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 >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这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因大量消耗化学能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造成的全球气候灾难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条理想轨迹是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过渡的理想轨道是:在经济正增长率的前提下,碳排放的弹性不断下降 一年前,“低碳经济”仍然是一个奇怪的术语。在今年第十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它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从生物固碳、引入碳排放税、低碳建筑到低碳城市,CPPCC成员从各个方面对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提出低碳发展路线:尽早发展我省低碳经济,需要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布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所谓的“绿色新政策”,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A.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这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因大量消耗化学能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造成的全球气候灾难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条理想轨迹是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范文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1973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 随后分析了日本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经济转型的演进过程, 在此基础上阐述分析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最后, 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经济转型结合、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体制机制创新和全民参与等角度总结了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关键词: 日本; 低碳经济; 经济转型;低碳经济论文1973年石油危机后, 为应对环境污染、经济增速下降的挑战, 日本开始了经济转型的探索, 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破解“经济转型”的路径。一、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分析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 日本的环境污染问题凸显。重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在贸易立国战略的默契配合之下, 有效推动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 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日本产业结构同时也带来了遍布日本全境的环境公害, 昔日“山青水秀”的日本变成了当时闻名世界的“公害岛国”, 在当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 日本占了四个, 分别是熊本县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流域先后发生的水质严重污染引起的水俣病、三重县四日市发生的化工厂硫化物排放引起的哮喘病、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的疼痛病。这些公害问题接二连三的频繁出现, 给日本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和威胁, 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的重化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根本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对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未进行处理, 导致日本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并严重危害国民身体健康。此外,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消费主义的盛行, 日本城市垃圾排放量持续增加, 人均垃圾产量显着提升, 进一步影响了日本社会的环境质量。综上所述, 日本国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日益严重, 成为制约日本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日本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降低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日本石油资源匮乏, 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的日本高度依赖进口石油, 绝大部分其他资源能源也高度依赖进口。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 因原油进口成本的增加, 日本高度依赖进口能源资源的重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提高, 日本制造的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明显下降, 从而使得日本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资源能源发展重化工业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在上述严峻的形势背景下, 日本不得不在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开始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病, 积极开启经济转型、破解污染困局与环境压力、应对能源资源瓶颈、寻找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二、日本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经济转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一) 低碳经济初步探索阶段 (1973—1990年)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萌芽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 当时迫于国际石油危机的燃眉之急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 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省资源、省能源”的理念在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被强化, 广泛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政策措施, 同时日本在加强新能源开发、降低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日本在1974年实施了以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计划”, 计划以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石油能源, 不断降低对进口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1978年, 又在“阳光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旨在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回收可利用能源的“月光计划”, 推进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运用。80年代后, 日本开始从生产和消费源头来防止污染, 进行“管端预防”,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重要转变,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989年又推出“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 力图加强地球环境技术方面的创新与研究。这一时期, 日本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但已开始思考环境问题并关注新能源, 充分意识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制约关系, 为下一阶段低碳经济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二) 低碳经济逐步发展阶段 (1991—2007年)进入90年代以后, 全球气候加剧恶化, 日本加快了低碳经济的实践。1993年, 日本在整合1974年制定的发展新能源的“阳光计划”、1978年制定的有关节能的“月光计划”、1989年推出的“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的基础上, 出台了“新阳光计划”, 旨在避免上述三项计划的交叉重复、协调推进新能源、节能和地球环境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推广, 该计划自1993年至2020年的研究经费总额预计为150亿美元。1997年,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 日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明确指出,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承担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明确了各国的具体减排目标。为更好地落实履行《京都议定书》有关承诺, 日本在1998年成立了以首相为负责人的减缓全球变暖对策促进中心, 协调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全体国民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这一时期, 日本注重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初步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 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例如, 日本1991年修改了1970年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 1998年制定了《全球变暖对策促进法》法案, 2000年制定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2003年制定的《特定产业废弃物特别措施法》等法案。日本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减量化 (reducing) 、再利用 (reusing) 、循环使用 (recycling) 的“3R”原则和政策, 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回收处理环节, 形成闭环来有效保护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R政策对提升日本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2004年, 日本环境省提出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 该研究计划是为了实现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而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此后, 低碳经济在日本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6年东京都政府明确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具体减排目标:2020年东京的碳排放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25%, 在日本开启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进程。2006年5月29日, 日本政府颁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 《新国家能源战略》的颁布使日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力推动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2007年6月1日,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并正式公布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 《环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环境立国的目标是:创造性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即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立国战略》还提出了实现环境立国的政策:充分利用现代和传统的智慧,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把环境保护和搞活地方作为两个车轮, 一起推动经济增长。(三) 低碳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2008年到现在)2008年3月, 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 清晰绘制了日本自2008至2050年期间的创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 明确提出了未来要优先发展的、可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创新能源技术。2008年5月, 负责对国家科技政策进行综合性规划协调的日本科技领域最高决策机构———日本政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发布了“环境能源技术革新计划”草案, 草案提出了日本政府为开发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新技术的中长期对策, 包括开发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氢燃料飞机和能够缓解交通拥堵的自动驾驶汽车等内容, 其目标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技术水平、有效保护环境, 该草案是日本政府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构想之一。这一系列计划的密集出台表明了日本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明确态度。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008年6月9日发表了题为“为实现低碳社会的日本而努力”的讲话, 被学术界称为“福田蓝图”, 标志着日本政府层面的低碳战略正式形成。2008年7月26日,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福田蓝图”从蓝图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8年8月20日决定在2009年度推行“碳足迹”制度, 拟在食品、饮料等商品包装上标注商品生产各个阶段所排出的碳排放量, 此举旨在使消费者直观了解所购商品的碳排放量, 通过强化环保意识来引导消费者减少高碳排放的商品购买, 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发动全社会力量来全员参与低碳社会的构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后, 日本希望通过发展新技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经济低迷的困境。日本在2009年4月提出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 拟采取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内的一揽子政策, 推进日本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2010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建立低碳社会的智囊机构———日本低碳研究推进中心, 开展有关低碳社会构建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2016年4月19日, 日本政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发布了《能源环境技术创新战略2050》, 强调要兼顾日本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实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目标, 这一战略明确提出了日本要重点推进能源系统集成、节能、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碳固定与利用等五大技术创新领域。为了确保顺利实现长期目标, 战略提出了强化研发体系的4项举措, 包括:第一, 构建完善的研究体制, 即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课题进展的评估审查;第二, 共享研究资源, 即内阁府和各能源环境相关部门应鼓励支持各创新单元 (大学、国立科研机构和企业) 进行研究资源的共享, 促进技术的研发;第三, 组建产学研联盟, 加强企业、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的合作, 推进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进程;第四, 加强国际合作, 互相学习, 优势互补, 共同致力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这一时期, 日本全面发展低碳经济, 制定中长期目标来指引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并且通过不断出台重大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稳步发展。日本近年来将重点放在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 目的是通过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来推动经济转型, 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 在低碳技术创新的同时实施一系列制度创新, 日本的低碳经济发展扎实深入推进。三、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第一, 破解了环境污染困境, 环境质量显着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垃圾排放量减少, 1985年到2000年间, 日本城市垃圾总量由42093.99千吨增加到54833千吨, 人均垃圾产量从350千克直线上升到430千克。经过不懈努力, 日本社会环境质量从2001年开始有所改善, 城市垃圾总量由2000年的54833千吨减少到2010年的45359千吨, 人均垃圾产量从2000年的430千克最高点稳步下降到1985年的水平。另一方面, 日本的废弃物处理量持续降低, 1990年日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约为109百万吨, 2000年约为57百万吨, 而到2005年已减少为32百万吨;到了2010年和2015年, 已直线下降为28百万吨和23百万吨。由此可见, 日本政府通过低碳经济政策来降低废弃物排放量的成效显着。同时, 日本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 从1990年的7.4%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14.5%, 已经有了较高的循环利用水平, 从而有效减轻了日本社会的环境污染, 显着改善了环境质量。20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闻名世界的“公害岛国”印象在当代人的视野中消失, 而“山青水秀”的日本成为现阶段世界各国游客青睐的国际旅游目标地。第二, 推进了产业结构低碳化程度的提升, 产业部门在日本低碳经济体系的构筑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传统型产业已经从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过渡。在农业上, 日本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使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协调;在制造业上, 从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考虑减少污染和浪费, 大力开发低碳绿色产品;在建筑业上, 加强建筑环境污染治理, 将低碳经济概念引入住宅建造中形成“绿色建筑”。近年来, 日本低碳产品种类增多, 主要有智能电网、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低耗能机器设备、节能家庭设施等等, 低碳产品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日本国内产业由“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 而且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 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日本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消耗、高生产、高消费为主, 而低碳经济模式注重节能减排, 日本逐渐实现了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 做到产业环保化, 能源使用上注重循环和低碳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的数据, 日本单位GDP消耗自1973年以来呈现明显逐步下降的趋势, 1973年至2013年间, 日本GDP在增长了2.5倍的同时, 单位GDP能耗较此前降低了40%。四、日本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启示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人口规模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生态相对脆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严重, 日本积极建设低碳社会、稳步推进经济转型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一) 将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经济转型结合日本把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体系中, 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把握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方针, 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为目标, 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为理念, 综合推进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新一代IT产业、绿色制造业等低碳产业,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 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 日本先后颁布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产业废弃物特别措施法》、《节能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等政策法规,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地、有效推进了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不断完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法律手段确保低碳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三) 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关键要素日本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基轴和出发点, 以企业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 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协同创新为鲜明特征, 构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实现良性循环的技术创新机制。同时, 非常注重扶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 帮助企业真正建立起资源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低碳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我国应着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因素, 努力构建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四) 将全民参与作为基本要求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参与是日本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政府不仅重视制定政策的引领作用, 更强调全体民众的力量。我国也可借鉴这一点, 大力提倡全体国民参与到创建低碳社会的过程中, 引导全体国民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 让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到国民生活中, 从衣、食、住、行等处贯彻低碳生活理念。参考文献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然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分析了日本经济转型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分析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最后,从发展低碳经济与国民经济转型相结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全民参与的角度总结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启示。关键词:日本;低碳经济;经济转型;1973年石油危机后,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挑战,日本开始探索经济转型。经过长期探索,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破解“经济转型”的一种途径。 1。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分析[/S2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与贸易立国战略的默契配合,有效地推动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然而,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日本产业结构也给日本各地带来了环境危害。日本,曾经被称为“青山绿水秀”,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污染岛”。日本在当时世界八大公害中占了四大。它们分别是熊本县水俣湾和新泻县何叶河流域严重水污染引起的水俣病、第四、三县市化工厂硫化物排放引起的哮喘和浮山县阿凡达河流域的疼痛病。这些公害的频繁发生给广大日本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威胁。主要原因是日本的重化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根本不考虑环境保护,也不处理大量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和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危害。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日本的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人均垃圾产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影响了日本社会的环境质量。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日本发展的主要问题。日本社会各界迫切要求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日本缺乏石油资源。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和石油消费国之一,日本高度依赖进口石油,大多数其他资源和能源也高度依赖进口。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由于原油进口成本的增加,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重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日本制造的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使得日本依靠进口能源发展重化工业的长期经济模式难以维持。在上述严峻形势下,日本不得不开始反思1973年石油危机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开拓经济转型探索,破解污染困境和环境压力,应对能源和资源瓶颈,寻找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二。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分析日本经济转型的演进过程 (1)低碳经济的初步探索阶段(1973-1990年)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萌芽于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当时,由于国际石油危机的迫切需要和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日本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1973年石油危机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概念得到加强,节约能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和措施得到广泛实施。同时,日本在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日本在1974年实施了“阳光计划”,其重点是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日本计划用新能源取代传统石油能源,并不断减少对进口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1978年,在“阳光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旨在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回收可用能源的“月光计划”,以促进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开始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并开展了“管端预防”。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重大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1989年,为加强地球环境技术的创新和研究,启动了“地球环境技术发展计划”。这一时期,日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已经开始思考环境问题,重视新能源,充分意识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制约,为下一阶段低碳经济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低碳经济的渐进发展阶段(1991-2007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气候恶化,日本加快了低碳经济的实践。1993年,日本在整合1974年制定的新能源发展“阳光计划”、1978年制定的节能“月光计划”和1989年启动的“地球环境技术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阳光计划”。“新阳光计划”(New Sunshine Plan)的目的是避免上述三个计划的重叠和重复,并协调促进新能源、节能和地球环境方面的技术研发。该计划从1993年到2020年的研究经费总额估计为150亿美元。1997年,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国和发起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明确指出,所有国家都应承担应对全球变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规定了所有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为了更好地履行《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承诺,日本于1998年成立了一个以首相为首的全球变暖减缓促进中心(Global Warming M anagement Promotion Center),协调政府、地方公共组织、企业和全体公民共同努力,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而努力。在此期间,日本注重通过立法手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进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例如,日本修订了1991年颁布的《废物处置法》,1998年颁布了《促进全球变暖对策法》,2000年颁布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循环社会基本法》,2003年颁布了《特定行业废物特别措施法》。在此期间,日本提出了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原则和政策,形成了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再循环的闭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可持续经济发展。3R政策在提高日本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04年,日本环境省提出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以实现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此后,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东京都政府明确提出了未来的具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东京的碳排放量将比2000年减少25%,从而开始了日本建设低碳城市的进程。2006年5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新国家能源战略》的颁布使日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2007年6月1日,日本政府审议通过并正式宣布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环境创建战略》明确指出,环境创建的目标是创造性地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即建设一个“低碳社会”、“循环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立国战略》也提出了环境立国的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和传统智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环境保护和搞活地方为两个车轮,共同促进经济增长。(3)低碳战略全面实施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冷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Cool Earth Ener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Plan),明确绘制了日本2008年至2050年创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了21项未来优先发展、能够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创新能源技术。2008年5月,日本政府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日本科学技术领域负责全面规划和协调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发布了“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草案。该草案提出了日本政府发展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的中长期对策,包括开发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氢燃料飞机和可缓解交通拥堵的自动驾驶汽车。其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技术水平,有效保护环境。该草案是日本政府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想法之一。这一系列计划的密集推出表明了日本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态度。当时,日本首相福田康夫(Yasuo Fukuda)于2008年6月9日发表了题为“在日本努力建设低碳社会”的演讲,被学术界称为“福田康夫蓝图”,标志着日本政府层面低碳战略的正式形成。200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福田蓝图从蓝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8年8月20日决定在2009年实施“碳足迹”制度。它计划在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包装上标明商品生产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此举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直观了解购买商品的碳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排放商品,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动员所有社会力量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日本希望通过开发新技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摆脱经济衰退。日本于2009年4月提出了“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政策草案。它计划采取一揽子政策,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促进日本经济的绿色和低碳发展。2010年,日本教育、文化、体育和科学部正式成立了低碳社会智库日本低碳研究促进中心(Japan Low Carbon Research Promotion Center),开展低碳社会建设的战略和政策研究。2016年4月19日,日本政府全面科技大会发布了《2050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战略》,强调要实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建设新能源系统的目标,就必须考虑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该战略明确提出,日本应重点推进五大技术创新领域,即能源系统一体化、节能、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碳固存与利用。为了确保长期目标的顺利实现,该战略提出了加强研发体系的四项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健全的研究体系,即政府主导和相关部门协调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研究项目进展的评估和审查;二是共享研究资源,即内阁办公室和各能源环境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各创新单位(大学、国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共享研究资源,促进技术研发;第三,形成产学研联盟,加强企业、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过程;第四,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此期间,日本全面发展了低碳经济,制定了中长期目标来指导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不断出台重大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日本强调发展能源和环境技术。目标是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促进经济转型。在政府的总体规划下,日本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扎实深入的进展。三。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首先,环境污染的困境已经得到解决,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垃圾排放量减少。1985年至2000年间,日本城市垃圾总量从42,093.99吨增加到54,833,000吨,人均城市垃圾产量从350公斤增加到430公斤。通过不懈的努力,日本的社会和环境质量自2001年以来有所改善。城市垃圾总量从2000年的54,833,000吨下降到2010年的45,359,000吨。人均废物产量从2000年的最高点430公斤稳步下降到1985年的水平。另一方面,日本的废物处理能力继续下降。1990年,日本的最终废物处理能力约为1.09亿吨,2000年约为5 700万吨,到2005年已降至3 200万吨。到2010年和2015年,产量骤降至2800万吨和2300万吨。这表明日本政府通过低碳经济政策在减少废物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日本资源的回收率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7.4%提高到2015年的14.5%。回收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日本社会的环境污染,显著提高了环境质量。20世纪60年代曾经闻名于世的“公害岛”的印象已经从当代人的视野中消失,而日本以其“山清水秀”成为现阶段世界各地游客青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低碳产业结构,工业部门在日本低碳经济体系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传统产业已经从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农业方面,日本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以协调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在制造业,我们应该从产品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等方面考虑减少污染和浪费,大力发展低碳生活产品。在建筑业,应加强建筑环境污染控制,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住宅建设,形成“绿色建筑”。近年来,日本低碳产品的种类有所增加,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低能耗机械设备、节能家居设施等。低碳产品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日本国内产业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也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日本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高消费、高生产、高消费为主,而低碳经济模式则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日本在经济生产中逐步实现低消耗、高质量和低浪费,实现工业环境保护,在能源使用中注重循环利用和低碳化。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自1973年以来,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从1973年到2013年,虽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5倍,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却比前一时期下降了40%。 4。日本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经验[/s2/]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相对脆弱。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依然严重。日本积极建设低碳社会、稳步推进经济转型的经验值得借鉴。(1)将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经济转型相结合,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提升为国家战略,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建立政府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把握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政策,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为理念,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和绿色制造业等低碳产业,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日本先后颁布了《资源有效利用法》、《循环社会基本法》、《特定行业废弃物特别措施法》、《节能法》、《促进可再生资源利用法》、《建筑材料回收法》等政策法规。日本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了相关国家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应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确保低碳经济政策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有效实施。(3)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核心要素,日本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基本轴心和出发点,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为协同创新的显著特征,构建技术创新机制,实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环保设备和技术开发投资,帮助企业真正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和真正低碳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中国应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因素,努力构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4)以全民参与为基本要求,政府领导下的全民参与是日本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不仅高度重视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强调全体人民的力量。中国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大力鼓励全体公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进程,引导全体公民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让低碳生活方式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从服装、食品、住房、交通等方面落实低碳生活理念。参考[1]王文君。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金永南。日本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东北财经大学,2012。陈柳琴。日本的低碳发展道路[。环境经济,2010。(3)。邵兵。日本建立低碳社会的倡议对吉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春大学学报,2010,(7)。唐·丁琪媛。对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世界环境》,2009,(5)。赵李湘,等.日本循环经济与社会[M]。科学出版社,2007。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3]金永男.日本低碳经济政策践行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 2012.[4]陈柳钦.日本的低碳发展路径[J].环境经济, 2010, (3) .[5]邵冰.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举措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 2010, (7) .[6]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J].世界环境, 2009, (5) .[7]赵立祥, 等.日本的循环型经济与社会[M].科学出版社, 2007. [1]