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退 >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肝硬化合并高血压能治愈吗?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肝硬化合并高血压能治愈吗?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

肝硬化合并高血压能治愈吗?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这是合理的。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

肝硬化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其饮食应遵循哪些原则

简介:肝硬化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对肝脏的长期或反复损伤,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伤、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脏正常结构紊乱和质地硬化。 脾肿大、腹水、水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昏迷等。可能很复杂。 健康指南:1。积极预防:肝硬化是,您好,肝硬化往往死于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因此,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原则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和积极预防并发症。 建议你去医院消化内科治疗。黑果枸杞可以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食用。它含有花青,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可以修复血管损伤,增强血管内壁。此外,它含糖量低,糖尿病患者可以长期食用。建议从青海格尔木中选择纯天然、胡苏晴含量最高的野生黑果枸杞。 你好,这位朋友 肝硬化腹水和高血压,现在的重点是软化肝脏,保护肝脏和消除腹水。 建议尽早考虑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进行对症治疗,消除腹水,缓解当前症状,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这种古老的汉族保健精华素可以食用,但这不能解决腹水问题。 我祝愿老年人早日康复。是的,肝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

肝硬化合并高血压能治愈吗?

肝硬化合并高血压能治愈吗?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这是合理的。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

肝硬化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其饮食应遵循哪些原则

肝硬化并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研究范文

摘要

肝硬化和高血压都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为两种疾病的患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根据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3例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压特征和血压负荷特征,旨在探讨上述两种疾病患者的治疗用药禁忌症。

1数据和方法

1.1受试者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3例(肝硬化诊断参照2000年[1号病毒性肝炎预防计划);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请参考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男性81人,女性42人。平均年龄为(59.82±11.15)岁。

1.2研究方法对123例患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其血压负荷值。基于40%的血压负荷,他们被分为两组。记录日间血压平均值和夜间血压平均值,并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在相应的时间段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puge评分,并将评分分为a级、b级和c级[3]。

1.3统计处理用SPSS16.0计算成分比,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负荷> 40%是预测高血压左心室功能的较好指标[4]。根据血压负荷值的40%,分为两组,低负荷组(≤40%)53例,占43.09%,高负荷组(> 40%)70例,占56.91%。24小时血压模式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勺型22例(17.89%)、非勺型83例(67.48%)和倒勺型18例(14.63%)。

患儿肝功能按Child-puge分级,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56例(45.53%),乙级49例(39.84%),丙级18例(14.63%)

对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24小时血压形态进行四格卡方检验(表1)。p值为0.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肝功能分级中血压形态无差异。123例患者中,101例出现正常昼夜节律消失,占总数的82.11%。

对属于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的肝功能甲、丙患者的数量进行四格卡方检验(表2)。p值为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肝功能A级患者的血压负荷高于肝功能c级患者

对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的肝功能甲、乙肝患者进行四格卡方检验(表3)。P值为0.0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无法解释肝功能甲级患者的血压负荷高于肝功能乙级患者,肝功能乙级患者的血压负荷高于肝功能丙级患者

3讨论

肝硬化和高血压都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肝功能损害分为三个阶段(即儿童ABC级)。在轻度和中度肝硬化中,由于血容量分布异常、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异常,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高动态状态,其特征在于心输出量、心率和血容量增加、动脉压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5]。在严重病例中,随着肝功能Child-puge评分的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逐渐受累和下降,心功能失代偿[6]。肝脏对血管扩张剂的失活较少,外周血管阻力进一步降低,动脉血压进一步降低。在本研究中,有许多甲类高血压患者,这可能是由于甲类患者与乙、丙类肝硬化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肝功能代偿能力,心脏处于高动态循环状态,外周血管舒张剂活性物质相对较少,对外周血压的影响较小,对高血压无抵消作用, 而B级和C级患者由于心功能失代偿改变和肝脏血管舒张物质失活而进一步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下降,从而形成对高血压的抵消作用。 然而,低血压会进一步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加速肝功能的恶化。因此,适当的高血压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肝功能分类仅仅是一个理论极限,所以在临床实践中,相似水平之间的诊断评分要素会有动态变化,并且肝功能分类极限可能重叠。因此,本研究未能获得肝功能甲、乙、乙、丙三级血压负荷差异的意义,可能与此有关。由于高血压可诱发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并显著增加整体心血管风险,研究表明,当血压负荷超过40%时,约60%~90%的患者患有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降低的[4],夜间血压负荷对血管和靶器官的危害大于白天血压负荷。研究表明,肝脏70%~80%的血液供应来自门静脉,以维持其肝功能。当血流减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液灌注时,肝细胞将受损,肝功能将恶化[7]。

因此,对这类患者的降压治疗不仅要保持适当的高血压状态,而且不能有过高的血压。近年来,高血压指南很少为肝硬化患者提供降低血压的指导。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级别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特点,进一步研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用药和目标值。

首先,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利尿剂和普萘洛尔(心得安)是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最常用的药物。虽然ACEI和ARB也有报道,但临床研究发现,虽然ARB药物在药理机制上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但临床试验显示疗效有限,副作用显著增加。此外,ARB药物在降低门静脉压力方面的作用仅在儿童普格级与β受体阻滞剂相似,并且在BC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8]。可能的机制是ACEI/ARB主要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功能和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来降低门静脉压力。然而,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上述机制受到限制。此外,血管紧张素ⅱ(at2)对控制近端曲小管中氨的产生和排泄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atⅱ的活性,从而阻止肾脏完全排泄,导致血氨浓度升高并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应谨慎使用ACEI和ARB。研究表明,钙离子可以在体内介导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导致肝脏门静脉血流阻力的增加。细胞外钙通过血管壁细胞表面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研究表明,一些钙拮抗剂可以抑制钙流入,降低门静脉压力[10]。因此,这类药物可以试用,但要注意它们的副作用。

还有血压降低的目标值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能甲类患者的血压负荷高于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负荷,表明外周血管的高压状态可延缓肝硬化的进程。然而,在抗高血压治疗中,既要考虑高血压的危害,又要考虑低血压对肝硬化恶化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矛盾应该得到平衡。本研究认为,对肝功能甲级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应该利大于弊,但不能太低。然而,对于BC级患者,是否需要降压治疗以及降压治疗的目标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量目前被认为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金标准,[11]。目前,HVPG≥10毫微克(1毫微克= 0.133千帕)的患者可被诊断为临床门静脉高压症。此时,患者可能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如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腹水和门脉高压性胃病[12]。

当HVPG≥13.57 cmh2o(1cm H2O = 0.098千帕,约10毫微克,1毫微克= 0.133千帕)时,可加速肝硬化从代偿期到失代偿期[13]。因此,从理论上讲,高压脉冲群可用于确定降压治疗中血压的临界值,及时调整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延缓肝硬化的发展,但其测定仍具有侵入性和昂贵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由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负荷> 40%是预测高血压左心室功能的较好指标[4],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临床抗高血压干预的限度,但在临床上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高血压指南中很少提及高血压合并肝硬化的治疗。希望今后通过大样本数据研究,为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更科学的降压指导。

参考: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杰]。肝脏,2000,5 (4): 257-26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 (8): 704。

[3]叶高仁,陆在英。内科[医学杂志]。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8。

[5]蒋登封,华茂。肝硬化心肌病[。肝脏,2011,16 (4): 345。

[6]刘军。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Tei指数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9。

[7]李茜董莺时代之音。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清一氧化氮的相关性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11,40 (9): 1174。

[8]张欣,谢阳新,聂为民,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军事医学高等研究院学报,2011,32 (4): 331-334。

[11]张春情,王强秀。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1-130。

[12]李珍,张春情。肝静脉压力梯度测量的临床应用[。中国消化疾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3,3 (3):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