77%。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和中间材料投入不足,贡献不大;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培训投资也对净农业收入差异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明显。

劳动力产出效率、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和中间物质投入的差异对农业纯收入的差异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其中,中间材料投入的产出效率差异贡献72。49%的农业净收入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产出效率的差异,对农业净收入的差异作出了负面解释。也就是说,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产出效率的差异将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净收入差异减少了15%。76%和30%。26%。户主的教育水平和农业培训的产出效率对农业净收入的差异没有显著影响。

比较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净收入差异,可以发现小麦、水稻和玉米对农业净收入差异的贡献差异不大,而大豆的贡献相对较小。就产出效率差异对农业净收入差异的贡献而言,水稻的贡献最高,为6。99%,小麦最低,为1。20%。总体而言,四大粮食作物投入差异对农业纯收入差异的贡献为13。71%,产出效率贡献为12。42%。

经济作物因素投入的差异贡献了25。62%到两组农民的农业纯收入之差11。产出效率差异的63%。投入差异的贡献是产出效率的两倍以上。贫困农民对经济作物的劳动力投入不足和中间材料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造成了69。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净收入差异为55%,而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差异为负。这两个方面的产出效率差异显著地将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净收入差异降低到44。96%。

在整个作物生产中,要素投入差异对农业纯收入差异的贡献为39。73%,要素产出效率差异的贡献为24。30%。贫困农民劳动力投入不足和农作物生产中中间材料投入产出效率低是80%。他们与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净收入差异的51%。然而,贫困农民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作物生产中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率,从而将他们与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净收入差距缩小了18%。57%和30%。09%。

畜牧业要素投入的差异仅贡献了1。农业净收入差额的46%。要素产出效率差异的贡献率为11。0%,显著高于投入量差异对农业纯收入差异的贡献。贫困农民劳动力投入低、产出效率低是8。他们的农业净收入与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差距为62%和14%。71%到中间材料的低投入产出效率。

总的来说,贫困农民劳动力投入不足和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低是其农业纯收入低于非贫困农民的主要原因,但贫困农民较高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缩小了农业纯收入的差距。

四.政策建议

考虑到农业收入仍然是贫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依靠农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对于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增加劳动力投入对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低于非贫困农民的原因有三分之一来自贫困农民劳动力投入不足。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劳动投入可以明显缩小他们与非贫困农民的农业收入差距。同时,由于贫困农民的劳动产出高于非贫困农民,增加投入将有助于更快地缩小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之间的农业收入差距。

2.提高贫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中间投入的效率。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是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农业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贫困农民在使用中间物质投入方面效率很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贫困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经济作物缺乏足够的知识。因此,农业教育和培训应该更有针对性,或者就贫困农民的投入效率提供更多指导。国家统计局家庭调查办公室(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002年至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全国重点扶贫县为农民接收的扶贫项目比例为3。通过农业获得扶贫项目的农民比例最高的年份为2%,通过农业获得扶贫项目的农民比例最高的年份不到2%。然而,在2010年对重点扶贫县农民接受扶贫项目意愿的调查中,45。8%和43%。1%的农民希望接受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扶贫项目。这表明政府实施的扶贫项目远远低于农民的需求。国家扶贫项目的安排与农民迫切发展农牧业生产、尽快改善生活条件的目标不一致,差距很大。因此,今后的扶贫项目必须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在安排上更有针对性。

3.增加对贫困农民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由于贫困农民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产出效率高于非贫困农民,增加投入可以显著缩小农业收入差距。

4.扶贫政策设计应充分考虑作物类型和品种的差异,对不同作物类型的净收入差异和产量差异的来源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总的来说,由于粮食作物净收益差分解中中间物质的产出效率低、投入低、劳动投入少,有必要重点加大对中间物质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加大对中间物质投入的扶持政策。由于经济作物净收入的差异是造成贫困农民和非贫困农民农业净收入差异的最大原因,减贫措施应更加重视支持贫困农民生产经济作物。鉴于经济作物净收入差异的来源,应更加重视增加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中间物质的投入和技术指导。在扶持和引导贫困农民粮食作物生产的措施中,由于面积因素不易改变,提高单产将对贫困农民增加农业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小麦产量差异的来源,重点增加中间原料的投入。在水稻和玉米生产过程中,结合两种粮食作物单产差异的原因,应更加重视中间原料投入的效率和数量,不仅要加大相关技术指导,还要加大对良种和其他投入的相应补贴。在减少大豆单产差异的对策中,还应考虑受教育程度对大豆单产差异的影响。畜牧业生产应注重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产出效率,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和中间材料投入的使用效率。

参考

1.陈小文(2010),2010,《中国农村发展与政策问题》,《中国农业经济评论》,第2卷(3 ) :233 ~ 239页

2.《非农收入在减少中国农村贫困和不平等中的作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3.杜玉英,朴亚安,王世光(2005),《中国的移民与农村贫困》,比较经济学杂志33: 688 ~ 709

4.格雷戈里,周正熙。(2006年),《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政策》,CEPS第134号工作文件(普林斯顿大学)

5.伊玛依,k .和尤,J. ( 2012),《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动态:确定贫困转变的多种途径》,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讨论文件系列1203,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